大明宮也有玄武門
《大明宮詞》夢幻般地描述了關(guān)于盛唐長安大明宮的金碧輝煌,和發(fā)生在宮內(nèi)種種政治斗爭與情感糾葛。其實,劇中的大部分經(jīng)過演義的歷史事件并不屬于大明宮。比如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就發(fā)生在太極宮玄武門,與大明宮玄武門并無半點干系。有趣的是,因為這部電視劇太過深入人心,眾多觀眾堅定地將大明宮玄武門認為“正宗”,還去往大明宮遺址附近——如今的玄武路一代憑吊,有黯然神傷者甚至還寫下了許多文采飛揚的紀念文章,來紀念這被張冠李戴的玄武門。
兩座大門,同時共用一個名字,這在唐代的宮門中顯得極為罕見。比起那座被血雨腥風不斷侵襲的太極宮玄武門,它的“雙胞胎”兄弟大明宮玄武門倒是顯得雍容而平靜,在它的“任期”中,幾乎從未接受過鐵與血的洗禮。 西大歷史系教授張永祿告訴記者,大明宮的建造過程經(jīng)歷了兩代皇帝。它在唐太宗時代便開始營建,在唐高宗時進行了大規(guī)模建造后基本成型。
為什么大明宮玄武門會出現(xiàn)重名事件呢?張永祿介紹,古人講究南朱雀、北玄武的說法,大明宮正南面的宮門為丹鳳門,其實丹鳳也代表著靈鳥朱雀,自然需要玄武來與之呼應了。
三道防線提升防御系數(shù)
據(jù)《唐六典》記載,大明宮的宮城門有十一門。玄武門為大明宮北面中門,位于北城中部略偏西處,西距宮城西北角538米,東距宮城東北角597米。也許是汲取了玄武門之變的血淋淋的教訓,大明宮玄武門防御系統(tǒng)之復雜森嚴,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據(jù)考古測量,這里的玄武門只有一道門,門上有樓,體積十分龐大。基座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34.2米,南北寬16.4米。
為了提升玄武門重地的安全系數(shù),在玄武門南北還各設有一門,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內(nèi)外三道防線。正北面的重玄門構(gòu)造與玄武門基本相似,兩門中間還建有一道160米寬的夾城,這像是玄武門的守護者,將玄武門緊緊地圈在中間,如遇外敵入侵,如果不先攻破戒備森嚴的重玄門,根本就到不了玄武門下。而南邊的內(nèi)重門位于玄武門之內(nèi)20米處。此門較小,由三間平房構(gòu)成,中間的一間為門道,與玄武門、重玄門相通。
地鐵隧道從這里經(jīng)過
斗轉(zhuǎn)星移,一千多年的時光猶如白駒過隙,毀于戰(zhàn)火流年的大明宮玄武門一帶早已從守衛(wèi)森嚴的皇家禁地,逐漸變成了車水馬龍的繁華街道和市場。一條窄窄的、連接著大明宮建材市場與未央路的公路,沿用了玄武門的名字,被人們稱做玄武路。許多年來,附近不少居民都將這里錯當做發(fā)生過著名政變的太極宮玄武門遺址。
作為曾經(jīng)大明宮建材市場的一部分,生活在西安城四面八方的人們總會從玄武路或太華路走進那座百姓裝修家居的淘寶之地。忙碌的人們很少會想到,這里是曾經(jīng)的皇家禁苑,當年高大的宮門遺跡可能就在他們的腳下。
早年的玄武路還顯得有些破爛,四周均是較為低矮的房屋。趕上下雨,地面上的大水坑讓附近居民叫苦連天??蛇@才不過短短四五年時間,周圍高聳的大樓就鱗次櫛比地聳立起來,超市、酒店、寫字樓遍及周圍,距離玄武路口僅一步之遙的北二環(huán)立交橋上常有名車呼嘯而過……一派現(xiàn)代化大都市的風光景象。正在修建的地鐵站已經(jīng)封頂,橫跨未央路與玄武路十字路口,被命名為大明宮西站,未來,這里就是連接西安南北中軸線上的重要站點之一。等地鐵飛快地穿梭在地下隧道中時,恐怕只會讓千年前的古人們目瞪口呆、自愧不如了。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