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雷震中 曾任易俗社社長
高培支先生不蓄發(fā),說話聲音洪亮,最愛穿一襲黑色對襟大褂。先生每次擔任易俗社社長,均是時局危難、社況艱苦的時候,他義不容辭地出來力挽狂瀾??箲?zhàn)期間,先生怕荒廢學生學業(yè),采用城外選點、集體疏散的方法躲避敵機轟炸。帶領學生背上饃,每天上午在長安縣觀音廟村集合。沒有排練場,白天就在樹下練功,沒有教室,就在土壕上課,土塊當?shù)首?,土坯當黑板。當時先生已經(jīng)60多歲,和大家一樣早出晚歸,每天往返30多里。
當時社會上流傳:要想惹氣,領一班戲。先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他歷任社長期間,制訂了嚴格有效的管理劇社的制度,并自己帶頭身體力行。每天先生總是第一個進社門,有人問:先生來得這么早?答:因為我住得遠。先生一生布衣粗襪,節(jié)儉細致。辦公用紙,經(jīng)常用廢紙翻寫,扯下的日歷,常常用做便箋。我們?nèi)ハ壬依锖苌?,只有每年先生生日,會去柏樹林先生家,每個人一碗素面,挑一筷子給先生,表示添福增壽之意。
風骨高潔的“高爺”
張詠華 曾任易俗社社長
我是1949年入社、易俗社的14期學員。我們那會的學生都尊稱先生“高爺”,高爺面冷,但實際上很幽默。戲曲講究“千斤白,四兩唱”,尖團音是念白的基本功。高爺特別重視尖團音的練習,說要在語言上實現(xiàn)雅、美,體現(xiàn)出易俗社為藝術(shù)學府的風采,他自己親自把關(guān),教我們拼音課。有一次我們班上有個學生,忘記帶本子了。高爺臉色一沉,拖著長音來一句戲文:“徐彥召進宮,把胡子丟咧!回家去取。”我們都在底下笑成一團,我到現(xiàn)在都能想起來高爺當時說話的神情。
高爺?shù)霓k公室里有個鈴鐺,隔著玻璃窗子,他若看到誰沒好好練功,鈴一搖:“進來。”挨一頓訓斥。誰的功夫進步的快,高爺也會有獎勵。高爺寫的劇本《奪錦樓》,我曾經(jīng)扮演過里面的小姐。現(xiàn)在回頭看先生的劇本,處處都有先生本人的影子,比如這部戲里剛正不阿的縣令,就體現(xiàn)出先生自己耿直、高潔的風骨,直追關(guān)漢卿。
先生是我們的精神偶像
惠敏麗 易俗社現(xiàn)任社長
高培支先生對易俗社的貢獻,對我們現(xiàn)在來講,更多的是傳承他愛社愛國,艱苦樸素,為藝術(shù)事業(yè)無私奉獻的精神。他的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也在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新的形勢代代傳承,培養(yǎng)新人,使得百年易俗社的風骨薪火相傳。最近我專門去一趟先生故居,為了看看這座老宅,更多的是用先生的精神來鼓勵自己。他的故居,是他一生為藝術(shù)事業(yè)奉獻的見證,對我們來講,是一座精神豐碑,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我們希望百年老宅,歷經(jīng)風雨多年之后,風韻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