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鄉(xiāng)黨”們操著陜西話交流時,你又了解多少有關(guān)陜西方言的故事呢?
方言有分類
陜西方言分三大類
昨日,中國文字學(xué)會理事、博導(dǎo)、陜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黨懷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陜西方言,是指現(xiàn)今陜西省境內(nèi)使用的本土方言,包含中國西北地區(qū)和西南地區(qū)的一部分,大致可以分為3個地區(qū):陜北話、陜南話和關(guān)中話。
黨懷興說,關(guān)中話屬于中原官話,代表方言為西安方言。又分為關(guān)中方言東府話和關(guān)中方言西府話,它是中國西北地區(qū)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目前使用陜西話(關(guān)中話)的人主要集中在關(guān)中一帶,東起河南靈寶,西到甘肅天水一帶,北接延安,南伸秦嶺北麓。
如:“扎(za)勢”——擺架子,打腫臉充胖子;“花攪”——開玩笑、惡作劇、取笑;“麻迷兒”——不講理、不明事理;“瓷馬二愣”——不機(jī)靈,遲鈍;“克里馬擦”——快點,形容人動作快;“列遠(yuǎn)”——一邊去,離遠(yuǎn)點。
陜北方言,屬西北官話和晉方言,方言受山西影響較大,也雜入一些蒙語。方言詞匯也有自己獨特之處。
如:“腦畔”——窯頂;“門限”——門檻;“圪臺”——臺階;“難活”——害病;“過啐”——小孩過生日;“尋門戶”、“趕事情”——參加紅白大事;“挨頭子”——挨批評;“溜尻子”——巴結(jié)人;“打發(fā)”——派遣。
在陜北方言中,妻子或結(jié)過婚的女人為婆姨,青年男子為后生,妯娌為先后,小孩為猴娃、碎腦娃娃。
陜南方言較復(fù)雜,地接秦尾楚頭,北部少量縣區(qū)屬西北方言區(qū),南部多楚語、蜀語,屬西南方言區(qū)。兩種方言,相互滲透,形成其獨特的色彩。陜南人講話婉轉(zhuǎn)悠揚(yáng),吐字較快,咬音較輕,圓潤如歌,聽起來纏綿、甜柔,但比較難懂。如:“毛鐵”——斧頭;“提兜”——籮筐;“筐筐”——竹籃;“舀舀”——水瓢;“挖挖”——勺子;“缸缸”——茶杯。
外地人誤解
打幾次電話老陜說“吃去了”怎么一整天都在“吃”
由于陜西方言傳達(dá)的意思與普通話不同,往往會給一些外地人帶來許多不解。“明明是饃夾著肉,為什么要叫"肉夾饃"?”許多初次來西安的外地游客很不理解西安這種特色食品的名稱。黨懷興解釋說:“這就是古語中的倒裝!只有你了解了它的由來,你才會理解陜西方言的博大精深。”
已在西安工作近10年的北京人張女士回憶,自己最初來西安上班時,經(jīng)常要與一名陜北男同事打交道,每見到這名男同事,他便會說:“咋家(zajia)……”原本二人不熟,張女士以為他說的是“咱家……”,頓時,臉紅了起來,心理犯嘀咕。后來跟人談起此事才知道,該男同事說的意思是“你有什么事?”隨后,張女士笑了,向她解釋的同事說了一句“你瓜成馬咧!”于是,張女士又一臉疑惑,一種是果實,一種是動物,“我長得像瓜?還是像馬……”
在網(wǎng)上,還有一段示例,一名外地人打電話找到陜西一名朋友的單位,朋友的同事操著一口陜西西府話說:“人不在。”問:“哪里去了?”答:“吃(出)去了!”外地人一看表,可不,該到吃飯時間了,放下電話,心想下午再說。三四個鐘頭后,又打電話,又是朋友的那名同事接的電話,回答:“吃(出)去了!”外地人心想:吃的什么東西,用了這么長時間!過了會兒再打,朋友的同事說:“剛回來一下,又吃 (出)去了!”外地人就有些疑惑,怎么一整天都在吃?胃口未免太大了。后來,終于聯(lián)系上了朋友,一說,笑了。原來朋友的那個同事,“出”、“吃”不分。 (責(zé)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