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充國率兩萬大軍到了金城(今甘肅蘭州),駐扎在南岸,北岸便是羌人。一些將士求戰(zhàn)心切,主張一鼓作氣打過河去,但趙充國并不慌忙,他要先弄清情況再說。為了防止羌兵趁漢軍渡過一半時突然襲擊,在夜里,他先派了3個分隊乘著夜色悄悄地先行渡河,在河對岸扎營,天明后大隊人馬才順利渡河,嚴陣以待。有數(shù)百名羌人騎兵前來挑戰(zhàn),趙充國說:我軍遠道而來,人馬疲憊,不利速戰(zhàn)。這些羌兵都驍勇難制,人數(shù)又不多,顯然是誘兵。攻擊敵人是要以殲滅為目的,不可貪圖小利,命令軍士不要出擊。羌人見漢軍不動,只得撤走。
趙充國連夜派偵察兵到四處偵察敵情,發(fā)現(xiàn)四望峽那樣緊要的關(guān)口竟然沒有羌兵把守,便連夜率軍穿過峽谷,直插西部都尉府(今青海海宴,青海湖北岸,金城郡西部邊境),幾乎繞到了羌人的后方。羌人驚為天兵到來,急忙組織反擊,但趙充國卻命令將士按兵不動,緊守營寨。經(jīng)過偵察得知,羌人內(nèi)部并不是鐵板一塊,意見也不統(tǒng)一,很多小部落都是受脅迫而反漢的,死心塌地反叛的只有先零羌首領楊玉一人。所以他每天殺牛宰羊,犒賞三軍,士氣十分高昂。敵人多次挑戰(zhàn),充國只是堅守不出,等待羌人內(nèi)部變化。抓到的俘虜交代說:羌人首領對他按兵不動非常害怕,互相埋怨說:“趙將軍七八十歲了,善于用兵。想逼他和我們打硬仗是辦不到的。”于是趙充國決定采用安撫和打擊相結(jié)合的平羌之策。
在先零羌準備叛亂之時,罕、幵部落的一位首領靡當兒使弟雕庫到西部都尉府報告先零欲反的消息,雕庫種人多在先零羌中雜處,都尉即扣留雕庫為人質(zhì)。充國釋放了雕庫,讓他轉(zhuǎn)告各部落首領:戰(zhàn)爭是要流血的,戰(zhàn)鼓一響,玉石俱焚,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漢軍只討伐有罪的,不要盲目跟從,以免自取滅亡。已犯法的人,能捕斬罪犯的可以免罪。斬大首領一人,賜錢四十萬,斬中首領一人賜錢十五萬,斬小首領一人賜錢兩萬,斬一壯丁賜錢三千。充國欲以威信招降罕、幵部落,分散敵人斗志,各個擊破。是戰(zhàn)爭史上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一例。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