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武威市城北2里的雷臺東漢晚期墓,因為出土國寶級文物“銅奔馬”而享譽全世界。該墓墓道上也有簡單的壁畫--墓道兩壁涂白灰,上端邊緣涂朱紅色彩帶,彩帶之下有三組高大的朱色樹花。墓門頂上照壁用黑、白二色繪出門、柱、梁、枋、斗拱和折形圖案。墓室頂部中央都有一塊彩繪磚,是用紅、白、黑三色彩畫的蓮花圖。墓室四壁也用黑、白二色繪出菱形、折形、條帶形圖案,這些壁畫是裝飾畫。不過,壁畫中已出現(xiàn)后來的佛教藝術(shù)常用的蓮花圖案,這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酒泉是河西四個重鎮(zhèn)之一,古代建置為“酒泉郡”,后又稱“肅州”.甘肅省的省名就取自“甘州”(張掖)的“甘”字和“肅州”的“肅”字。故酒泉地區(qū)至今遺留下來的漢代墓葬、長城、遺跡很多,它是研究漢代河西開發(fā)史和甘肅文化史的珍貴資料。
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酒泉城東40多公里的清水鄉(xiāng)下河清農(nóng)場,發(fā)掘了24座東漢晚期墓葬和5座燒磚窯址。其中的1號墓全長10.12米,是男女合葬墓,用磚砌筑,墓門向東,有前、中、后三個墓室和三道門。雖然出土的文物只有20多件和五銖錢176枚,磚的質(zhì)地也比較差(火候不高,松軟),但這些磚多有彩繪、雕刻和模印花紋圖案。故使墓門、墓室相當漂亮。
彩繪磚用黑、白、朱砂、土紅(赭石)、粉黃等顏色繪成。畫磚長36厘米、寬17厘米、厚5厘米,粉紅色,集中布置在頭道門的檐壁上和前室的四壁,共發(fā)現(xiàn)畫磚64塊(檐壁7塊,前室57塊)。檐壁上的畫繪在浮雕斗拱形的磚的左右,及其中間的陡磚面上,有彩繪的人物、走獸,墨繪的方格。前室的南北二壁各有六層壁畫,每層4幅。東西二壁門券頂部各有一層畫,都是4幅。但西壁門券北側(cè)另有一幅畫,看來,原應有兩層壁畫。題材有農(nóng)耕、狩獵、提物,做飯、宴享、打鳥等。這座墓的壁畫題材豐富,可惜有些畫面已經(jīng)模糊不清,現(xiàn)把可以辯識的畫面分類略作介紹。
農(nóng)耕圖三幅
分別繪在前室南壁的第二、五、六層(由上而下),均在每層的1號畫磚上,雖有局部損壞,但仍可以看得清楚。因為這三幅畫的構(gòu)圖和人物服飾基本上相同,畫面的左邊都有一棵樹,不太高,但樹干粗壯,樹根延伸的面積比較大,樹枝多,多做上下垂直狀,個別是斜出的?;旧蠜]有表現(xiàn)樹葉,只在個別樹枝上用黑點表示葉子。右邊是一個農(nóng)夫,背向著樹,頭戴圓帽,身穿高領(lǐng)窄袖長衫,腰間束帶,手中拿著一把長柄鋤頭,正在鋤地。但這三幅畫也有一些不同之處,如有的農(nóng)夫身體比較胖,長衫長及于腳跟;有的農(nóng)夫則比較瘦,腰板硬朗,顯得健壯有力,長衫只長到膝部。
捕禽圖兩幅
第一幅繪在前室南壁第五層中間,畫面左側(cè)有一棵粗壯的樹,枝干畫法同上,但樹枝間加上不少大墨點,表示繁密的樹葉。畫面右邊有一個男子,臉盤圓胖,頭戴圓帽,身穿淺色窄袖,長及于膝的長衫,外面還罩著深色窄袖短衣,右手拿著一個長柄捕禽器--端捆著形如球籃的網(wǎng)兜,伸向樹枝之中去,作捕禽狀。因為樹不高,樹葉大而密,所以表現(xiàn)的可能是桑樹。這幅畫的題材應是人們?yōu)楸Wo桑樹、使蠶有較多的桑葉吃、以利于發(fā)展絲織生產(chǎn)而在捕捉桑樹中的飛鳥或知了等的真實寫照,可名之為“網(wǎng)食圖”或“捉蟲圖”.第二幅繪在前室北壁第五層右側(cè),畫面左邊也是一棵粗壯的樹。右邊是一個童子,頭挽雙髻,身穿紅色窄袖長衫、寬大束口的褲子,手拿彈弓(似弓、但不見箭族),作向樹上端彈射的姿態(tài),顯然是在打鳥,可稱之為“打鳥圖”.
狩獵圖
有三塊磚兩幅畫。第一幅繪在前室北壁第二層,由兩塊磚組成--左邊第一塊磚上繪一只野豬,豬身上的左、右、后部位各被射中一支箭,疼得拼命往前奔逃。第二塊磚上繪著一個獵人,頭部看不清,身穿紅色窄袖緊身長衫,腳著長靴,騎在馬背上,上身稍微前傾,兩腿夾著馬腹,雙手用力拉滿弓,箭在弦上,即將射出。前面野豬身上的三支箭應是他射出的,速度快,又非常準確。第二幅繪在前室西壁第二層右側(cè),畫面上表現(xiàn)的是一個長有胡須的獵人,騎馬挽弓作射獵狀,姿態(tài)生動有力而優(yōu)美,可算是狩獵場面中狩獵者的特寫鏡頭。
提籃圖兩幅
第一幅繪在前室南壁第三層中部,畫面左邊是一棵粗壯的樹(繪法同前),中部偏右一些有一個男子,瓜子臉,面容清秀,頭戴高冠,身穿圓領(lǐng)大袖長及腳跟的長袍,腰間束帶,腳穿鞋,左手提袖,右手提著一個帶柄的籠狀物,有人認為可能是燈籠,但燈籠應在夜間使用,而夜間只靠一個小燈籠,如何能把人和樹的各部位都
照亮呢?所以我們認為應是籃子,是主人到前面的桑樹林中去巡視送東西。第二幅繪在北壁第三層右側(cè),畫面左邊有一棵樹,長滿大片樹葉;畫面中部繪一女子,頭挽橢圓形大長髻,中間有飾物固定,臉部豐圓秀麗,身穿圓領(lǐng)窄袖長及于地的淺色長衫,外披又長又寬的紅色披風,手里拿著一個長柄籠狀物,正從樹邊走開,可能是采摘了桑葉之后返回的情景。
做飯圖
繪在前室北壁第六層左邊,畫面上方懸掛著一個大帷帳,因下面用三根柱子支撐,所以上部呈現(xiàn)雙弧形,余下的織物從兩端垂下。帷帳里面,右邊有一個長方形灶臺,灶臺上的鍋里正煮著東西,往上冒熱氣。灶臺的左邊有一個女子,頭發(fā)梳于腦后,用簪固定,身穿淺色長衫,跪在灶門前面,兩眼專注地看著灶門,左手按在灶臺上,右手似在往灶里添柴草或拉風箱鼓風。
宴享圖
據(jù)發(fā)掘簡報報道,有一幅畫,是二人對坐圖,中間放置一些器皿。顯然是墓主人夫婦宴享的場面。
神人獻寶圖
在頭道門檐壁上層正中繪一個人物,據(jù)發(fā)掘簡報報道,可能是“舞人”.我們認為,這個人物
頭發(fā)散亂,雙手捧物,下肢模糊不清,人物下面又繪有云紋,所以不應是舞人,而是獻寶的神人,表現(xiàn)的是神人獻寶圖。
羽人
繪在頭道門外檐壁中層北側(cè),頭戴圓冠,展翅作飛翔狀,兩股長發(fā)辮飄于腦后,下身穿長只到膝的短褲,跣腳,右腿彎曲向前邁出,左腿伸直向后,作飛奔狀。羽人周圍是多種變形云紋,作為飛翔的襯托。
動物畫
在檐壁中層南側(cè),在數(shù)朵變形云紋中間,有一頭神牛,身軀伸直,四蹄騰空,向前飛奔,兩只犄角長而粗壯有力,頭部稍稍低下,做用力頂擊入侵者的姿態(tài),很有生氣。在檐壁下層南側(cè),繪一條翼龍,在變形云紋中昂首向前,兩翼向后,龍尾上揚,四肢向前,快速飛行,栩栩如生。在前室南壁第二層中部,繪一只飛鳥,長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