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名將鄧寶珊

時間:2014-01-04 08:52來源:百年甘肅 作者:馬永強 點擊: 載入中...

鄧寶珊

 

  三原起義

 


  鄧寶珊(1894-1968)名瑜,字寶珊,甘肅天水人,因父母早亡,輟學到蘭州謀生計。1909年夏,湖北新軍協(xié)統(tǒng)楊纘緒率部人疆,鄧宅珊入伍從軍。從此踏上軍旅生涯。


  1913年,竊國大盜袁世凱大肆屠殺革命黨人,鄧寶珊被迫亡命天涯,取道西伯利亞,從東北、天津、北京回到了老家天水。遭通緝的他無處容身,隱姓埋名來到華山腳下的“玉泉院”.當時,一大批來自四方的革命黨人正云集在華山腳下的玉泉院密謀反袁,與他們的相識,使鄧寶珊從迷惘中走了出來。“華山聚義”,驅逐陸建章,討伐袁世凱,鄧寶珊升任胡景翼團連長,因足智多謀,被譽為“小諸葛”.


  1918年1月24日,鄧寶珊與革命黨人董振武、張義安等樹起護法大旗,反對屠殺革命黨人的陜兩督軍陳樹藩,發(fā)動“三原起義”.陜西靖國軍宣告成立,鄧寶珊任右翼司令胡景翼部前敵總指揮,在攻打陳樹藩的戰(zhàn)斗中,張義安、鄧寶珊率部屢出奇兵,使陳樹藩疲于奔命。眼看西安城不日將克,靖國軍勝利在望,但各懷異心的靖圍軍內(nèi)部卻出了問題。聞知北京段祺瑞政府派豫西鎮(zhèn)嵩軍劉鎮(zhèn)華率部進入潼關增援陳樹藩,靖國軍東路部隊私自退守渭北,致使西安城下的張義安、鄧寶珊成為孤軍。與楊虎城、鄧寶珊同稱“靖國軍三員戰(zhàn)將”的張義安壯烈犧牲。靖國軍內(nèi)部矛盾重重,各不相服,眾人齊盼同盟會元老于右任回陜主持大局。經(jīng)過于右任的調解,陜西靖國軍統(tǒng)一整編,鄧寶珊任胡景翼部團長。


  北洋政府大兵壓境,向靖國軍發(fā)動猛烈攻擊,鄧寶珊、楊虎城在于右任總司令的率領下,沖鋒在前,奮勇殺敵。然而,廣東軍政府改組,孫中山被迫離職,各地援陜靖國軍回撤,致使陜西靖國軍處境艱危,轟轟烈烈的靖國軍四分五裂,大部分接受了北洋政府的改編,1924年10月24日,馮玉祥、胡景翼、孫岳發(fā)動“北京政變”,賄選總統(tǒng)曹錕被趕下臺,鄧寶珊任師長,成為引人注目的少壯派將領。不料,奉軍人關,張作霖、吳佩孚握手言和,段祺瑞東山再起,抱病北上的孫中山在北京遺恨而逝。就在歷史風云不斷變幻之際,鄧寶珊見到中國共產(chǎn)黨北方區(qū)負責人李大釗,這一會面成為影響他生命之旅的轉折點。

 

 

  北伐反蔣

 


  在李大釗思想的影響下,鄧寶珊幫助胡景翼接受了孫中山“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主張,使他成為國民軍中第一個取得蘇聯(lián)援助的人。胡景翼逝世后,鄧寶珊率國民二軍七師駐守陜州。他拒絕北洋政府的拉攏,創(chuàng)辦“軍官傳習所”,聘請?zhí)K聯(lián)顧問,訓練青年軍官。1926年9月,馮玉祥率國民聯(lián)軍五原誓師,響應北伐,集體加入國民黨,鄧任援陜副總指揮。此時,反動軍閥劉鎮(zhèn)華正率十萬之眾圍困西安,只有一萬多人的楊虎城、李虎臣,“二虎守長安”已達八個月之久。西安城內(nèi)五萬軍民犧牲,形勢十分危急。腿部正生瘡的鄧寶珊忍受劇痛,將雙腿綁在馬上,親率騎兵5000人,突襲劉鎮(zhèn)華司令部,聯(lián)軍各部乘勢出擊,劉鎮(zhèn)華大敗,西安解圍。


  1927年初,國民聯(lián)軍駐陜總部成立。在鄧寶珊的支持下,國民聯(lián)軍駐陜總部創(chuàng)辦了中山軍事學校,鄧小平等一批共產(chǎn)黨人均擔任要職。為革命培養(yǎng)了一批骨干。不料,蔣介石于1927年背叛革命,馮玉祥倒戈,他敬重的師長李大釗被軍閥殺害,自己熟悉的朋友被清洗出了國民軍。紛亂的時局中,鄧寶珊離開部隊,去了上海,先后結識了周恩來、聶榮臻、鄧演達等人。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聯(lián)合反蔣,爆發(fā)中原大戰(zhàn),他出任第八方面軍總司令,積極討蔣。反蔣大戰(zhàn)失敗后,鄧寶珊在卜海租界從事反蔣活動被捕,經(jīng)朋友多方營救方才獲釋。

 

 

  追求和平

 


  1932年3月,鄧寶珊被任命為西安綏靖公署駐甘行署主任,闊別故鄉(xiāng)二十多年的鄧寶珊終于回到了甘肅。然而,由于連年的災荒、軍閥割據(jù),民生凋敝已達極致,蘭州的社會秩序十分混亂。因鄧寶珊多年反蔣,蔣介石想方設法阻撓鄧寶珊在蘭州扎根和與西安楊虎城合作,便任命馬鴻逵為寧夏主席,將十五路軍調至寧夏,任命青海馬步芳為第100師師長、馬步青為騎5師師長,加強對甘肅的監(jiān)視。在各種矛盾糾葛中,鄧寶珊以民生疾苦為軍,寧愿個人忍受委屈,也不想再使矛盾激化,生靈涂炭。


  1933年9月,甘肅省主席朱紹良兼任甘肅綏靖公署主任,鄧寶珊改任陸軍新編第一軍軍長,因所轄部隊只有6000多人,因此,人稱“新半軍”.但是,心系家鄉(xiāng)父老的他成功地化解了甘肅夏河拉卜楞地區(qū)藏族部落間的紛爭、械斗,整訓岷縣新編第14師魯大昌部,在家鄉(xiāng)贏得一片贊譽。1935年9月,國民政府授予鄧寶珊中將軍銜。


  抗戰(zhàn)開始,張家口、大同相繼淪陷,日寇進逼,太原、包頭危在旦夕。鄧寶珊被任命為21軍團軍團長,率軍進駐榆林,堵?lián)羧哲娢鞣浮T隈v守榆林期間,鄧寶珊所轄各部與延安中共中央、八路軍友好往來,在團結抗日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因此,毛澤東在一封信中才有這樣的評價:“……我們不會忘記,八年抗戰(zhàn),先生支撐北線,保護邊區(qū),為德之大,更不敢忘。”


  抗戰(zhàn)勝利后,鄧寶珊致力于國內(nèi)和平,四處奔走。1948年,鄧寶珊擔任“華北剿共副總司令”.向往和平和光明的他,于1949年1月13日與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等為和平解放北平進行談判,代表傅作義簽署了《北平和平解放協(xié)議》。當時,《新民報》稱鄧寶珊“他是一把鑰匙,傅先生這個鎖,只有他可以打開。”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義、鄧寶珊又親赴綏遠策動、安排董其武諸將領起義。


  鄧寶珊以無比歡欣的心情,迎接了新中國的誕生。建國后,曾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副主席。鄧寶珊主持甘肅省政府工作和歷屆中共甘肅省委領導同志肝膽相照,密切共事,并以自己的親歷親見和政治膽略,對當時甘肅執(zhí)行的極“左”路線和政策,提出批評并向中央領導人反映,共同為改變甘肅面貌作出了巨大貢獻。他還十分關心祖國的統(tǒng)一,為祖圍的統(tǒng)一事業(yè)貢獻了畢生力量。


  “文革”開始,鄧寶珊受到迫害。周恩來總理知道后,派專機將他接到北京。1968年11月27日,鄧寶珊病逝,享年七十四歲。十一年后的1979年,在北京為鄧寶珊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對他的一生作出了高度的評價。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愛國名將鄧寶珊
  • 愛國名將鄧寶珊
  • 鄧園往事
  • 鄧園往事
  • 愛國名將鄧寶珊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