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時期,石刻從形制、字體、形式多沿襲前代的規(guī)模,這部分內(nèi)容除了銘功、紀事、還有皇帝的詔書、圣旨,尤其是撰文、書刻者多為當時文壇泰斗和書壇名流?!稄V嚴院賜額牒》拓片,由北宋四大名臣趙概、歐陽修、曾公亮、韓琦署名,彌足珍貴,對于研究隴南佛教史很有價值;《華嚴海印寺碑》拓片,其八思巴文,系元世祖忽必烈保護佛寺的圣旨。八思巴文字碑刻極為稀少,拓片為我提供研究元代民族關系、宗教文化的珍貴資料。
王仁裕神道碑
簡稱《周故少師王公神道碑》,俗稱《王仁裕神道碑》。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李昉撰文,張賀書丹并篆額。楷書。
通高305厘米,寬114厘米,厚40厘米。碑首拱形頂,鐫六龍盤踞,篆額“周故少師王公神道碑”9字。碑身兩邊鐫纏枝牡丹、石榴花紋。碑文36行,行71字,共2500多字。碑文首書“周故通奉大夫守太子少保上柱國太原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賜紫金魚袋贈太子少師王公神道碑銘并序”43字。有龜?shù),F(xiàn)存甘肅禮縣城西斬龍村。
李昉(925-996),深州饒陽(今河北饒陽縣)人,為仁裕學生。五代時歷時歷仕后漢、后周,入宋官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主編《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參編《舊五代史》。
張賀,官雄武軍節(jié)度使推官,秘書監(jiān)校書郎。
此碑記王仁裕的家世及其事跡。王仁裕(880-956),字德輦,秦州長道縣(今禮縣)人。歷仕唐、前蜀、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大抵任翰林學士等文學侍臣。后周時官戶部尚書,以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致仕,居汴梁。卒后,歸葬故里先塋。有詩萬余首,編為《西江集》;并著有《開元天寶遺事》。此碑可補史傳之缺失,為研究五代史的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