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車作為新疆龜茲文化的發(fā)祥地,孕育出了中國最大的石窟壁畫群,早已成為國內(nèi)外游客心儀的旅游圣地,可是,讓他們醉心的,不但是這兒數(shù)量眾多的名勝古跡,還有庫車的特色名產(chǎn)小白杏。
這兒的小白杏,只有銅錢大小,糖份卻高達(dá)17%,是有名的甜果。成熟季節(jié),街頭杏攤色彩斑斕,白色的銀光粼粼,黃色的金光閃亮;青里透黃的如翠玉滾珠,黃里透紅的似瑪瑙落盤。看著這些晶瑩透亮的寶貝,雙唇未啟,口水已溢滿兩腮。
庫車不愧為中國白杏之鄉(xiāng),對杏的偏愛非同尋常,人均只有二畝耕地的庫車,杏樹占到了農(nóng)田的一半多。田埂上、道路旁、水渠邊、綠化帶里,房前屋后,隨處都是杏樹阿娜的身影,百畝的杏園更是隨處可見,小麥、棉花這些主栽莊稼,只能生長在樹蔭里。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陽春三月,芬芳的杏花搖曳于庫車城鄉(xiāng),吐露著紅艷的嬌羞,流淌著濃郁的香味,花雨繽紛之中,庫車人舉辦起盛大的青苗麥西來甫,以多采多姿的歌舞迎接即將進(jìn)行的春耕,踏青的龜茲美女出來了,文人畫士跑來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也來了,庫車城隨著杏花的綻放又開始了一年的熱鬧。
庫車種植杏子的歷史很久遠(yuǎn),不但《晉書》里有明確的記載,從4000年前的哈拉墩古墓到有1700多年歷史的蘇巴什佛寺遺址,大量杏核仍保存的完好如初。庫車人為什么自古就喜愛杏樹?原來,庫車位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邊緣,龜茲人為了保護(hù)這片古老的綠洲,就大量栽種耐堿易活的杏樹,防風(fēng)沙之余還可以落得些易熟的杏子。
中原有句諺語說“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是擔(dān)心吃多了杏子傷胃??墒?,庫車的杏子,盡管敞開肚皮吃,一人吃下三五斤,也不是什么稀罕事,“癟肚子上杏樹,顛肚子出杏園”,說出了杏鄉(xiāng)人對杏子的情懷。杏子黃了,麥?zhǔn)整溛魅R甫又開始了,人們?nèi)宄扇旱貋淼叫訄@里,一邊吃杏子,一邊唱歌跳舞。小孩們也來湊熱鬧,坐在杏樹下吃杏子,砸杏核,吃多少杏子,就有多少杏仁進(jìn)肚,不但不會中毒,還可以治咳嗽。
人到庫車,不愁品不到杏子。四月出頭,青皮的小白杏還沒拇指肚兒大,就甜味十足地蹦上了地攤,一直吃到麥黃梢;秋莊稼剛露頭,塔里木河邊的塞買提杏,黃澄澄地接上了茬;過了六月天,雞蛋樣大的毛杏子,好象剛剛出嫁的小媳婦,閃著黃里透紅的小臉蛋上了市;到了九月份,連棗子都曬成干了,天山深處的小毛葉杏,才如睡醒了的邋遢小伙子一樣,拖拖拉拉地泛出些金黃來。
近幾年來,庫車經(jīng)濟(jì)在石油、煤炭、化工、制造、旅游等支柱產(chǎn)業(yè)的帶動下,開始活躍起來,庫車農(nóng)民也發(fā)起了杏財,他們成立了杏子協(xié)會,建起了保鮮庫,還將杏子曬成杏干、制成杏脯、榨成杏汁、做成杏醬、釀成杏酒,就連杏核杏仁,也雕刻成工藝品,成了游客青睞的玩件。
產(chǎn)業(yè)鏈的形成,帶動了食品加工、包裝、運(yùn)輸、旅游的發(fā)展,也帶動了杏子的價格,過去只值幾毛錢的杏子,如今一公斤賣到了四五元,庫車許多人家因此蓋了樓房,買了轎車,在小康道路上品嘗著生活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