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皇娘娘臺的千年滄桑

時間:2014-10-25 08:30來源:大西北網(wǎng)-甘肅廣播電視報 作者:李元輝 點擊: 載入中...

武威皇娘娘臺

 

    武威皇娘娘臺,又稱竇融臺、尹夫人臺、劉林臺,遺址在今武威市涼州區(qū)金羊鎮(zhèn)皇臺村皇臺集團后首,原臺址業(yè)已不存。武威皇娘娘臺的歷史要追溯到近兩千年前的東漢初,千年而下,單從它的名稱變遷中就充滿了諸多歷史傳奇。


    一


    皇娘娘臺的前身為東漢竇融臺。相傳東漢初,竇融駐守河西期間,曾令軍民在武威城西用土夯筑了一座點將臺,用以訓練兵馬,后來竇融離開武威后,當?shù)厝嗣駥⒋它c將臺稱之為竇融臺。


    竇融(前16-62年)字周公,扶風平陵人。更始時因大司馬趙萌推薦,竇融執(zhí)掌張掖屬國都尉一職。公元25年更始帝失敗后,天下大亂,竇融由酒泉太守梁統(tǒng)、金城太守厙鈞、張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等推舉為河西五郡大將軍,統(tǒng)領張掖、酒泉、敦煌、武威、金城五郡,保境安民。


    竇融在河西采取了比較寬和的政策,“上下相親,晏然富殖”,使河西一帶成為一個比較富庶與安寧的地區(qū),特別是姑臧(武威)更為富饒。《后漢書》說:“時天下擾亂,唯河西獨安,而姑臧稱為富邑,通貸羌胡,市日四合,每居縣者,不盈數(shù)月,輒致豐積。”為了保衛(wèi)河西安寧,竇融不斷加強軍事力量,在平日“修兵馬,習戰(zhàn)射,明烽燧之警,羌胡犯塞,融輒自將與諸郡相救,皆如符要,每輒破之。”為保障社會安定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估計就在那時,竇融在武威調(diào)集軍民夯筑了那座著名的點將臺。


    劉秀稱帝后的第五年夏,即公元29年,竇融遣長史劉鈞向劉秀奉書獻馬,表示愿意歸附,劉秀大喜,賜給竇融璽書,授竇融為涼州牧,竇融從此歸附東漢王朝。公元32年,竇融率五郡太守及西北少數(shù)民族等步騎數(shù)萬,輜重五千余兩,與劉秀大軍會師,共同擊敗天水隗囂叛軍,因功封為安豐侯。


    公元36年劉秀平定甘肅、四川后,下詔讓竇融與五郡太守奏事京師,竇融從此離開了他生活了十幾年的河西,前去洛陽,被劉秀拜為冀州牧,大司空、代行衛(wèi)尉事﹐兼領將作大匠。在他離開武威后,當?shù)厝嗣駷榱藨涯钏墓Φ?,遂將其指揮夯筑的點將臺稱之為竇融臺,并在臺旁立《竇公臺碑》,以歌功頌德。由于時過境遷,年代久遠,該碑早已亡佚。


    二


    東晉十六國時期,竇融臺又被稱為尹夫人臺,原因就是西涼國王李暠之妻、西涼昭武皇后尹夫人曾經(jīng)在此臺上居住過17年。


    尹夫人(363~437),冀縣(今甘谷縣)人,大姓尹文之女,十六國時期杰出的女政治家,是西涼國王李暠的妻子,名號西涼昭武皇后。她姿質秀麗,才思敏捷,足智多謀,初嫁扶風(今陜西涇陽)仕宦馬元正,馬元正病故后,改嫁李暠。在李暠創(chuàng)建西涼大業(yè)的過程中,她出謀劃策,成為李暠的得力助手。公元400年,李暠建立西涼政權,都酒泉,立尹氏為王后,共同參與朝政,故當時諺云:“李尹王敦煌”,意謂西涼是“李尹政權”.


    417年二月,李暠去世,其子李歆繼位,尹氏被尊為太后。420年,李歆聞沮渠蒙遜南伐禿發(fā)傉檀,將攻張掖,尹氏和眾大臣極力勸阻,李歆一意孤行,聽不進去,遂率步騎三萬東伐,最終兵敗于蓼泉,李歆為蒙遜所害,西涼遂亡。


    國破家亡之后,尹夫人和部分家人被擄于姑臧(武威)。由于尹夫人身份特殊,沮渠蒙遜以禮相待,召見并慰勞尹夫人,并在武威竇融臺上為她修建了房子,供其居住,實質上是將尹夫人軟禁于竇融臺。尹夫人從此一心皈依佛教,終日誦經(jīng)念佛,不問塵事。從那時起,竇融臺就被稱為尹夫人臺,又由于尹夫人此前為西涼昭武皇后,民間亦將此臺俗稱為“皇娘娘臺”.


    后來,沮渠蒙遜還為自己的兒子沮渠牧犍娶尹夫人的女兒李敬受做了妻子。433年,沮渠蒙遜死后,沮渠牧犍繼承了北涼王位,尹太后的女兒被封為王后。但好景不長,437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將妹妹武威公主嫁給沮渠牧犍為妻,武威公主的到來,給李敬受王后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李敬受征得母親尹夫人的同意后,上書沮渠牧犍,辭去王后位。迫于形勢,沮渠牧犍只好廢黜王后李敬受,下詔將李敬受和尹太后從國都姑臧(武威)遷回到酒泉。就這樣,年過70歲的尹夫人走下竇融臺,與女兒李敬受離開武威,長途跋涉,移居酒泉。


    母女二人,一位昔日是西涼皇后,一位曾經(jīng)是北涼王后,從420年被軟禁于竇融臺算起,她們在武威整整生活了17年,此刻雖獲自由,但心中凄涼自知。到酒泉之后,郁郁寡歡的女兒李敬受就去世,尹夫人又潛奔伊吾(今安西),和先前逃亡到那里的孫子李寶會合,由于年老體弱,再加上長途跋涉,到伊吾后尹夫人一病不起,不久病逝,就此走完了她一半是輝煌,一半是凄慘的七十五載人生。


    618年,大唐王朝建立。由于西涼王李暠是西漢飛將軍李廣的十六世孫,唐代開國皇帝李淵又是李暠的七世孫,李淵在追念祖先的過程中,對李暠之妻尹夫人也格外尊崇,由于尹夫人信佛,便在尹夫人曾經(jīng)居住過的武威竇融臺的基礎上,修建了一座大寺院,起名叫“尹臺寺”,以示對尹夫人的懷念。唐代詩人岑參曾登臨尹臺寺,并作了《登涼州尹臺寺》詩:“胡地三月半,犁花今始開。因從老僧飯,更上夫人臺。清唱云不去,彈弦風颯來。應須一倒載,還似山公回。”描繪了武威尹夫人臺及尹臺寺當年的情景。


    三


    唐末,涼州陷于吐蕃,而后幾百年又先后在西夏、蒙古的統(tǒng)治之下,歷經(jīng)戰(zhàn)亂,往日香火旺盛的尹臺寺毀于戰(zhàn)火,雄偉高大的尹夫人臺也變得頹敗不堪。


    至明初,由于一次戰(zhàn)爭,尹夫人臺又改名為劉林臺。明洪武十年(1377)春,蒙古殘元勢力首領也先帖木兒率兵進犯涼州,涼州百戶劉林率部防守,劉林身先士卒,出城與敵激戰(zhàn),后戰(zhàn)死尹夫人臺下。涼州百姓敬仰他為國家民族舍生忘死的精神,于是把尹夫人臺稱為劉林臺,以示紀念。對此《明史》有確切記載:“涼州衛(wèi)百戶劉林戍涼州,也先帖木兒叛,戰(zhàn)死。邊人壯之,名其所居竇融臺為劉林臺。”《大明一統(tǒng)志》也有記述:“劉林臺,在涼州衛(wèi)治西北五里,相傳漢竇融所筑,舊名竇融臺。本朝洪武初,百戶劉林戰(zhàn)死城下,人皆重其忠節(jié),因改今名。”


    到了清代,一度曾將尹夫人臺訛為女媧臺,在臺上塑女媧像朝拜,乾隆《武威縣志》也說:“女媧臺,即劉林臺,城西北五里。”為此,生活在乾隆、嘉慶、道光年間的武威籍學者張澍(1776-1847)嚴加考據(jù)后,曾為其正名,他在《偕何梅生登竇融臺(今塑女媧像,號皇娘娘臺)》一詩中就寫道:“東漢周公控制涼,高臺今卻說媧皇。河西五郡眉毫下,隴右萬山衿帶旁。烽火不驚駝鳥樂,林泉有趣馬蘭香。歸來共把蒲桃盞,也割祁連日及羊。”


    清末,武威籍學者李于鍇(1862-1923)曾撰《尹夫人臺碑》,在碑文中說:“今榱桷雖頽,堂皇自昔。停云在望,重披岑參之詩;高臺未傾,莫誤竇融之跡。”說明在當時,臺上之建筑雖已頹廢,但土臺尚未完全倒塌。作者原擬將碑文刻石豎于臺上,后因故未果。


    1927年武威大地震后,臺上建筑全部被毀,皇娘娘臺也變得殘缺不全。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平田整地等生產(chǎn)建設過程中,本就殘垣斷壁的土臺被拆毀,夷為平地。1985年,在皇娘娘臺遺址南邊建起甘肅皇臺曲酒廠(今皇臺集團公司),上世紀九十年代,皇臺酒廠在廠內(nèi)重新修建了尹臺寺,也算是對歷史的一種告慰吧。


    皇娘娘臺歷經(jīng)約兩千年的滄海桑田,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歷史變遷,最終湮滅在歷史的風塵之中。但它悠久而厚重的歷史,始終伴隨著歷史文化名城武威,永遠散發(fā)著古色古香的韻味。


    參考資料:《后漢書》《晉書》《魏書》《明史》《十六國春秋別本》《武威通志》《武威金石錄》《涼州府志備考》等。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翰墨古韻:漢代“文房四寶”
  • 翰墨古韻:漢代“文房四寶”
  • 漢代木雕雄渾稚樸
  • 漢代木雕雄渾稚樸
  • 漢代木雕雄渾稚樸
  • 漢代木雕雄渾稚樸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