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上旬,張國燾的南下部隊在四川百丈地區(qū)遇到了麻煩。
這一年6月,紅軍左、右路軍分裂后,張國燾相信有八萬紅軍一定可以在川康地區(qū)建立一個紅色王國。于是,在繼綏、崇巴懋戰(zhàn)役的勝利后,紅四方面軍又發(fā)起天(全)蘆(山)名(山)雅(安)邛(崍)大(邑)戰(zhàn)役。但是,在向邛崍、名山的重鎮(zhèn)百丈進軍時,紅軍卻付出了近一萬人的慘重傷亡,受了重創(chuàng)的紅四方面軍在百丈決戰(zhàn)中碰壁。
1936年的春天,紅四方面軍再次翻越大雪山。此時,全軍已從南下時八萬人銳減到四萬人。走投無路的張國燾決意北上。7月2日,長途跋涉了一萬多里從湘贛、湘鄂根據(jù)地西征的紅六軍團、紅二、六軍團與四方面軍在四川甘孜會師。中央軍委電令,紅二、六軍團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委。
1936年8月,會師后的二、四方面軍通過臘子口進入甘肅南部,占領哈達鋪、大草灘,包圍了岷縣。魯大昌守軍與紅軍發(fā)生激戰(zhàn),被殲滅2000人。休整后的紅軍分左、右兩路突進,紅四方面軍為左路,占領漳縣、渭源、通渭,向會寧、靜寧地區(qū)挺進;右路的第二方面軍,經西和、武山間東去連克成縣、徽縣、康縣、兩當,突破天水、鹽關間的封鎖線,越過西蘭公路,進軍會寧、靜寧地區(qū)。陜北的中央紅軍在東征之后,為了迎接、配合二、四方面軍,揮師西進。環(huán)縣曲子鎮(zhèn)一役,馬鴻逵的騎兵旅長冶成章(外號‘冶騾子“)受傷被俘,紅軍大獲全勝。馬鴻逵部隊望風披靡,被迫困守寧夏。西征軍在固原一帶與東北軍騎兵部隊相遇,消滅了四個連。
1936年秋,西征軍在聶榮臻、左權率領下占領會寧、界石鋪一帶,扼守西蘭公路,警戒西安、天水的敵軍,以迎接二、四方面的先頭部隊與西征的紅一方面軍一師在會寧的青江驛與靜寧的界石鋪一帶會師,10月11日,紅二方面軍在靜寧興隆鎮(zhèn)與一方面軍一師會師。經過艱苦轉戰(zhàn),長途跋涉,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
會師后的紅軍開始了奪取寧夏的戰(zhàn)役。然而,國民黨胡宗南、關麟征、毛炳文的部隊已集結隴西、天水一帶。10月21日,敵軍分別從東、南、西三個方面,進攻靜寧、通渭、會寧。在蔣介石的脅迫下,東北軍、西北軍參加了對紅軍的進攻。敵人以優(yōu)勢兵力先后攻占華家?guī)X、會寧、通渭、靜寧,紅五軍傷亡800余人,副軍長羅南輝在大墩梁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紅三十軍在靖遠南六七公里處的虎豹口渡河成功,一舉突破馬步青騎五師在黃河西岸的防線。隨后紅九軍開始渡河,徐向前、陳昌浩率四方面軍總部隨同過河指揮。
然而,由于敵軍的迅速逼進,河東、河西紅軍被割斷,被迫由打拉池向東轉移的河東紅軍,在環(huán)縣以北山城堡全殲敵兩個整旅。河西紅軍(包括四方面軍的三十軍、九軍、五軍及總部直屬部隊)被命名為西路軍,不久便踏上了西去的悲壯征程……
為了接應西去打通國際交通線的河西紅軍,1937年2月,中共中央決定組成援西軍,由四軍、三十一軍、二十八軍、三十二軍組成,劉伯承任司令員。援西軍從陜西淳化、三原出發(fā)西進,來到甘肅鎮(zhèn)原縣時,傳來西路軍兵敗祁連的不幸消息。援西軍只好屯兵待命,接應西路軍失散人員。7月底,他們結束了援西軍的使命,奉命開赴三原改編。據(jù)《百年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