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60年·新疆足跡:1978年首次飛機人工增雨

時間:2015-06-01 07:15來源:大西北網(wǎng)-亞心網(wǎng) 作者:劉昕侯惠燕 點擊: 載入中...

大西北網(wǎng)6月1日訊 1978年的夏天,隨著一架載有催化劑的飛機上天,北疆沿天山一帶的降雨天氣首次受到了人工干預,這是新疆飛機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正式拉開序幕的標志。

1982年,氣象工作者與降雨飛機運-8合影的照片。

農業(yè)災害讓人工增雨崛起

其實,早在1946年,美國便成功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飛機人工增雨科學試驗,1958年,我國在吉林進行了第一次飛機人工增雨試驗。

一直以來,新疆都是中國氣象災害最多的省區(qū)之一。新疆氣象災害約占各種自然災害數(shù)量的80%,氣象災害所造成的損失占自然災害損失的60%以上,特別是干旱和冰雹,對新疆農業(yè)危害十分突出。

如此嚴峻的條件下,使得新疆人工影響天氣工作起步較早,在1959年,新疆氣象局就開始了土炮人工防雹和人工融冰化雪試驗作業(yè),在人工增雨方面,也進行過試驗,但都是小范圍的。

1978年春夏季節(jié),北疆、東疆大面積農田遭遇持續(xù)干旱,自治區(qū)決定開展飛機人工增雨試驗,自治區(qū)氣象局科研所工程師高子毅參與了此次試驗,并擔任了技術組組長,負責試驗方案的設計和人工增雨作業(yè)的實施。

飛機增雪填補國內空白

飛機人工作業(yè),首先需要有飛機作為載體,當時新疆民航局就有兩種飛機,伊爾-14和里-2,都是前蘇聯(lián)制造的小飛機。伊爾-14能載三十幾個人,里-2只能載20人左右。因為增雨迫在眉睫,當時自治區(qū)黨委、政府很重視這項工作,相關領導帶著氣象工作者們去地窩堡機場挑飛機,最終伊爾-14飛機成為了首次飛機人工增雨的載體。

隨后,伊爾-14飛機經過改裝,1978年5月,運載著催化劑和工作人員從地窩堡機場起飛上天,并給烏魯木齊等地帶來了史上第一次飛機人工增雨。

繼夏季飛機人工降雨取得良好效果后,我區(qū)又開始在冬季開展飛機人工增雪試驗。1978年11月,新疆大部分地區(qū)沒有降雪,200多萬畝冬小麥急需大雪覆蓋過冬。1978年的冬天,增雪飛機3個月累計飛行了120多小時,成功降雪十幾場,有效解除了新疆旱情,填補了我國飛機人工降水史上的一項空白。

1978年以后,新疆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持續(xù)發(fā)展,但由于體制問題,沒有經費保障。1983年,自治區(qū)召開會議專門研究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會議上當場拍板每年人工影響天氣經費為200萬元。此后,氣象部門先后引進了國內外先進系統(tǒng)和設備,大大提高了人工影響天氣的科技水平,從而也使得新疆的飛機人工降水工作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每年兩架飛機春冬增雨雪

記者了解到,從1978年開始至今,新疆的飛機人工影響天氣由每年一架飛機進行冬季人工增雪作業(yè)發(fā)展為每年兩架飛機春冬增雨增雪作業(yè),影響控制面積也從每年7萬平方公里增加到了每年34萬平方公里,每年可以為新疆增加2億多噸的降水。

經過近40年的發(fā)展,目前全疆有15個地(州、市)、83個縣(市)和兵團11個師、88個農牧團(場)開展了人工增雨和防雹作業(yè)工作。建成了6個人工防雹作業(yè)區(qū),11個地面人工增雨作業(yè)區(qū)。其中,奎瑪流域、伊犁河谷、塔額盆地、艾比湖流域、阿克蘇地區(qū)為五大兵地人工防雹作業(yè)聯(lián)防區(qū)。共設置作業(yè)點2002個,擁有“三七”高炮525門,火箭發(fā)射系統(tǒng)1146套,碘化銀煙爐作業(yè)點88個,租用作業(yè)飛機2架。每年發(fā)射人影作業(yè)炮彈23萬余發(fā)、火箭彈近4萬枚。從業(yè)人員4500余人。

以2014年新疆冬季飛機人工增雪工作為例,從2014年11月20日飛機抵達增雪基地開始,截至2015年2月8日,共歷時82天。其間,庫爾勒、克拉瑪依增雪基地兩架運-8飛機,共實施作業(yè)22架次,飛行135小時,燃燒煙條239根,發(fā)射焰彈3195枚,累計影響面積約57萬平方公里,增加降水2.28億噸。主要飛行區(qū)域覆蓋北疆沿天山山區(qū)、阿爾泰山及塔額盆地、天山南麓及昆侖山西部,作業(yè)區(qū)和影響區(qū)普降小雪、中雪及大雪,取得了良好的增雪效果。

大事記

1978年新疆恢復成立自治區(qū)人工影響天氣領導機構,并成功開展了飛機增雨雪

1983年自治區(qū)政府每年投入200萬元用于人工影響天氣事業(yè)

1985年從美國進口飛機催化劑播撒器,告別了人工播撒催化劑時代

1997年全疆16部模擬雷達全部改造為數(shù)字化雷達

2007年“多種彈型防雹增水火箭發(fā)射裝置”項目獲2006年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9年用于人工影響天氣的飛機由一架增為兩架

□親歷者回憶

“當時是手動播撒催化劑”

姓名:張建新

身份:時任人工影響天氣小組技術員

年齡:65歲

作為最早一批投身新疆飛機人工影響天氣的氣象人,我在1978年參加了首次飛機人工增雨。

當時,在確定了使用伊爾-14飛機進行首次增雨作業(yè)任務之后,專業(yè)人員對飛機進行了一定的改裝,在飛機尾部掏了一個洞和外界連接,用于播撒增雨催化劑,那時候增雨催化劑,全是我們人工手動播撒的。

我記得,那是5月份,一次飛的時候,飛機上播撒催化劑的只有我們三四個人。

我們并不是盲目地播撒催化劑,因為在大片的降雨云層里,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播撒。我們在云層里飛行,要根據(jù)云層的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判斷哪一片區(qū)域適合播撒。

飛機尾部洞口上,放著漏斗一樣的東西,四五百公斤的催化劑就放在旁邊,我們戴著手套,用水舀子一瓢一瓢往下倒,當時的催化劑還不是碘化銀,用的是介乙醛,味道很難聞,我們戴著口罩還是被熏得夠嗆。

和現(xiàn)在相比,上世紀70年代的飛機飛行能力有限,一次飛行也就兩個多小時。密封性能也不太理想。飛機飛到海拔4000多米高空時,我們都要戴著氧氣面罩工作。有時,如果遇到強對流天氣,飛機顛簸非常厲害,但又不能錯過好的播撒時機,那就只好伸手亂抓,抓到哪算哪,起碼要保證自己站穩(wěn)。

如今,新疆的飛機人工影響天氣早已經開始自動化播撒,回想起第一次上天作業(yè)時的情景,真是緊張又害怕,害怕成功不了,害怕出差錯,不過好在我們首次試驗就取得了成功,也為接下來的飛機增雪奠定了基礎。

http://news.iyaxin.com/content/2015-06/01/content_4884080.htm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新疆2020年全面推行農村公路三級“路長制”
  • 新疆召開農村人居環(huán)境整治工作推進視頻會議
  • 新疆2020年4010個5G基站全面開建 明年底所有地級市覆蓋5G網(wǎng)絡
  • 新疆借“外腦”提升項目謀劃水平
  • 新疆春播進度快于去年同期
  • 新疆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3000萬千瓦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