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車“悍馬”在第一次海灣戰(zhàn)爭中一戰(zhàn)成名,開創(chuàng)了信息時代戰(zhàn)術車輛的第三代模式。其卓越的野戰(zhàn)機動突擊能力和地面快速通過能力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
從2002年開始,奧、俄、日、法、意等軍事工業(yè)強國也先后推出同類產品。我軍也提出了開發(fā)超越美軍“悍馬”軍用越野車的軍事需求,并最終將開發(fā)的這種車輛定名為“猛士”。
得名于詩 五年磨礪一車“猛士”高機動多用途輪式車由東風汽車公司設計制造。從2002年10月方案出爐,到2006年年底開發(fā)完畢,歷時5年。其研制過程大體有四個階段。
一是概念樣車階段,主要進行方案設計,并對樣車進行性能和可靠性試驗。二是初樣車階段,主要進行整車性能試驗以及環(huán)境適應性試驗。這期間,僅道路強化試驗里程就達到上百萬公里,并多次在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新疆的吐魯番盆地和甘肅敦煌的沙漠高熱區(qū)、黑龍江的漠河等嚴寒地區(qū)以及廣東沿海部隊等地域進行了環(huán)境性試驗。三是正樣車驗證階段,主要在定遠汽車試驗場對汽車的全面性能進行嚴格的定型試驗。四是定型評審階段。
2006年12月12日,解放軍總裝備部陸軍裝備定型委員會在武漢東湖賓館會議室開始對“猛士”的設計定型進行評審??傃b備部張思敏中將以及來自各軍兵種、有關高校、院所的90多位專家聚集一堂,大家對“猛士”的性能非常滿意,認為該車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整體達到國際同類先進水平。專家們的鑒定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猛士”軍用越野車從此橫空出世。
在研制過程中,該車的學名曾進行過一次更改。最初,“猛士”的學名叫東風EQ2050軍用越野車。該名字又長又不好叫,大家俗稱其為“中國悍馬”。
2004年,總裝備部在北京展覽館舉辦軍用車輛展覽,時任總裝備部副部長李安東走到這款結實有力、充滿陽剛之美的“悍馬”型車輛前,感慨地念出了劉邦《大風歌》中的詩句:“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隨即說道:“這款車看起來威風八面,是我軍守四方的猛士,就叫它‘猛士’吧。”
一片掌聲之后,這個“鋼鐵男孩”就正式得名“猛士”。
永不翻車 四大設計構思巧妙東風“猛士”在設計構思上十分巧妙,其承載系統(tǒng)、轉向系統(tǒng)、制動系統(tǒng)、冷卻系統(tǒng)、傳動系統(tǒng)、電器系統(tǒng)等都進行了全新的設計,尤其是以下幾個方面更為突出:
一是緊湊、周密的整車總體設計。根據作戰(zhàn)需要,該車總體設計為發(fā)動機中置。人員乘坐在前輪后、車架外側,室內中央有戰(zhàn)斗平臺,使整車的車高最小而離地間隙最大,被贊譽為“永不翻車”。同時,該車應用可靠性設計理論,采用輕質材料和多功能的零部件,實現了整車重量較輕的要求。并通過承載系統(tǒng)結構件優(yōu)化設計,采用優(yōu)質材料和先進工藝,提高了車輛的承載能力。
二是堅實、可靠的底盤承載設計。該車底盤系統(tǒng)實現了柔性車架的等應力設計,使車架壽命同比提高3倍。該車全面運用了前、后雙橫臂獨立懸架、螺旋彈簧技術,完全能滿足來自載荷、復雜路面產生的大彎矩、大扭矩強度要求。提高了緩沖能力,成功解決了車架、螺旋彈簧、三角臂耐久性的難題。
三是巧妙、高效的制動轉向設計。該車制動、轉向兩套液壓系統(tǒng)共用一個制動轉向泵,且駐車制動采用中央盤式制動器,使制動效果穩(wěn)定、可靠、安全,且轉向輕便、反應靈敏。
四是威武、霸氣的造型設計。該車整車外形符合國際軍車發(fā)展潮流,且內飾舒適、簡潔,發(fā)動機罩蓋、燈具、前格柵等造型組合形成東風新一代軍車標志,給人以躍躍欲試的視覺沖擊力。
四項性能特色突出 生產成本比“悍馬”低20%“猛士”是一個系列化、多用途、全新的三代高技術基型戰(zhàn)術平臺。該車性能卓越,獲得中國汽車行業(yè)近30年來唯一一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其以下幾方面的性能令人矚目。
良好的機動性。該車最高車速可達130千米/小時,續(xù)駛里程超過600千米,具有較強的戰(zhàn)役機動性。最小離地間隙410毫米,最小轉彎半徑僅為7.5米,加速到80千米/小時的加速時間僅需18秒,具有靈活的戰(zhàn)術機動性。車輛采用大直徑、寬斷面、無內胎子午線輪胎和中央充放氣系統(tǒng),輪胎氣壓連續(xù)可調,能安全地在泥濘、沙石、水泥、柏油等多種復雜路面行駛。
卓越的越野性。雙橫臂螺旋彈簧獨立懸架、大容量減震器等的綜合使用,使該車在凸凹不平的越野路面最大平均車速超過40千米/小時,其平穩(wěn)性與轎車水平相當。該車還可在沙漠、沼澤、水流、冰雪路、彈坑等險峻地形行駛,最大行駛側坡40%,最大爬坡度達60%,體現出超凡的越野性。
優(yōu)良的動力性。“猛士”的“心臟”是具有軍用特性的四缸增壓中冷柴油機,發(fā)動機的動力性能比“悍馬”A2增加了25%,油耗降低了1/3。整車重量較輕,僅為1.5噸級,約3.1噸,這為今后的改裝打下了基礎。該車還可裝備高壓共軌電控發(fā)動機、增壓電控柴油機等多種發(fā)動機來獲得不同的動力性。
超強的適應性。由于使用了進氣預熱、低溫電瓶、大功率空調、大直徑冷卻風扇和耐高低溫材料,該車能適應較惡劣的高低溫環(huán)境,最高適應環(huán)境溫度為55℃,比美國“悍馬”A2還要高9℃。“猛士”的增壓柴油機使其能很好地適應高原地區(qū),能在我國新疆、西藏、青海等高海拔地區(qū)順利行駛。其電器件均采用強防水標準,傳動系統(tǒng)采用集中通氣方案,使該車可在0.75米深的水中長時間行駛,加裝輔助裝置后,最大涉水深度達1.2米。從易損件強化里程壽命來看,“猛士”能行駛l.8萬公里而不須更換零件,比“悍馬”提高了2.6倍。
此外, “猛士”還具有成本低的特點。其開發(fā)成本僅是美國“悍馬”的10%左右,生產成本比“悍馬”低20%。既適于軍用,也易于改裝成民用車輛。
12項關鍵指標超“悍馬” 六大能力戰(zhàn)場揚威由于運用了多項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關鍵技術,“猛士”成為世界同車族中的佼佼者,其總體性能達到國際尖端水平,使德、俄、日、法、意等軍車研制強國的同類車型望塵莫及。在衡量軍用越野車的15項關鍵技術指標中,“猛士”共有12項超過美國的“悍馬”,3項與其持平。“猛士”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戰(zhàn)場使用價值尤其突出。
良好的自我防護能力。“猛士”車身上涂抹的油漆采用了防紅外技術處理,降低了車身的紅外輻射特性;內部自裝的電磁屏蔽系統(tǒng),可有效保護發(fā)動機和車載電子裝備免受外部電磁環(huán)境干擾,增強了該車的抗電子干擾能力。這些技術的運用,大大增加了該車的戰(zhàn)場防護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悍馬”雖然擁有眾多的優(yōu)勢,但其本身缺乏必要的自我防護措施,因此在戰(zhàn)場上容易成為被攻擊目標。“猛士”在這一方面吸取了前車之鑒,在車體內襯了一些輕質抗彈性防彈裝板,具有一定的裝甲防彈能力,可在車自重裝備沒有大的增加情況下,大幅度提高對輕型武器的防護能力。軍方的爆破實驗表明,該車的防護能力大大超過了美國“悍馬”。
優(yōu)良的戰(zhàn)場生存能力。“猛士”整車高寬比為0.91,扁平化特色突出,質心低,穩(wěn)定性好。安裝的武器高度低,便于隱蔽偽裝和實施突然火力襲擊。其輪距與輪式裝甲車、載貨運輸車一致,方便在急造公路(即在緊急情況下鋪設的簡易路——編者注)上行駛。更為重要的是,該車輪胎被擊穿后,還能繼續(xù)行駛30千米,這大大提高了“猛士”的戰(zhàn)場生存能力。
靈活的功能轉換能力。“猛士”的開發(fā)貫徹了模塊化設計思路,形成了輕型高機動性系列車型??煞譃?ldquo;長頭”與“短頭”兩大車頭系列,硬頂、軟頂和高頂三種車頂系列,單排、雙排兩種車排系列,用戶可針對不同的使用需求,選擇相應車型,靈活搭設相應功能設備,形成不同功能的專用越野車。
強大的裝備搭載能力。“猛士”設計了系留點和系固點,可方便地由伊爾-76、運八等飛機和登陸艦船運載,由直8A、“黑鷹”直升機吊運,能方便地搭載到我軍陸、海、空軍其他裝備上,有利于與其他裝備協調一致實施作戰(zhàn)行動。
實用的火力攻防能力。該車的軟頂篷布和側窗可靈活拆卸,前風窗可根據需要翻倒,便于安裝不同型號的輕、重機槍。車中央設置有安放臺和踏板,便于加裝重機槍、高射機槍和榴彈發(fā)射器,使該車具有較強的火力攻防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車的后廂還安裝有導彈發(fā)射平臺,“猛士”因此火力更猛。
先進的信息火力集成能力。該車能夠很好地集武器、計算機、信息通訊系統(tǒng)、雷達、全球定位系統(tǒng)多種信息系統(tǒng)和火力單元于一體,相當于一個性能優(yōu)越的輕型高機動性輪式作戰(zhàn)系統(tǒng),是我軍完整作戰(zhàn)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我軍野戰(zhàn)機動和戰(zhàn)術突擊能力、打造陸軍裝備平臺、打贏信息化戰(zhàn)爭具有重要作用。
“悍馬”威風不再 “猛士”價值凸顯一提到“悍馬”,人們腦海里立即會浮現一個能翻山越嶺、爬坡涉水的“大方塊”。正是憑著這樣一股彪悍作風,使得“悍馬”從戰(zhàn)爭煙云中脫穎而出,被美國業(yè)內外人士譽為“越野之王”,并成為無數民間越野迷為之尖叫的車型。
鑒于“悍馬”在海灣戰(zhàn)爭中的優(yōu)異表現,1992年,第一輛民用“悍馬”車型開始上市銷售,很快風靡全球。美國前動作片巨星、加利福尼亞州前州長施瓦辛格成為第一個擁有者,從而掀起美國的“悍馬熱”。鼎盛時期,“悍馬”僅在美國的銷量就高達7萬輛。
然而,“悍馬”神話起源于伊拉克戰(zhàn)場,也破滅于伊拉克戰(zhàn)場。 由于火力不足、裝甲薄弱、防御能力極差,美國在1993年的索馬里行動中有許多士兵在車內喪生。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zhàn)爭中,“悍馬”經常遭受路邊炸彈、火箭筒甚至步槍子彈的威脅,成為反美游擊隊的攻擊目標,時常車毀人亡,損失慘重。
據美國國防部統(tǒng)計,每5個在伊拉克死亡的美軍中,就有一個死在“悍馬”車里。在85名因“悍馬”車禍喪生的士兵中,有60人死于翻車事故。此外,還有337名士兵因“悍馬”車禍受傷。對此,人們給“悍馬”起了個非常難聽的外號——“死亡陷阱”。而駐伊美軍也不得不將“悍馬”從戰(zhàn)爭前線撤往后方,擔任不太危險的任務。
與此同時,“高油價時代”的來臨,也預示著以“油老虎”著稱的“悍馬”開始了噩夢。隨著環(huán)保運動高漲,在環(huán)保人士眼中,開“悍馬”車等同于浪費能源,美國社會逐漸形成“反悍馬風潮”。由此,“悍馬”不僅威風不再,其民用銷量也逐年暴跌。
2009年,“悍馬”的生產廠家——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宣布破產重組,“悍馬”遭受重創(chuàng),其保留的生產線只為滿足軍方的微量需求——2010~2012年間只有2526輛的訂單。
與“悍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我國軍隊專用戰(zhàn)車的劃時代車型,自2007年起,“猛士”以其卓越的性能閃亮登場,開始陸續(xù)裝備部隊,軍事價值日益凸顯。目前,有數千輛“猛士”已經交付給解放軍、公安、武警部隊,并在多次任務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從我軍的實際情況來看,“猛士”的成功研制,標志著我軍地面部隊已擁有第三代高機動性軍車,意味著我軍實現了軍車從單純的運輸保障到戰(zhàn)斗運輸一體化的跨越,是我國軍車發(fā)展的“里程碑”。“猛士”將成為我軍陸、海、空一體化聯合作戰(zhàn)的重要武器裝備之一,在國防建設、戰(zhàn)爭和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段學輝 李偉 作者單位:96451部隊 國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