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孝 宋 勇 本報記者 梁蓬飛
“戰(zhàn)爭讓女人走來”——記第二炮兵裝備研究院某所總工程師李賢玉
風雪高原,國之利器昂首向天;軍令如山,大國長劍動若風發(fā)。一位女軍人裹緊軍大衣,駐足仰望蒼穹中的壯美航跡,那是她親手編織的“大國劍網”。
她叫李賢玉。都說“戰(zhàn)爭讓女人走開”,但李賢玉不這樣看:“我理解,那是以體能較量勝負的年代男性對女性的愛護和保護。而在高科技時代,智力使男女在戰(zhàn)場上的差異正在逐漸縮小。我把這句話改動了一個字,叫做‘戰(zhàn)爭讓女人走來’。”
入伍第一年,李賢玉被安排到一個通信連鍛煉。人工接轉電話,口口相傳指揮,與這位北大研究生想象中的“高科技部隊”差了不止十萬八千里。恰在這時,海灣戰(zhàn)爭爆發(fā),全新的戰(zhàn)爭形態(tài)深深觸動、刺激著李賢玉,她意識到自己來部隊“真是來對了”。
因為這場戰(zhàn)爭及其掀起的世界新軍事變革浪潮,李賢玉留在了軍營,走向了戰(zhàn)場。23年來,世界新軍事變革大潮一浪高過一浪,李賢玉也在建設信息化戰(zhàn)略導彈部隊的征途上,步步緊追,年年跨越。
“軍事科研就是打仗”
今年北京的冬天格外冷。頂著寒風,48歲的李賢玉再一次走出實驗室,走進深山導彈發(fā)射場。
正如她經常說的,“軍事科研就是打仗”。這兩個相隔千里的地方,早已成為她軍旅人生的交集。
那年,某常規(guī)導彈旅機動指揮系統(tǒng)研制工程啟動,李賢玉披掛上陣。彼時,武器裝備控制接口五花八門,指揮系統(tǒng)“煙囪”林立……李賢玉堅決開出“藥方”:進行“大手術”,再造大國長劍的“神經中樞”!
再造談何容易?如果把導彈武器比作人,那么李賢玉要做的,就是重建并打通這個人的“奇經八脈”。上萬條通路如何搭建?數(shù)百套軟件如何兼容?系統(tǒng)與裝備如何鉸鏈?每一個問號,都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3年艱辛耕耘迎來瓜熟蒂落。那年盛夏,某重大軍事演習拉開序幕。李賢玉和她的團隊迎來第一次實戰(zhàn)“大考”——
“中軍帳”里,指揮員運用該系統(tǒng),同時指揮多支導彈旅、多種型號武器裝備連續(xù)轉場,對預定目標實施多波次火力打擊。
多箭連發(fā),發(fā)發(fā)命中。見此情景,第二炮兵首長贊揚李賢玉:“別看一個弱女子,能頂好幾個導彈旅長!”
這絕非虛言。后來,這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專家鑒定評審委員會如此評價——
“該系統(tǒng)首次成功構建了基于網絡的二炮、基地、導彈旅、發(fā)射營、發(fā)射單元和作戰(zhàn)保障單元的‘五級一體’常規(guī)導彈火力控制體系,是第二炮兵基于信息系統(tǒng)體系作戰(zhàn)能力建設的重大創(chuàng)新和突破。”
“部隊需求就是方向”
這是一場空前激烈的“對抗戰(zhàn)”。僅僅兩年不見,某訓練基地“信息化藍軍”發(fā)現(xiàn),昔日的對手、某導彈旅變得異常強大。
熟悉內情的人都知道,這兩年,這個導彈旅經歷信息化轉型洗禮,已破繭成蝶。促其浴火重生的,正是李賢玉。
某導彈旅信息化試點建設啟動后,李賢玉被點名擔任技術組組長。
“部隊需求就是方向。”光是調研論證,李賢玉就用了3年。旅長施湘陽提起李賢玉,張口就是一組數(shù)字:到旅調研30次,座談120場,審改文件1100份……
一種設計被否了,推倒重做;一次試驗不成功,從頭再來……三年磨一“案”,五載始完工。當?shù)诙诒筷牭谝粋€信息化導彈旅趨于成型后,“神經中樞”經過再造的某導彈旅在隨后參加的多場對抗演練中銳不可當。
“信息化之路沒有盡頭”
李賢玉入伍第二年,第二炮兵信息化建設艱難起步——組建第一套作戰(zhàn)指揮自動化系統(tǒng)。她面對的第一道難題竟是如此“古老”——計算機系統(tǒng)尚未漢化。這意味著,即使再簡單的漢字,也無法用鍵盤“打”出來,而只能靠編程“畫”出來。
這就是日后戰(zhàn)略導彈部隊“一網聯(lián)千軍”的坐標原點。歷時4年,李賢玉和她的同事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千里之外騰飛的導彈實時呈現(xiàn)在北京指揮所的電子屏上時,第二炮兵作戰(zhàn)部隊“口口相傳”的靶場指揮模式宣告終結。
這是一次超越地平線的遠征,需要看清楚“山那邊”的事情。
——全軍一體化指揮平臺研制啟動,李賢玉擔任該系統(tǒng)總師組成員和第二炮兵分系統(tǒng)副總師。奮戰(zhàn)兩年,第二炮兵一體化指揮平臺順利建成,我戰(zhàn)略導彈部隊如期換“槍”。
——李賢玉率先提出指控軟件創(chuàng)新計劃,歷時3年終于成功研發(f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某新型指揮信息系統(tǒng)……
這些年,李賢玉共換了5副近視眼鏡。“信息化之路沒有盡頭,我們一定要盡可能看得遠一些。”她半是玩笑半是認真地說。
短評 靠實干實現(xiàn)“強軍夢”
空談誤事,實干興軍。李賢玉取得不凡業(yè)績,靠的是實干。
正因為實干,信息化建設這個宏大主題在李賢玉眼里,就如同柴米油鹽一樣實在,像穿越槍林彈雨一樣真切。她搞科研始終緊貼部隊需求,一切為了“能打仗、打勝仗”;無論工作輕重,無論事情大小,她都腳踏實地、努力做好。李賢玉的事跡啟示我們,只要胸懷理想、埋頭實干,我們的“強軍夢”就一定能實現(xiàn)。
■王永孝 宋 勇 本報記者 梁蓬飛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