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童話世界”的九寨溝位于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nèi)的九寨溝縣中南部,是長江水系嘉陵江白水河的一條支流,因景區(qū)內(nèi)有荷葉、樹正、則渣洼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游覽區(qū)海拔2000米至3100米,氣候宜人,冬無寒風,夏季涼爽,四季美麗,是世界上旅游環(huán)境最佳的景區(qū)之一。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qū)于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1997年被納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qū);2000年評為中國首批4A級景區(qū);2001年2月取得“綠色環(huán)球'21 ”證書;九寨溝風景區(qū)是全國優(yōu)秀風景名勝區(qū);中國風景名勝40佳;省級文明單位;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四川省三大旅游精品之首。
九寨溝集翠海、疊瀑、彩林、雪山和藏族民俗文化于一體,原始和天然是她的個性和特征。在景區(qū)的樹正溝、日則溝和則渣洼溝“丫”字形溝內(nèi),分布著114個翠海、47眼泉水、17群瀑布、11段激流、5處鈣化灘流和9個藏寨。景區(qū)面積132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3萬公頃,原生物種2576種,有大熊貓、金絲猴、獨葉草等國家保護的動植物幾十種。
九寨溝的水是九寨溝的靈魂,因其清純潔凈、晶瑩剔透、色彩豐富、故有“九寨溝歸來不看水”之說。水、倒影、石磨、藏寨、經(jīng)幡和藏羌歌舞等,構成了九寨溝獨特的旅游文化。
“綠色環(huán)球'21”證書的取得,證明了九寨溝正在走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生態(tài)旅游之路。在資源稀缺的今天,九寨溝立足綠色旅游的觀念,服務設施日益完善成熟,現(xiàn)已成為世界旅游的一顆璀璨明珠。
九寨溝,充滿夢幻與詩意的“童話世界”,是自然造化賜予人類最美麗的樂土,是我們回歸自然的精神家園。
黃龍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nèi)的岷山山脈南段,屬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距成都300多公里。風景區(qū)的地質(zhì)結構、冰川遺存、江源地貌均保護完好,有珍貴的生物種質(zhì)資源,景觀類型豐富、生態(tài)原始、整體完美、內(nèi)涵深邃、格調(diào)明快,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它以彩池、灘流,雪山,峽谷、森林“五絕”著稱于世,包括黃龍溝、牟尼溝、丹云峽等景區(qū)。巨型地表鈣華坡谷,如一條金色巨龍,蜿蜒于原始林海和石山冰峰之間,構成了黃龍奇、峻、雄、野的環(huán)境特色,使其享有 “世界奇觀”、“人間瑤池”之譽,被稱為“中國一絕”。
黃龍溝風景區(qū)以罕見的巖溶地貌蜚聲中外。景區(qū)內(nèi)整個山谷幾乎全被乳黃色的碳酸鈣質(zhì)覆蓋,宛若一條從岷山雪峰飛騰而下的黃龍,蜿蜒于茂林翠谷之中。千層碧水形成了層層疊疊的梯狀湖泊、池沼,如璞玉,似牙雕。池水澄清無塵,水色因水底沉積物和樹木、山色的干變?nèi)f化,而呈現(xiàn)出黃、綠、淺藍等顏色,堪稱人間仙境。
牟尼溝景區(qū)位于松潘縣城西36公里處,面積160平方公里,最低海拔2800米,最高海拔4070米,年平均氣溫70C,由扎嘎瀑布和二道海兩部分組成。景區(qū)空氣清新,陽光充沛,溝內(nèi)瀑布、彩池、草場、海子、山泉、溶洞、石杯星羅棋布,且無冬季封山的苦惱。
從黃龍溝東行18公里,就到了險峻壯麗的丹云峽景區(qū)。丹云峽為黃龍的“五絕”之一,擁有豐富的樹種、灌木和花草,是植物愛好者的天堂。
丹云峽景區(qū)起于玉筍群峰,止于扇子洞,綿延18.5公里,落差1300米,峰谷高差為1000米至2000米。這里冬天一片雪白,夏天山林翠綠,尤其是春天漫山遍野的紅杜鵑、秋天一路楓葉紅遍峽谷,那情景仿佛夕陽之下的火燒云從天而降,丹云峽因此而得名。丹云峽幾乎每天都有云霧從林中升起,繚繞山間,時隱時現(xiàn),游入至此,宛若走進了神話匹界。
發(fā)源于雪寶鼎的涪江,在丹云峽內(nèi)奇石怪巖的夾逼中跳躍,水色如雪,好似一條白龍搖頭擺尾,奔游林間,與身邊的黃龍遙相呼應。
“四溝景區(qū)”距黃龍溝約12公里,為一條開闊的古冰川溝谷。溝口一帶為平坦開闊的洪積階地,古色古香的深山小鎮(zhèn)黃龍鄉(xiāng)即在此。
景區(qū)海拔2700—4200米,地形復雜多變,既有高聳入云的奇峰,又有開闊的河灘地帶。原始森林和冰川、地震遺跡歷經(jīng)億萬年的滄桑變遷,至今仍然保持著當時的原貌,與美麗的田園風光相映成趣。
雪寶鼎景區(qū)發(fā)育有壯麗的現(xiàn)代冰川和數(shù)個冰川堰塞湖,它既是岷江與涪江的分水嶺,又是兩江的發(fā)源地。在主峰“雪寶鼎”旁并列著3座海拔5000米左右的大山,它們連結成一線,同黃龍山、雪山梁組成松潘東南之屏障,所跨面積達160平方公里。雪寶鼎主峰好像一座雄偉的金字塔,景色十分壯觀,令人肅然起敬,是藏族同胞心中的圣山。
紅星巖景區(qū)位于漳臘盆地東側、岷山山脈西坡,以第四紀冰川作用形成的大量奇峰異石地貌景觀和冰川堰塞湖為其顯著特色,人跡罕至,頗具神秘色彩。位于海拔4300米的“紅星海”,湖面呈不對稱的五角星型,寧靜秀麗,周圍繁花似錦。在其懸崖中部絕壁上有一眼紅色巖洞,像鮮血染紅一般,其成因至今未知。
黃龍風景區(qū)內(nèi)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大熊貓、金絲猴、牛羚、云豹等9種;屬二級保護的有小熊貓、大靈貓、猞猁等21種,有的(如胸腺齒突蟾)為當?shù)靥赜蟹N。黃龍植物種類豐富,植被類型復雜,森林覆蓋率為65.80%,植被覆蓋率達88.90%。植物群落結構完整,生態(tài)系統(tǒng)十分平衡。林中古木參天,枝頭松蘿扶地,樹下箭竹、水柳等花木叢生。地上,以至樹木枝干上,苔蘚類和低等植物廣泛發(fā)育,最厚可達1米以上,茵綠鮮嫩,松軟如絮,是亞熱帶山地原始植被的典型景觀。受氣侯分帶性控制,黃龍植物垂直帶譜明顯而完整。
黃龍有著無數(shù)珍稀而極具觀賞價值的高山花卉和杜鵑、薔薇、忍冬等多種美麗的灌木,這兒經(jīng)常成為游客觀賞高山珍稀植物的目的地。
在青藏高原南緣、橫斷山脈東側的莽莽群山之中,有三座相隔很近呈三角形排列的雪山顯得格外醒目,它們就是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境內(nèi)的三座神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
度過了寂寞漫長的冰期,覆蓋著大地的冰川開始消退,沉睡萬年的三座雪山仿佛從冬眠中蘇醒。于是雪山腳下就有了河流、湖泊、森林、草地,也有了動物和人類的棲居。與此同時,自然界還在這里留下了另一處遺跡——面積達3287平方公里、分布著1145個高山湖泊的海子山。北部的海子山與南部的雪山幽谷,以及中部寬闊的河谷、草原,構成了稻城的基本地貌和原始生態(tài),也使今天的稻城在7323平方公里的幅員面積內(nèi),就擁有了兩個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qū),即亞丁自然保護區(qū)和海子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
簇擁著青藏高原的座座雪峰,就像是圍繞在母親身邊的兒女,稻城的三座雪山之所以能在眾多的兄弟姊妹中脫穎而出,皆因其具有秀外而慧中的優(yōu)秀品質(zhì)。“秀外”源于自然造化,麗質(zhì)天成;“慧中”則得益于“佛主”的恩賜與點化。
史載公元8世紀時,藏傳佛教的傳人者蓮花生大師為三座雪山開光,并以佛教中降妖伏魔三位一體的菩薩:觀音、文殊、金剛手分別為三座雪山命名加持。北峰仙乃曰為觀世音菩薩,海拔6032米,它像一尊大佛端坐蓮花寶座,看上去雍容華貴,儀態(tài)萬方;南峰央邁勇為文殊菩薩,海拔5958米,它那金字塔般的山峰挺拔秀美,冰清玉潔;東峰夏諾多吉為金剛手菩薩,它與央邁勇好似一對兄妹,高度相同卻有著不同的神韻。它狀如一只展開雙翼振翅欲飛的雄鷹,顯得威武剛毅,氣度不凡。藏語將它們統(tǒng)稱為“念青貢嘎曰松貢布“(意為“終年積雪不化的三座護法神山圣地”),佛名“三怙主雪山”,在佛教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屬眾生供奉朝覲積德之圣地”。在方圓上千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還有數(shù)十座角峰眾星捧月般聳立在三座雪山周圍,它們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別代表佛教中的眾神。在當?shù)剌诿竦男闹校@里就是至高無上法力無邊的圣殿神壇。
出于對神靈的敬畏和崇拜,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對神山區(qū)的一草一木都珍愛有加,禁獵禁伐,使這里所特有的橫斷山系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得以完好保持,成為青藏高原上不可多得的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而三座神山全然是這里的主宰,它以上蒼賦予的慈愛與博大守護著這方土地,惠澤著它的子民。
直到20世紀初葉,一個叫約瑟夫.洛克的外國人的到來,第一次打破了這里的平靜。這位原籍奧地利的植物學家,在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資助下,從1922年起在中國的西南部進行考察。據(jù)他發(fā)表在1931年7月的美國《國家地理》上的文章稱,1928年6月,他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與他的馬隊從木里首次進入了“在地圖上還是空白”的“貢嘎嶺地區(qū)”,看到了被當?shù)厝俗馂樯裆降娜┥?,采集了上千種動植物標本,并且用黑白和自然色膠片拍攝到了那里“無與倫比的壯麗景色”。他由衷地感嘆道:“在整個世界里,還有什么地方有這樣的景色,等待著攝影者和探險家!”
洛克的文章在西方世界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也激發(fā)了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的靈感,他在1933年出版的小說《失落的境界》(又譯為《消失的地平線》中,以洛克的考察日記為藍本,描繪了一個名叫“香格里拉”的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國,它立即成了當時處于經(jīng)濟危機和戰(zhàn)爭陰影下的人們精神上的安慰劑,一時間在西方興起了一股回歸自然、尋找香格里拉的文化浪潮。
然而,關山阻隔,戰(zhàn)亂頻仍,等到人們重新認識它時,時光已流過了半個多世紀。
峨眉山位于中國四川西南部,與世界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像——樂山大佛相毗鄰。其主峰金頂,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從成都經(jīng)成樂高速公路1.5小時抵達峨眉山。
峨眉山經(jīng)過了八億年的孕育,七千萬年的成長,二百萬年的春風時雨,潛移默化,巍然屹立在遼闊的中國大地上。它以自然風光優(yōu)美、植物種類繁多,佛教文化濃郁而馳名中外。以其“雄、秀、神、奇”的特色,于1996年12月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名錄》。
峨眉山平疇突起,有“高凌五岳”之稱。主峰金頂絕壁凌空、高插云霄。登臨其間,極目遠眺,或群山疊翠,或云海茫茫,西眺貢嘎雪峰,東瞰莽莽平川。云海、日出、佛光、圣燈是金頂四大奇觀。
峨眉山自然和文化遺產(chǎn)極其豐富,素有天然“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zhì)博物館”、“佛國天堂”之稱。峨眉山的植物在世界上有著獨特的地位,具有世界的意義。它具有世界上最典型、保存最好的亞熱帶植被類型,具有原始的、完整的亞熱帶森林垂直帶,有植物3200多種。森林覆蓋率達98%,被聯(lián)合國專家譽為是研究植被科學的典型地區(qū)。峨眉山有動物2300多種,其中珍稀特產(chǎn)和以峨眉山為模式產(chǎn)地的有157種,國家列級保護的29種。峨眉靈猴見人不驚,與人相親的故事更是婦孺皆知。藥材資源1300多種,是天然的中藥材寶庫。
秀甲天下的峨眉山是“普賢道場”,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是惟一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中的佛教名山。萬年寺內(nèi)供奉有北宋時期鑄造的造型精美的普賢銅像,重達62噸。是國家級珍貴的保護文物。
峨眉山武術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公元6世紀,峨眉山僧博采眾家之長,結合本地武術的特點,取長補短,形成動靜結合,內(nèi)外皆修,長短相應,剛柔相濟的“峨眉派武術”。遂成為中國武術三大流派之一。
峨眉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瞬息萬變的形態(tài)美,神奇的動態(tài)美,絢麗的色彩美和優(yōu)雅的聽覺美,交織在一起,形成超凡脫俗的意境美。還需身臨其境才能感悟到她的博大與精深,才能感受到“中國第一山”的無窮魅力。
都江堰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歷史最久遠的、惟一的無壩生態(tài)水利工程,她所帶來的效益與日俱增。都江堰創(chuàng)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水利形式,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水工建筑藝術,是中華文化和智慧的集中體現(xiàn),堪稱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的曠世奇觀。
作為自然生態(tài)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都江堰景區(qū),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區(qū)、國家級文明風景區(qū)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并通過了 ISO9002國際質(zhì)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國際環(huán)境管理體系認證。
景區(qū)山、水、城、林、堰、橋、觀、園等景觀融為一體,蜀文化、水文化、道教文化相互融匯,園林藝術、建筑藝術交相輝映,是您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絕佳去處!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