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的飯量問題:一百饅頭兩雞兩鴨剛剛吃飽

時間:2011-12-28 22:02來源:中國網(wǎng) 作者:李開周 點擊: 載入中...
康熙年間,有個刑部尚書徐乾學(xué),此人每天上早朝,都要用一大堆點心把肚子填飽。都有哪些點心呢?饅頭50個,雞蛋50顆,烤黃雀50只,另加10壺小酒?!肚宕溯W事》里說,徐尚書早上吃完這些東西,可以“竟日不饑”,一天都不會餓。這是廢話,不管誰吃下去這么多東西,一天都不會餓。

  傳說袁世凱愛吃雞蛋,一天能吃12個:早上4個、中午4個、晚上4個,跟坐月子的婦女似的。人家徐乾學(xué)一頓就吃50個,老袁要是知道,肯定甘拜下風(fēng)。

  乾隆年間,有個工部侍郎吳省欽(據(jù)說此人是大貪官和珅的死黨),他跟某將軍比試飯量,一頓吃下24碗米飯,結(jié)果還是輸了。他不服,第二天中午又跟那個將軍比試,這回只吃米飯不吃菜,竟然吃了36碗米飯。那將軍挑食,“無肴不能下咽”,只吃了20碗,就吐得滿地都是,讓吳侍郎扳回了一局。

  再一位是道光年間的閩浙總督孫爾準(zhǔn)。孫總督去泉州閱兵,泉州知府請客,端上100個饅頭、100個蒸餃,以及一個一品鍋———鍋里有兩只鴨子兩只雞。孫總督閱兵閱餓了,竟把那些饅頭啦、蒸餃啦、鴨子啦、雞啦,一點兒不剩全倒進(jìn)肚子里去了。泉州知府驚呼,席上眾客瞠目結(jié)舌,孫總督摸著肚皮說:“我閱兵兩省,惟至泉州乃得一飽耳。”敢情才剛剛吃飽。

  環(huán)視當(dāng)今,米飯能幾十碗幾十碗地吃,雞蛋能幾十個幾十個的吃,饅頭、蒸餃能吃上百,這樣的變態(tài)級牛人還實在是找不到。這是否說明古人的飯量要比今人更大呢?我覺得未必。

  我們看了建國后出土的漢代木簡就知道,西漢時期,邊疆士兵每月口糧是“三石三斗三升粟”,平均一天11升小米,而且還是沒有脫殼的小米。這里的“升”是指漢朝小升,折合今天120毫升,11升無非也就1.32公升而已。1.32公升沒脫殼的小米,能出一斤五兩小米就不錯了。這么點兒口糧,除了養(yǎng)活自己,還得養(yǎng)活家人,說明漢朝士兵及其家人的平均飯量決不會比今人強到哪兒去。

  《漢書·匈奴傳》載,西漢末年,干重活兒的壯年男子300天內(nèi)平均要吃18石大米。300天吃18石,一天只吃6升。漢朝的“升”是200毫升,6升是1.2公升。1.2公升米,大約重一斤半。我記得我讀大學(xué)時,寒假出去勤工儉學(xué),在工地上刷涂料,一天也能吃一兩斤米,這還不算早上吃的饅頭、中午吃的面條,以及晚上吃米飯時就的菠菜豆腐什么的。

  至于那些不干重活兒的古人,飯量就更小了,《四友齋叢說》卷10記載,明朝成化年間國子監(jiān)祭酒章懋一家10口人,不算小孩,每人“日食一升”。明朝一升是 980毫升,裝米剛剛一斤。章懋一生節(jié)儉,嚴(yán)禁家人買肉以及吃零食,一人一天一斤米,最多只能補充兩千大卡的熱量,對現(xiàn)代人來說,這么點兒熱量只是僅僅剛夠維持生命。

  清朝初年有個著名美女董小宛,每天只吃兩餐,每餐只吃“水芹數(shù)段,豆豉數(shù)粒”,然后喝一小杯清,就開始打飽嗝。董小姐吃這么少,絕非為了減肥,恰是天生飯量小的緣故。

  所以古人飯量并不比今人大,徐乾學(xué)、吳省欽和孫爾準(zhǔn)等人只是非常鮮見的個案。事實上,如果不是非常鮮見,史學(xué)家也不會鄭重其事地把一個人的飯量記下來,是吧?

(責(zé)任編輯:鑫報)
>相關(guān)新聞
  • 時政新聞眼丨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xué)歷史
  • “不忘初心 繼續(xù)前進(jìn)——正確認(rèn)識歷史 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
  • 歷史上掌權(quán)的皇太后中為何只有武則天敢稱帝建國
  • 朱元璋是倡導(dǎo)白話文第一人
  • 盤點國外紙幣上的名人
  • 甲午戰(zhàn)敗給予中國的打擊是世紀(jì)性的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hù)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