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命師長馮治安行軍到北平,將張自忠的38師調(diào)到天津周圍,趙登禹132師調(diào)往河北省任丘一帶,由29軍控制了北平、天津、河北、察哈爾等地。日本人默許了宋哲元的行為,試圖利用29軍曾長期受南京政府排擠的背景,在“華北自治”運動中得到宋哲元的配合,讓華北成為第二個滿洲國。
不過日軍所有的算計最終還是沒想到,宋哲元在動搖中最終愛國信念占據(jù)上風,1936年冬,日本華北駐屯軍以北平、豐臺為假想目標舉行軍事大演習,29軍同時舉行對抗性大演習,雙方兵力在無形中轉(zhuǎn)換,日軍演習部隊為1萬余人,20軍演習部隊為5萬多人。
到1937年春,大量關(guān)東軍入關(guān),平、津日軍增加到三四萬人,29軍由于對自身實力的高估,導致對日軍備戰(zhàn)產(chǎn)生疏忽。1937年5月,宋哲元離開北平,回山東樂陵老家養(yǎng)病不久“七七事變”爆發(fā)。
趙學芬:26日接到了宋哲元的命令,說你呀必須到南苑去,然后我聽說他在臨走之前,就看了我奶奶一下,就是到達了北平,然后就看了一下我奶奶,我奶奶就囑咐他說勇猛吧,應該好好地打敵人,這時候他就跪下了。
解說:趙登禹忠臣孝子,對母親極為敬重,但只有一次他違背母命,1936年趙登禹派自己的弟弟趙登順去河南山東一帶征兵,但是趙登順卻將此事耽誤了20多天,趙登禹震怒了,要處罰自己的親弟弟。
趙學芬:那時候我奶奶說你不要這樣,就批評一下就行了,他說您不用管了也不說了,到后來就把士兵都集合起來,在場地他自己拿著這個軍棍,就是親自打了40軍棍,當時是皮開肉綻。
解說:1937年7月27日,趙登禹接到命令,要他率部緊急赴南苑增援北平守軍,臨行前母親將他叫到身邊。
趙學芬:我奶奶就把他那紀念章拿出來了,她說你過來三兒,給他親自別上,他說您給我這個干嗎,她說你就要記住,當時你這個勇猛地殺敵人的情況,他就趕緊戴在身上,磕頭,磕頭以后他就離開了,反正后來我一想這真是,從這就是永別了吧。
解說:1937年7月26日當晚,日軍司令官香月清司向宋哲元發(fā)出最后通牒,限29軍于27日正午之前撤出北平,宋哲元嚴辭拒絕,香月清司在向宋哲元發(fā)出最后通牒的同時,向日軍下達了進攻中國第29軍攻占平津的命令。
剛到南苑不到一天,趙登禹即授命擔任總指揮,然其主力尚在涿州,他身邊只帶了一個團,無論對部隊還是對布防的情況都來不及掌握。7月28日清晨,日軍對南苑展開瘋狂進攻,趙登禹部能上陣打仗的兵少得可憐,而軍訓團學生隊此時已經(jīng)踏上沙場,而這些學生有很多連槍支如何使用都還不知道。
戰(zhàn)斗一打響,其炮火就集中于南苑陣地南面的學兵團駐地,隨后日軍突入中國軍隊的陣地中,殘存的學生們寧死不屈,與日軍展開白刃戰(zhàn),十條中國大學生、中學生的性命,換一條日本兵的性命,學生兵團1700人中,活著回到北平的,不過區(qū)區(qū)600人而已。
趙學芬:當時我父親是一手拿著大刀,一手拿著駁殼槍來跟日本兵拼殺,尤其他是跟日本呢,因為他的武器比較先進,就常常是近地戰(zhàn),然后用大刀砍殺。
解說:日本《朝日新聞》隨軍著名戰(zhàn)地記者岡部孫四郎,曾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這樣的記錄,敵人的傷亡顯然很大,但是戰(zhàn)斗精神依然旺盛,有的機槍手被打倒幾次,依然帶傷站起來射擊,寫下這句話后,岡部也被一發(fā)機槍子彈打穿了頭,但日軍終究火力優(yōu)勢明顯。宋哲元下令部隊撤回城內(nèi),當趙登禹部撤退到大紅門一帶時,突然出現(xiàn)一股日軍,趙登禹被機槍射中右臂和腿部。
趙學芬:我父親就是當時受傷比較嚴重,士兵說給你抬走送醫(yī)院,他說不用了,當時他想到的還是我奶奶吧,他這么說的,你應該不要再管我了,回北平城里告訴我母親,就說她的兒子是為國盡忠,對得起祖宗,但是我忠孝不能兩全。
解說:日軍其實早已獲悉29軍的撤軍計劃,事情何以至此,我們不得不提潘毓桂這個人,潘毓桂書畫皆佳,人稱才子,他還是偽滿著名電影明星李香蘭的義父,李香蘭稱他是非常和善的人,就是這樣一個和善的人,為了實現(xiàn)他所謂的將華北變成沒有軍閥,政治開明的地方,為整個中國的開化建立楷模的理想,早已開始同日本人合作,并將29軍制定的作戰(zhàn)計劃交到日本人手上,趙登禹、佟麟閣兩位將軍在南苑陣亡,潘毓桂卻青云直上,此后在華北偽政權(quán)中歷任北平警察局局長,天津市市長。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