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個頭還沒有一毛錢硬幣大,卻擁有尋找腐尸的獨門秘器,周邊200米內的尸體,它都能迅速找到,并在24小時內趕到,變成自己的美餐……它叫葬甲,別名“腐尸上的甲蟲”,在地球上已經(jīng)生活1.65億年了。
這樣的小蟲,看著讓人感覺挺惡心,但實際上,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清道夫”,還懂得夫妻合作。“我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它們還有親代撫育行為,非常神奇。”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的研究團隊,通過對1.65億年前、1.25億年前、1億年前的葬甲化石研究,揭開了這種小昆蟲的演化奧秘。這項研究成果最近被發(fā)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1.65億年“容顏”沒怎么變
葬甲頭上頂著兩根長長的觸角,披著黑色帶花紋的“甲殼”,身長小的只有7毫米,大的有幾厘米。
“葬甲最早被發(fā)現(xiàn)是在2002年,因為長得和隱翅蟲有點像,當時被誤認為是隱翅蟲了。”黃迪穎說,隱翅蟲是葬甲的天敵,而當年科學家發(fā)現(xiàn)的葬甲化石和隱翅蟲在一起,可能是隱翅蟲還沒來得及把葬甲“消滅”掉。
黃迪穎團隊發(fā)現(xiàn)的葬甲化石,最早的來自1.65億年前,是在內蒙古寧城道虎溝村發(fā)現(xiàn)的,一共找到37塊葬甲化石,而這個發(fā)現(xiàn),把葬甲的年齡變老了1.3億歲。“葬甲這種昆蟲,真是奇特,1.65億年來長相沒什么變化,用我們的行話就是‘停滯演化'.”黃迪穎對現(xiàn)代快報記者說,這1.65億年來,葬甲的生活習性沒有太大的變化,也許正是生活習性不變,所以長相也沒怎么變,1.65億年前的葬甲,就有棒狀的觸角,發(fā)達的小盾片……
早在1.65億年前,葬甲就是“清道夫”,吃的是哺乳動物的尸體。“不是什么動物的尸體都吃,只吃哺乳動物的,死魚它們不吃。”黃迪穎說,葬甲其實是很“挑食”的。
看家本領,200米內24小時找到“美食”
葬甲膽子很大,距今約2.5億年-0.65億年的中生代,恐龍是地球上的霸主。而當時,葬甲吃的食物中,就有帶毛的恐龍。“很多人以為帶毛的恐龍是大塊頭,其實,它們大多數(shù)個子并不大,也就和現(xiàn)在的雞一般大小。”
黃迪穎解釋, 葬甲科昆蟲可分尸甲和埋葬蟲兩類。每當發(fā)現(xiàn)動物死尸,尸甲會成群結隊聚集于鳥獸尸體上。200只尸甲可在3天內把一只成年野豬吃完。埋葬蟲則對體重2兩左右的小型鳥獸尸體感興趣。早在2億年前,小型哺乳動物就開始起源,而埋葬蟲同時對有羽毛的溫血動物感興趣,當時的“帶毛恐龍”是埋葬蟲的美食之一。“帶毛恐龍剛死,成群埋葬蟲就撲上去,直到吃完為止。”
葬甲怎么知道附近有死亡哺乳動物?“神奇之處在于它們的觸角,葬甲的棒狀觸角上有許多球形、錐形化學感受器,能搜尋到附近200米內的動物尸體。”黃迪穎說,這些化學感受器非常靈敏,一旦搜尋到腐肉的惡臭,它們就會飛過去,一般不超過24小時。
神秘音銼,可以嚇跑天敵
盡管葬甲在1.65億年中身體結構沒有大變化,但小變化還是有的。
黃迪穎團隊在1.25億年前的熱河生物群化石中發(fā)現(xiàn),葬甲的腹部有音銼。這種結構,可以讓它們發(fā)出尖銳的鳴叫聲。這種結構可能有兩種作用,一用來抵抗天敵,另外一種是和幼蟲交流。遇到天敵,音銼會發(fā)出尖銳的嘯叫,把天敵嚇跑。
怎么和幼蟲交流呢?黃迪穎介紹,幼蟲身上沒有發(fā)音器,但它會來回扭動身體,通過“肢體語言”告訴父母它們的想法,而這時候,成蟲葬甲就會用音銼發(fā)音,來回復孩子。什么樣的音頻是生氣,什么樣的音頻是喜愛,就不得而知了。
黃迪穎說,音銼的出現(xiàn),說明葬甲已經(jīng)有自己的小社會了,它們會養(yǎng)育幼蟲并且由父母照看后代,這是一種類似哺乳動物的典型親代撫育行為。這說明,看似骯臟、口味很重的葬甲,還有溫情的一面。
很聰明,夫妻協(xié)作分泌防腐液保存尸體
大約到1億年左右,葬甲的“智慧”又前進了一大步。黃迪穎團隊發(fā)現(xiàn),距今1億年的葬甲和現(xiàn)代類型沒有顯著差異,可以歸入現(xiàn)生的埋葬蟲屬。而當時的葬甲已經(jīng)懂得夫妻合作,為幼蟲留下口糧了。
黃迪穎“還原”了1億年前葬甲夫婦的典型生活。一天,葬甲夫婦高高興興地出門,它們的觸角很快發(fā)現(xiàn)了附近的腐尸。在第一時間里,葬甲夫妻判斷出哺乳動物尸體的大小,重2兩左右。于是,夫妻沒舍得下口。它們一起在尸體上噴射防腐液,并把尸體脫毛,然后挖了一個洞,腳一踹,尸體掉進坑里,變成尸球埋起來。葬甲太太還在“食物”上產(chǎn)下自己的孩子們,并和丈夫一起照料它們,直到10多天后,這些小葬甲變成成蟲為止。
不過,黃迪穎說,葬甲也有殘忍的地方。“一旦繁育的幼蟲數(shù)量超過尸體腐肉所能滿足的數(shù)量,雌性葬甲會吃掉親骨肉,以提高整體存活率。”
通過對葬甲的研究,黃迪穎表示,它也向人類發(fā)出了“環(huán)保警示”,只有保持我們周邊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才能保證我們人類社會的協(xié)調、穩(wěn)定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