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看到“飯店”就會想到“吃”,可令人困惑的是,為何眾多以“飯店”命名的場所卻并非以“吃”為主呢?原來,飯店絕非“吃”那么簡單。
“飯店”一詞,有兩種解釋。一是能提供食宿的場所。如《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寫到“那日沒有便船,只得到飯店權宿”.另一種為只提供飲食的場所?!端疂G傳》第四十三回描述“(李逵)走到巳牌時分,肚里又饑又渴,四下里都是山徑小路,不見有一個酒店、飯店”.或許,按照第一種解釋,我們更能追溯出飯店的歷史由來,也能更好地理解現(xiàn)代飯店既含吃又含住,甚至含眾多娛樂設施的現(xiàn)狀。
飯店歷史源遠流長,至今已有幾千年之久。我國遠在殷商時期就出現(xiàn)了最古老的官辦住宿設施--“驛站”.周代,在交通要道處修筑了供客人投宿的“客舍”,便于諸侯國向王家納貢和朝見。戰(zhàn)國時期,民間的客店業(yè)初步形成并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當時的客店規(guī)模一般較小,設備簡易,僅提供客房、簡單酒菜飯食。這些民間客店(或客棧)可以說是飯店的雛形。此后,民間客店規(guī)模逐漸擴大,種類不斷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