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社會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相親擇偶的“主渠道”,然而也不乏各種形式的征婚特例。
“比武招親”就是常常被人提到的一種。據(jù)傳,隋代大貴族竇毅為女招親,在屏風(fēng)上畫兩只孔雀,以射中雙目為擇婚條件。李淵(即后來的唐高祖)飛箭兩發(fā),各中一目,得與竇女成婚。
“彩球擇偶”也被人們津津樂道。說的是一些富貴人家,讓未出嫁的女兒從樓上向樓下的應(yīng)征者中拋去彩球,接到彩球者擇為佳婿,爾后成婚。
“賽文招親”也有頗多形式。作為其中的特例,著名戲曲《秦香蓮》中,陳世美就是進京趕考名居榜首而被招為駙馬的,只是因犯了“重婚”罪,才為包公所鍘。
一些偶然的機緣,也會成為“千里姻緣一線牽”的紅線。據(jù)說唐開元年間,邊關(guān)戰(zhàn)事吃緊,唐玄宗令宮女們?yōu)檫叿缹⑹靠p制軍衣,有個戍邊戰(zhàn)士于短袍中得到以下詩句:“沙場征戰(zhàn)客,寒苦若為眠;戰(zhàn)袍經(jīng)手作,知落阿誰邊!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今生已過也,更結(jié)身后緣。”皇帝知曉后從中撮合,讓寫詩的宮女嫁給了那個兵士。
墓碑上的征婚啟事
還有一些征婚者別出心裁,借助一些特殊媒介傳情達意。美國加州的安妮小姐,曾在大氣球上寫上“娶我吧”及聯(lián)系的電話號碼,任其在空中飄飛,備受矚目。
英國的一位女士竟在亡夫的墓碑上刻上一段征婚文字:“紀(jì)念約翰·弗得斯頓,死于1808年9月10日,也很為他的遺孀悲傷,極希望有情人去安慰她。她很年輕,芳齡36歲,并具備一切好妻子的美德,她的地址在本地教堂街4號。”
征婚廣告也有不少惡作劇。1825年,哈羅公學(xué)的一幫學(xué)生以“美麗、富有”的女士的名義刊登了一則征婚廣告,收到了50位男士熱情的回復(fù)。于是這幫學(xué)生又刊登了一則廣告,要求有意的男士在某天到一個德比巷劇院見面,要求男士站在后排,拿單片眼鏡遮住右眼。到了指定的那天,50個男人站在那里,相互看著對方的單片眼鏡,漸漸明白他們被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