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四宮是翊坤宮、儲秀宮、太極殿、長春宮
■“甄嬛”原型雍正帝熹貴妃住過景仁宮、永壽宮
■瑾妃在永和宮留下傳世之寶“翠玉白菜”
注 本文排版順序即按照東西六宮的排布,遵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
西六宮
西六宮主要由太極殿、長春宮、咸福宮、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六宮組成,原來與東六宮格局相同,但到了晚清的時候,紫禁城的主人們開始改造某些宮殿。最大動干戈的便是著名的慈禧太后。她曾在儲秀宮和長春宮中居住,因為她大權獨攬的地位,在住儲秀宮時,她曾把電視劇《甄嬛傳》中華妃娘娘居住的翊坤宮打通,與后面的儲秀宮連成一片,占據(jù)了兩宮。而咸豐在世時,也曾把長春宮與前面的啟祥宮(即現(xiàn)在的太極殿)打通,連為一體,咸豐去世后,慈禧也曾在這里居住,一人獨享兩宮。因此,西六宮中有四個宮都留下了慈禧的足跡。如今,西六宮多是宮廷生活原狀陳列,再現(xiàn)了許多清末皇家生活的情景。
咸福宮
規(guī)格沒有其他宮殿高
在西六宮中,從北往南,從西到東的第一個宮殿是咸福宮,《甄嬛傳》中沈眉莊和敬妃都在咸福宮居住過。
咸福宮初名壽安宮。同其他十一宮一樣,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為咸福宮。與西六宮其他宮有5間前殿不同,咸福宮的前殿只有3間,其原因史料沒有記載,有人說是風水原因,有人說是地位較低的妃嬪住的,因為這個宮殿位于最邊角的地方。
咸福宮的殿內(nèi)東壁懸掛的是《圣制婕妤當熊贊》,西壁懸掛《婕妤當熊圖》,講的是馮婕妤為西漢元帝擋熊的故事。殿前有東西配殿各3間,后院正殿名“同道堂”,面闊5間,東西各有耳房3間。咸福宮一度也成為乾隆皇帝的起居室。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皇帝崩,嘉慶帝住于咸福宮守孝,下令不設床,僅鋪白氈、燈草褥,同年十月才移居養(yǎng)心殿。此后咸福宮一度恢復為妃嬪居所,道光帝琳貴人(莊順皇貴妃)、成貴妃、彤貴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豐皇帝住于咸福宮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滿后仍經(jīng)常在此居住。
長春宮
有18幅慈禧喜歡的《紅樓夢》壁畫
長春宮位于咸福宮以南,初名長春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稱永寧宮,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復稱長春宮?!墩鐙謧鳌分校L春宮是齊妃的居所。
長春宮前殿,懸掛乾隆御筆匾額“敬修內(nèi)則”,東壁懸掛梁詩正書寫的《圣制太姒誨子贊》,西壁懸掛《太姒誨子圖》。大殿左右有簾帳與次間相隔,殿前左右設銅龜、銅鶴各一對。東西各有一個配殿,綏壽殿和承禧殿,各3間。
咸豐帝死后,慈安和慈禧早期垂簾聽政時,都曾居住在長春宮,同治十年,慈安從長春宮搬回鐘粹宮居住,長春宮便成為慈禧太后一人獨享的宮院。慈禧太后的四十大壽就是在這里過的。在過壽時,長春宮的佛堂、正殿、后殿及體元殿佛堂等地到處鋪設地毯、床毯、簾幔、坐褥、靠背、桌套等300多件,供耗費白銀17萬多兩。
在長春宮正殿廊廡的四面回廊內(nèi)壁上,還繪有18幅以《紅樓夢》為題材的巨幅壁畫,據(jù)傳是光緒帝珍妃和瑾妃提議繪制的,自然也得到了慈禧的應允,因為慈禧也喜歡看《紅樓夢》這樣的“才子書”.
太極殿
咸豐去養(yǎng)心殿上班只用走7米
太極殿,原名未央宮,因嘉靖皇帝的生父興獻王朱佑杬生于此,所以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啟祥宮。咸豐九年(1859年),咸豐皇帝因為有腿疾,有一年騎馬摔傷,成為瘸腿,又因長期體弱,走動不便,為了到養(yǎng)心殿上班方便,于是將長春宮和太極殿打通,這樣從長春宮到養(yǎng)心殿上班最近的距離只有7米。但工程完工不久,咸豐帝就逃亡承德山莊,第二年病死,新的宮殿也就成了皇太后慈禧和慈安的宮殿。
太極殿原來也只是二進院落,咸豐改修長春宮時,將太極殿后殿辟為穿堂殿,使太極殿與長春宮連接成相互貫通的四進院。
太極殿面闊5間,外檐繪蘇式彩畫,門窗飾有萬字錦底團壽紋,正中設地屏寶座。殿前有高大的祥鳳萬壽紋琉璃屏門,與東西配殿組成一個寬敞的庭院。太極殿前殿,還懸掛有乾隆御筆匾額“勤襄內(nèi)政”,東壁懸掛張照書寫的《圣制姜后脫簪贊》,西壁懸掛《姜后脫簪圖》。
太極殿后殿為體元殿,還有長春宮戲臺。清光緒十年(1884年),為慶慈禧五十壽辰,曾在此演戲達半月之久。
儲秀宮
慈禧從這里走來,又回這里養(yǎng)老
儲秀宮,是西六宮東排最北邊的一座宮殿。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緒十年(1884年)為慶祝慈禧五十壽辰,耗費白銀63萬兩進行大規(guī)模整修,現(xiàn)存建筑是光緒十年重修后的形制。
儲秀宮面闊5間,三明兩暗,三個明間,中設正座,是接受朝拜用的。最東頭一間為東暗室(靜室),是慈禧禮佛、思考的地方。東一間臨南窗有炕,喝茶、吸煙、早餐、接見皇帝和皇后等多在此處。西一間跟臥室相連,是臥室的外間。屋里桌上的匣子里,盛著慈禧心愛的首飾。最西頭的一間為西暗室,是慈禧的臥室兼化妝室,床頭有一面大玻璃,慈禧睡覺頭朝西,在炕上一歪身,把帳子一掀開,就能看到外面院子的一切。臨窗東南角有一架慈禧最心愛的梳妝臺,她親自研制的化妝品就放在這里。
儲秀宮是慈禧最初進宮時居住的宮殿,并在此生下了同治皇帝,也是她晚年養(yǎng)老的地方,光緒十年,她由長春宮移居到這里,表明她歸政養(yǎng)老的姿態(tài)。但實際上,她在此居住的歲月,朝政依然受她掌控,國家也一步步走向衰落。
翊坤宮
后殿是慈禧吃飯和休息的地方
儲秀宮南面就是翊坤宮,《甄嬛傳》中,華妃自詡“翊坤宮”裝飾豪華超過皇后。它的樣貌是怎樣的呢?
明代時期,翊坤宮主要是貴妃級別的妃子居住。原來是獨立的二進院,但慈禧住進來后就不一樣了,她將翊坤宮后殿改成穿堂殿,名為體和殿,東西耳房各改一間為通道,使翊坤宮與儲秀宮相連,形成四進院的格局。
翊坤宮正殿也是面闊5間,梁枋飾以蘇式彩畫,正中設地平寶座、屏風、香幾、宮扇,上懸慈禧御筆“有容德大”匾。光緒十年慈禧五十壽辰時移居儲秀宮,曾在此接受朝賀。光緒帝選妃也在此舉行。
翊坤宮的后殿體和殿,后來被慈禧作為用膳和休息的殿堂。體和殿的5間,當中一間是穿堂門,東兩間連在一起,是慈禧用膳的地方;西兩間當中用槅扇分開,是慈禧飯前、飯后,休息、喝茶、吸煙的地方。最西頭是一間衛(wèi)生間,慈禧飯后小解就在這里。慈禧午飯和晚飯多在體和殿吃,早膳則在儲秀宮吃??磥?,華妃把翊坤宮裝飾得再豪華,最后也只不過成了慈禧吃飯和方便的地方而已。
永壽宮
雍正去世后,“甄嬛”住在這里
《甄嬛傳》中,永壽宮是甄嬛被封為熹妃后的居所,雍正帝下令用心布置,這個宮殿真實中究竟是什么樣子呢? 資料記載,永壽宮初名長樂宮,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宮,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為永壽宮。
永壽宮為兩進院,前院正殿面闊5間,明間前后檐安雙交四椀菱花槅扇門,殿內(nèi)高懸乾隆皇帝御筆匾額“令德淑儀”,清代順治帝皇貴妃董鄂氏、恪妃,嘉慶帝如妃都曾在此居住。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孝圣憲皇太后居永壽宮,乾隆皇帝居乾清宮南廊服喪,并去永壽宮問安。
孝圣憲皇太后就是電視劇中的甄嬛,看來,“甄嬛”的確在那里住過。但歷史上的孝圣憲皇太后并不是乾隆的養(yǎng)母,而是生母,也不姓甄,鈕鈷祿家族中人,她13歲時就嫁給雍正,此時雍正還只是貝勒,后來生了乾隆,乾隆深得康熙喜愛,康熙見乾隆聰明,就認為她也是有福之人,因此她更得雍正寵信,雍正登基后,就封她為熹妃,后晉為熹貴妃。乾隆當皇帝后,就封她為皇太后。
光緒以后,永壽宮前后殿均設為大庫,收貯御用物件。
東六宮
東六宮包括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等6座宮院,據(jù)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介紹,和西六宮目前是原狀陳列不同,東六宮的大部分原狀陳列早已無存,大都辟為文物展館,做專題展覽。如景陽宮常舉行故宮博物院捐獻文物特展,承乾宮為青銅器館,鐘粹宮為玉器館等。后妃在那里生活時宮殿的模樣我們只能通過歷史資料來還原了。
鐘粹宮
慈安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居所
鐘粹宮是東六宮西排最北邊的一座宮殿。這座宮殿離坤寧宮較近,清帝大婚,皇后進了宮,先到鐘粹宮稍憩、理妝,然后到坤寧宮舉行合巹禮,入洞房。鐘粹宮初名咸陽宮。明嘉靖年間更名為鐘粹宮。一度曾是皇太子朱翊鈞(萬歷帝)的居所。后來崇禎帝太子朱慈烺也住在鐘粹宮。清代時,是后妃的寢宮,懸乾隆御題“淑慎溫和”匾。鐘粹宮在清朝晚期,因慈安太后在此居住,建筑格局有了變化,增建了垂花門、拓建游廊等。
清朝時有名的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咸豐二年(1852年)冊封為皇后。慈安太后雖然曾短暫居住在西六宮區(qū)的長春宮,但從同治親政到光緒七年(1881年)暴崩,鐘粹宮是慈安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居住宮院。慈安皇后在咸豐十年(1860年),隨帝逃往避暑山莊。第二年七月咸豐帝死時,她年僅二十五歲。同治帝登基,尊慈安為“母后皇太后”、慈禧為“圣母皇太后”,因為慈安太后住在東六宮的鐘粹宮,俗稱慈安太后為“東太后”;慈禧太后住在西六宮的長春宮,俗稱慈禧太后為“西太后”.慈安死得突然,是否是被慈禧所害死,也成為學者難以解開的歷史懸案。
承乾宮
董鄂妃“升職記”創(chuàng)宮廷史紀錄
承乾宮初名永寧宮,崇禎年間更名承乾宮。清代沿用,順治年間曾經(jīng)重修過。這座宮院一直保持著明初始建時的格局。室內(nèi)方磚墁地,天花彩繪雙鳳,前殿懸掛乾隆帝御書匾額:德成柔順。
承乾宮的歷代主人中,順治帝寵妃董鄂氏是不得不提的一位。據(jù)學者考證,她也曾居住在承乾宮。史載:“年十八入宮,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冊為賢妃,十二月晉皇貴妃,明年十月生皇四子榮親王。”不過關于董鄂妃的身份,一直以來有各種猜測,甚至有人將晚明秦淮名妓、冒辟疆之妾董小宛和她說成是一人。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查過許多資料,認為二董年齡不符。據(jù)記載,順治八年(1651年),董小宛28歲病死時,順治帝14歲。董小宛比順治帝大14歲。所以董小宛是董鄂氏之說當屬捕風捉影。還有學者認為,董鄂妃可能原是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王妃。她現(xiàn)在的身份依然是謎。董鄂氏入宮一年之間,連升妃、貴妃、皇貴妃。這在明清宮廷史上是僅見的??上В瑐涫茼樦螌檺鄣亩蹂?,紅顏命薄,因病而死,讓順治悲痛欲絕。
景仁宮
雍正帝熹貴妃也住過這里
《甄嬛傳》當中,景仁宮是雍正帝皇后的居所,但真實的歷史中,是誰住在這里呢?
景仁宮距離乾清宮最近。初名長安宮,嘉靖年間改為景仁宮?;实巯M幼≡诰叭蕦m里的后妃,能仰慕和修養(yǎng)大仁、大愛、大慈、大善的精神和品格。景仁宮的名稱,清朝沒再改動。
宮內(nèi)懸乾隆御題“贊德宮闈”匾。天花圖案為二龍戲珠,內(nèi)檐為龍鳳和璽彩畫。與其他宮院不同的是,在景仁門內(nèi),有一座石屏,基座和邊框均為漢白玉石雕,屏心為天然大理石,只有兩厘米的厚度,兩面圖案卻不同,一面雨霧繚繞,一面山川溝壑。這座石屏風格古樸,相傳為元代大內(nèi)的遺物,極為難得。
這里曾經(jīng)住過倒霉的后妃,如明宣德帝的胡皇后,還有光緒帝的珍妃等。光緒皇帝的珍妃自光緒十五年(1889年)入宮到死之前十二年間,除被打入冷宮之外,一直居住在景仁宮。珍妃被慈禧太后下令沉入井中溺斃之后,宮中盛傳此宮為一座不祥的宮院。當然,景仁宮也住過幾位有福分的皇妃,如雍正帝熹貴妃(乾隆帝生母)。順治帝佟妃入宮后也一直居住在景仁宮。順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她15歲時在景仁宮里生下玄燁,就是后來的康熙皇帝。
景陽宮
萬歷帝王恭妃的“冷宮”
坐落在故宮東六宮東北角的景陽宮和西六宮西北角的咸福宮,相互對稱著。和咸福宮一樣,景陽宮的前殿也不是五間,而是三間。
景陽宮前殿,懸掛著乾隆御筆匾額“柔嘉肅敬”.東壁懸掛著張照書寫的《圣制馬后練衣贊》,西壁懸掛著《馬后練衣圖》。這里的馬后指的是東漢明帝馬皇后,這幅宮訓圖表現(xiàn)的是她自奉儉樸的故事。景陽宮初建成時名叫長陽宮,嘉靖年間改名為景陽宮。
明萬歷帝的王恭妃,曾經(jīng)住在景陽宮。雖然她為萬歷皇帝生下了長子朱常洛,得到了“恭妃”徽號,住進了景陽宮,但卻因為當時鄭貴妃受寵,她實際上是被“打入冷宮”,即使皇長子在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被冊立為皇太子,但她仍然沒有被晉封,直到幾年后朱常洛的兒子朱由校(后為天啟帝)出生,她才被晉封為皇貴妃。不過,這位王恭妃的命運沒有因此扭轉(zhuǎn),她被萬歷帝隔絕了母子關系,獨居宮中,以淚洗面,哭瞎了雙眼。直到她病危時,已經(jīng)被立為太子的朱常洛才被獲準帶著朱由校趕到景陽宮看望她。
到了清朝,景陽宮不再用作妃嬪寢宮,而作為儲書藏畫的地方。景陽宮的后殿,清代是御書房。
永和宮
瑾妃在此留下傳世之寶
永和宮,是東六宮中東排居中的宮院,原名永安宮,嘉靖年間更名為永和宮。住在永和宮的歷屆妃嬪中,光緒帝的瑾妃不得不提,因為她在宮內(nèi)留下了“傳世之寶”.
《清史稿·后妃傳》記載:端康皇貴妃,他他拉氏,光緒十四年(1888年),選為瑾嬪。二十年(1894年),瑾嬪與妹珍嬪,同晉為妃,因為珍妃忤慈禧,降為貴人。后來慈禧太后六十大壽,瑾嬪和珍嬪又同升為瑾妃和珍妃。宣統(tǒng)退位后,尊封為端康皇貴妃。瑾妃在永和宮二十余年,講求飲食,以書法自娛,揮毫丹青,觀賞盆景。瑾妃五十壽辰,特邀梅蘭芳等著名京劇演員入宮演戲。瑾妃在民國十三年(1924年)病死于永和宮,享年51歲。瑾妃住在永和宮時,宮中有一件特別的陳設器物,那就是世人皆知的“翠玉白菜”.“翠玉白菜”被列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十大鎮(zhèn)院寶物之一,利用一塊半綠、半白的翠玉為原材,以綠色琢為菜葉,白色琢為菜幫,色彩自然,酷似白菜;葉上又雕琢兩只螽(zhōnɡ)斯,就是蝗蟲類的昆蟲,寓意多產(chǎn),據(jù)說翠玉白菜是瑾嬪嫁給光緒帝時,娘家的一件陪嫁品。
延禧宮
火災多發(fā),水晶宮成了“爛尾宮”
延禧宮,《甄嬛傳》中安陵容的居所。延禧宮初名長壽宮,嘉靖年間改稱延祺宮。清朝改稱延禧宮。
延禧宮前殿,懸掛乾隆帝御筆匾額“慎贊徽音”,東壁懸掛梁詩正書寫的《圣制曹后重農(nóng)贊》,西壁懸掛《曹后重農(nóng)圖》。《曹后重農(nóng)圖》典故,出自北宋仁宗皇后曹氏,她親自耕耘,且養(yǎng)蠶織布,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賢后。
在東西六宮中,延禧宮的火災最多,有人說一共發(fā)生過四次。道光二十五年的一次火災讓整個延禧宮殿,化為一片瓦礫。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提議復建,但未能實現(xiàn)。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隆?;侍鬀Q定,再度重建延禧宮,修筑一座水晶宮,以銅鐵為梁柱,玻璃磚為墻壁和地板,整體建在一個直徑長達數(shù)丈的水池上,以鎮(zhèn)祝融之災,并由隆裕太后題匾曰“靈沼軒”.從宣統(tǒng)元年(1909年)開始,到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為止,水晶宮做做停停,沒有完工。這期間,紫禁城外爆發(fā)了辛亥革命。宣統(tǒng)退位后,只得罷建,留下一座“爛尾宮”. 院內(nèi)放置木盆,儲水防火,養(yǎng)殖金魚,瑾妃曾經(jīng)在此留下觀看游魚的影像。
1917年張勛復辟時,延禧宮北部被直系部隊飛機投彈炸毀。1931年,故宮博物院將其改建為文物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