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級非遺黃河玉門號子將失傳 傳人僅剩一位老人

時間:2016-06-28 08:01來源:大西北網(wǎng)-大河網(wǎng) 作者:王俊偉,楊益瑩 點擊: 載入中...

    “喔--啊哎,嗒--啊嘿,喔--嗬嗬哎……”


    這是一段雄渾有力的喊號聲,號子響徹滎陽汜水鎮(zhèn)口子村的玉門古渡。


    只不過,我們只能通過1982年拍攝的錄像,來想象船工們艱辛的勞動場景。


    作為一項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黃河玉門號子”的傳承人,如今只剩下一位78歲的老人。


    沒有了黃河長途船運,也就沒人再跟著這位老人傳唱那粗狂有力的黃河號子了。


    唯一健在的傳承人


    滎陽西北,汜水鎮(zhèn)口子村黃河邊,就是玉門古渡。


    這里是濟水穿過黃河向南流的交界處,也是鴻溝與濟水相通的地方。在宋代之前,這里是通濟渠的碼頭站場,當時全國性的大糧倉--敖倉、河陰倉就在這里。


    即便新中國成立前,在汜水鎮(zhèn)口子村78歲的王小毛兒時的記憶里,這里還是一個大碼頭,山西的棉花、糧食從這兒卸貨,再送到火車站,或者經(jīng)過這里運到下游。


    然而如今,只有一條從鎮(zhèn)里延伸到村里的柏油小路,把人送到路盡頭的古渡口。


    黃河岸邊,驕陽似火,幾只漁家樂的鐵皮船,慵懶地停在水上。船底,水流依然湍急,但水面已經(jīng)窄多了。


    王小毛估摸,也就幾十米吧,而在他小時候,那水面,“一眼望不到對岸”.


    王小毛沒有跑過船運,但他的父親曾經(jīng)是地地道道的船工。聽父親講,在黃河里行船,吃的就是黃河水,一碗水舀上來,澄不出半碗清水。


    所以,這是一個辛苦活,有錢人不干這一行。


    更難的是行船,遇到逆風、激流時,都得上岸拉纖。四五個人是拉不動一條船的,一般得等三五條船走到一起,大家一起先拉其中一條,然后再拉另外一條。


    這時候,就需要各條船上的人相互配合,整齊劃一,力量才能使到一塊兒,靠的就是號子。


    如今,王小毛成了黃河玉門號子唯一健在的傳承人。


    號子喊得跟戲似的


    有人說,黃河船工從來不行“啞巴船”,這其實是和他們的勞動情況分不開的。


    不管是拖船下水、上岸檢修,還是起錨、打篷起帆、上水拉纖,都需要一起喊號,甚至還要根據(jù)水勢、風向和行船的狀態(tài),不斷地變換調(diào)子、節(jié)奏、速度。


    具體怎么喊,就看領(lǐng)號的“號頭”,節(jié)奏的變化,全靠他掌握。


    比如上水拉纖的時候,號頭就會有節(jié)奏地喊:“喔嘿!喔嗬!喲這嗬!喲嗬拉上來!”其他人就會跟著號頭的節(jié)奏,合起來喊:“喔嘿!喲嗬嘿嗬!喲嗬嘿嗬!”


    再比如在岸邊會聽到有人喊:“喲嗬……一起來吧嘍……”這就是有人在發(fā)出信號,意思是他家的船要上岸檢修了,需要附近的人都來幫忙。


    更有趣的是,“號頭”并不是單純地“喲--嘿”,而是經(jīng)常把一些歷史故事、神話傳說,以及當?shù)貞蚯锏那楣?jié)給編排進來。


    比如有一個拉纖號子,中間一部分是這么喊的:


    “……我這一人這一馬--我這一桿嘎槍,啊喂喲喂嘎嗨--我這為上嗨--我這楊二郎這擔山啊呀嘿趕太陽。阿依--我這為上嗨--嘿喂喲喂嘿咳--我這三人這哭活我這紫荊的樹,啊喂喲喂嘿咳……”


    翻譯過來就是“一人一馬一桿槍,二郎擔山趕太陽,三人哭活紫荊樹”,接下來還有“四馬投唐小秦王,五虎趙云保太子,鎮(zhèn)守邊關(guān)楊六郎,七星臺上諸葛亮……十九王莽攆劉秀,二十八宿定陰陽”.


    “號頭”每停頓一次,眾船工就合喊“喲嘿--嘿咳”一次,聽來妙趣橫生,甚至有些戲曲的味道。


    傳說典故信手拈來


    黃河玉門號子,詞兒不固定,根據(jù)“號頭”個人的天賦、記憶靈活變換,有時候是信手拈來。唯一相同的是那種原始粗狂、不加修飾、鼓舞力氣的勁兒。


    6月22日,烈日炎炎,王小毛獨自一?人在他家窯洞里午休,見有客人來,他樂呵呵地迎了出來,顯得精神矍鑠,看起來還很硬朗。


    那天,他堅持在自家院子里給大家喊了一段他最熟悉的玉門號子:“太陽出來一點紅哦,三國出了個趙子龍。趙子龍來真英雄,一桿槍能擋百萬兵!”


    脫離了真實的勞動場景,又沒有人跟著喊,加上年事已高,那號聲顯然已不夠嘹亮,但號子傳達出的韻味還在,依然透著黃河船工的韌勁兒。


    王小毛說,黃河號子里,三國典故多,因為三國猛將、勇將多,喊這些典故,能給船工提氣,張飛一吼喝斷橋嘛!


    滎陽市非遺中心主任丁力偉說,當年的船工知識文化水平有限,號子里喊的這些典故,大都來自戲曲或是從說書人那里聽來的故事,膾炙人口,流傳廣。


    但這些曾經(jīng)膾炙人口的號子,如今在滎陽玉門古渡,也就只剩下王小毛會喊唱了。雖被視為文化瑰寶,但在失去實用價值之后,也并沒有人主動跟著學。


    在汜水鎮(zhèn)口子村村主任付華強看來,就連王小毛,如果不是“愛玩”,恐怕也不會喊唱,畢竟他小時候也并沒有機會做船工。


    他喊唱黃河玉門號子,也是在碼頭聽大人們喊得多了,漸漸學會的。這位老人生性樂觀,前些年,老伴常年有病,兒子也有病,但他給人的印象總是樂呵呵的。也許,他傳承的黃河號子里,也有這種樂觀豁達的基因吧。


    誰還能傳唱玉門號子


    在黃河、長江,甚至很多河流的支流,都曾經(jīng)傳唱著號子。僅在黃河兩岸,就有多個地方和機構(gòu)申請了對黃河號子進行非遺保護。


    最早是由河南黃河河務局申報的“黃河號子”,2007年進了第一批河南非遺名錄,后來又進了河南省國家級非遺名錄。接下來,武陟縣申報的“黃河河工號子”、滎陽市申報的“黃河玉門號子”、濟源市申報的“黃河船工號子”、三門峽湖濱區(qū)申報的“黃河號子”,都先后進入河南省省級非遺擴展名錄。


    但在各地,隨著黃河長途水運的衰落,黃河號子大都面臨無人傳唱的尷尬。


    在三門峽湖濱區(qū),黃河號子也只剩下最后一代傳承人--張君厚,今年已經(jīng)80多歲。


    無人傳唱怎么辦?各地的認識幾乎不約而同。丁力偉說,現(xiàn)在能做的就是搜集整理,留給將來的人學習、研究、傳揚。


    1982年,滎陽市曾專門組織當時還健在的老船工到黃河里放船、喊號,他們當場錄音,并找懂曲藝、音樂的老師根據(jù)喊號寫了譜,整理出翁船號子、起錨號子、搖攏號子、拉纖號子、打篷號子等十來種號子。


    比滎陽早一年,1981年,三門峽當?shù)匚幕块T曾采訪上百名老船工,制作出當?shù)攸S河號子的曲子。去年,當?shù)匚幕糜尉趾腿T峽三人形象策劃公司一起,決心將其打造成歌曲和舞臺劇。終于在今年5月份,“黃河船工號子”首次被搬上舞臺,在三門峽黃河大合唱藝術(shù)節(jié)上進行了展演。


    即便如此,目前這樣的舞臺演唱還根本無法做到商業(yè)演出,從而實現(xiàn)良性的自我保護和發(fā)展。


    三人形象策劃公司總經(jīng)理李鴻雁說:“一場演出需要30多人,如果搞商業(yè)演出,起碼一個人得幾百元錢(演出費),一場下來就得上萬元,現(xiàn)在誰樂意掏1萬多元錢看一場黃河號子呢?”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河南鄭國三號車馬坑重現(xiàn)2000多年前“香車寶馬”
  • 河南鄭國車馬坑出土2400年前“最豪華房車”
  • 不能遺忘保護和捐贈國寶的人
  • 老人收藏幾十萬藏品堆滿40多個房間
  • 河南安陽殷墟保護區(qū)發(fā)現(xiàn)18座墓葬
  • 河南鄲城一村莊挖出180斤“崇寧重寶”古幣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