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一檔電視節(jié)目《最強大腦》,涌現(xiàn)不少天賦異稟的達人。筆者近日重讀《三國演義》,受該節(jié)目啟發(fā),從中搜羅了一批出類拔萃的人物,若組成最強大腦戰(zhàn)隊,其陣容亦足以震古灼今。
《三國》里最光彩照人的莫過于諸葛亮了。書中并未直接描述諸葛亮的腦力究竟如何,但僅以草船借箭一例,其精準算計即足以令人折服。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鳳雛龐統(tǒng)亦非泛泛之輩,初投劉備時只做了個小小縣令,終日飲酒,不理政事。劉備派張飛前去問責(zé),龐統(tǒng)醉眼惺忪,卻不消半日便將百余日內(nèi)積壓的公事一一處理完畢,“手中批判,口中發(fā)落,耳內(nèi)聽詞,曲直分明,并無分毫差錯。”
關(guān)于東吳統(tǒng)帥周瑜,史書曾有“周郎顧曲”的記載。江東名師喜于宴飲之際有弦樂助興,只是筵席上觥籌交錯,醉意朦朧,大概無人專心聽曲。然而彈奏者若稍有差池,精通音律的周瑜便能覺察,隨即扭頭去看是誰出錯了。
因周郎英俊瀟灑,酒酣時愈加意氣風(fēng)發(fā),彈奏的女子為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將曲譜彈錯。演義里沒寫這一段,不過周郎遠見卓識,神機妙算,其大腦又豈是常人可比?
還有,蔡邕暗摸碑文能讀,曹植七步之內(nèi)成詩……而孔融、楊修、秦宓之輩,俱是胸藏萬卷,辯才無礙,書中不能面面俱到,故未曾予以詳述。
最強大腦的顯著特征之一是記憶力超群,《三國》里有四人堪稱個中翹楚。
闞澤,東吳謀臣。闞澤少時家貧,無錢供讀,便替人打工,曾向人家借書來看,看過一遍就不會忘。闞澤口才敏捷,赤壁一戰(zhàn),若非他看破苦肉計,密獻詐降書,打消曹操顧慮,黃蓋恐怕要白白受苦一場了。
王粲,曾為劉表幕僚,后歸附曹操。王粲“博聞強記,人皆不及”.他與人同行,路邊石碑上的銘文,看一遍即能背誦。有人下圍棋,不小心將棋局弄亂了,旁觀的王粲卻能立馬照樣擺好,一個棋子不會錯,哪怕已下兩三百手。
張松,先為劉璋屬下,后暗助劉備入川。張松其貌不揚,身材短小,常遭人藐視。張松作為劉璋使者前往許都游說時,曹操門下主簿楊修見他放蕩不羈,有心刁難,便取出曹操未曾公開的兵法著作《孟德新書》以示其雄才大略。張松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共十三篇,卻大笑說:“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誦,何為‘新書'?此是戰(zhàn)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竊以為己能,止好瞞足下耳!”當即朗誦一遍,一字不差。
楊修大驚之余甚為嘆服,于是極力向曹操推薦張松,曹操卻不信此人能過目不忘,還以為古人與他英雄所見略同,便命人將《孟德新書》撕碎燒毀。
禰衡,起初隱居不仕??兹趯Χ[衡推崇備至,上表舉薦他入朝為官。表中盛贊禰衡“目所一見,輒誦之口,耳所暫聞,不忘于心”.孔融還拿西漢時的理財家桑弘羊、丞相張安世來作比較。
桑弘羊精于心算,善于理財,13歲即在漢武帝身邊擔任侍中,后在聚財富國方面大顯身手。張安世也是漢武重臣,因記憶力超強屢被擢用。武帝曾丟失三箱書,而其中的內(nèi)容張安世竟均能記得。
這二位治世能臣,才能超卓令人驚異,不過在孔融看來,拿他們與禰衡相比,就都不足為奇了。
《三國》作為小說,不免摻雜有虛構(gòu)和夸張的成分,魯迅就曾說該書“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總體而言,《三國》寫人記事基本與正史相符。在三國鼎立群雄紛爭的時代,英才輩出乃勢所必然,他們的智能或許表明了人類的腦力曾經(jīng)達到了怎樣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