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并不知道,在以康復(fù)路、輕工市場聞名的西安東郊繁華鬧市中,有一座巨大的古冢,它被一棟棟現(xiàn)代化的高樓大廈所包圍。這座大冢的冢主究竟是誰,至今我們?nèi)詿o法解開籠罩在其上的重重迷霧。
許多西安人對韓森寨、韓森路并不陌生,不過,說起位于韓森寨和韓森路旁的韓森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或許有些人聽過這個名字,但對它到底是誰的墓冢卻并不知曉。記者隨意問了幾名西安的80后,他們大多不知道“韓森冢”究竟是個“啥東西”,只有一人說出:“韓森冢是秦莊襄王墓。”人們對秦莊襄王可能比較陌生,但換一種說法就比較清楚了,他是秦始皇的父親。
雖然韓森冢目前的正式稱謂仍是“秦莊襄王墓”,不過,學(xué)術(shù)界對此并無定論。
站在冢上遠眺可見終南山
韓森冢位于韓森路西段南面,金花北路東邊,公園北路南端,長樂公園(老動物園)東墻外。
6月27日,記者來到韓森路,雖然之前做了些功課,然而仍然找不到通往韓森冢的路。韓森冢高出地面22米,而且處于一個高土臺之上,可是站在街道上,還是無法透過林立的高樓窺到墓冢的身影。
韓森路在韓森冢南,街北的幾個小區(qū)北面緊鄰韓森冢,不過小區(qū)與大冢之間豎起了鐵柵欄,無法通行。記者詢問得知,從長樂公園的后門可通向大冢,于是繞行至金花北路,進入長樂公園后,一直向東走,走到公園的東門,便能看到鐵門外一個小山般的大土包,一位正在公園鍛煉的老人告訴記者,這就是韓森冢了。
韓森冢渾身披綠,緊挨著南邊小區(qū)的住宅樓。這座墓冢在史冊中并沒有詳細的記載,甚至連墓主人是誰都無法確定,經(jīng)過了幾千年的風(fēng)霜,其形質(zhì)依然可辨,依然高大雄偉。
這座大冢建在一座小黃土原上,原頂開闊,荒草蔓延,除過幾座廢棄的平房外,原上沒有什么建筑。幾條小徑在綠草叢中蜿蜒向前,通向原上的制高點——韓森冢。1956年,韓森冢作為“秦莊襄王墓”,被公布為陜西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墓冢外延10米為文物保護區(qū),外延100米成為建筑控制地帶。
從地形上看,長樂公園處在這個大冢所在土原的西坡,而土原的其他三面,則被高高聳起的一棟棟鋼筋水泥建筑所包圍。不過,幾十年或一百年前,這里當(dāng)是西安東郊的一個高點。
盡管荒草叢生,可這里并不是沒有人氣,這塊開闊地顯然已經(jīng)成為周圍居民的“后花園”。常在這里散步的居民表示,如果能將長樂公園和韓森冢打通,或者把韓森冢也包含進公園里,不僅能方便附近的居民,也能美化大冢周圍的環(huán)境。
公園的鐵門外,記者遇到了住在附近的賀西成。生于上世紀(jì)50年代的賀先生是黃河廠的子弟,他對韓森冢很有感情:“自打我會跑開始,就在大冢這里玩耍。”賀西成還記得,在他的童年時代,韓森冢周圍都是農(nóng)田,“玉米地一直種到大冢腳下。這地方就叫做韓森寨,大冢南邊分別是寨子的一隊、二隊……共有7個隊。冢北是建國后建設(shè)起來的幾家工廠,昆侖、華山、秦川,還有陜汽和黃河。”賀西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兒時的夏天,在大冢上捉蛐蛐,“小時候大冢旁邊還有一座民國時留下的碉堡,我們常在那地下刨子彈殼玩兒。”他指著墓冢的腳下說。
雖然在大冢旁生活了幾十年,賀西成對韓森冢的主人究竟是誰仍然很迷惑:“小時候聽大人說這里是韓信墓,后來又有說法是呂不韋墓,現(xiàn)在的石碑則刻著‘秦莊襄王墓’。”
賀西成所說的石碑在大冢的南坡下,如今已經(jīng)倒在酸棗叢里,碑上的字跡也模糊不清,此碑當(dāng)是新中國成立后所立。清代畢沅所立的石碑已不見蹤跡。
站在韓森冢腳下,向東南遠眺,白鹿原清晰可見。賀西成說:“兒時登上冢頂,遠眺可見終南山。”
韓森冢應(yīng)當(dāng)是漢墓,不是秦墓
看過了韓森冢大墓,心中的疑云更重了:它的墓主人究竟是誰?
它是韓信墓嗎?韓信墓在灞橋區(qū)新筑街辦,漢亡后歷代有人修葺其冢。而民間有關(guān)韓森冢是韓信墓的傳說則沒有歷史依據(jù),可能是將韓森,誤傳為韓信。
賀西成說他還聽說過這里是呂不韋墓的說法。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學(xué)理先生,長期從事秦漢考古研究,參加并主持過秦始皇陵園秦俑坑、漢陽陵等遺址考古發(fā)掘,他認為呂不韋墓在今河南洛陽北邙山,不可能是這個韓森冢。
還有人說,墓主是秦代名醫(yī)韓森,因其深受百姓愛戴才留下這座巨冢。而這種說法也站不住腳,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墓葬的規(guī)格等級尤其嚴格。當(dāng)時醫(yī)生地位卑賤,絕不會為他建造封土基部東西長約55.5米,南北長約63米,高約22米,頂部是15米×15米見方(當(dāng)代數(shù)據(jù),古時應(yīng)更大)的君王級巨冢。
而長期以來,流傳最廣的,則是韓森冢是秦始皇的父親即秦莊襄王墓的說法,墓冢前的石碑也說明了這一點。對此,西安市文物局文物處處長黃偉表示,雖然現(xiàn)在一般仍稱韓森冢為“秦莊襄王墓”,但是根據(jù)現(xiàn)有的依據(jù),這里并不是秦莊襄王墓。清乾隆時,畢沅在陜西任職期間,在此立碑為“秦莊襄王墓”,后世因襲了這一說法,不過畢沅并沒有經(jīng)過太多考證,這一錯誤的說法一直沿用下來。真正的秦始皇父親莊襄王墓,應(yīng)在今臨潼區(qū)的秦東陵。
王學(xué)理告訴記者,韓森冢未經(jīng)發(fā)掘,從雄壯的外觀上看,它屬于秦漢陵墓流行的那種覆斗形。但是,縱觀秦漢都城的城市布局,就不難發(fā)現(xiàn)它正處于漢長安城的陵墓設(shè)置范圍之內(nèi),而屬于秦陵的可能性就很小。
目前專家最認同的兩種觀點
韓森冢的墓主人除了以上說法外,還有兩種猜想。學(xué)界認為最有可能是韓森冢冢主的有兩個人,一位是漢武帝的孫子、漢宣帝的父親、史皇孫劉進,另一位是漢元帝的兒子、漢哀帝父親、定陶恭王劉康。
原西安市地名委員會顧問、地名專家葛慧老先生認為,韓森冢冢主是漢武帝孫劉進,而這座墓葬是其子漢宣帝為了悼念亡父所建的衣冠冢。
葛慧告訴記者,“韓森冢”就是由“皇孫冢”誤讀轉(zhuǎn)音而來。劉進是漢武帝的孫子,其父是漢武帝的太子劉據(jù),因其母是史良娣,故被稱為史皇孫,劉進和夫人王翁須生有一子,就是后來的漢宣帝。說起韓森冢的來歷,葛慧老先生講述了一段歷史上的冤案,漢武帝晚年時,太子劉據(jù)在“巫蠱之變”中被陷害,劉據(jù)和兒子劉進在逃亡途中被殺,劉進還在襁褓中的兒子隨母親王翁須入獄,這個嬰兒在當(dāng)時看守監(jiān)獄的官員的保護下得以逃出,并在母親的娘家長大成人。這個孩子就是后來的漢宣帝。漢宣帝即位之初,將自己的父親劉進追謚為“悼皇”,母親為“悼后”,并重建墓冢,將父母安葬。
葛慧說:“由于漢宣帝的父親劉進是在逃亡途中被殺,所以,宣帝繼位后為父親所建的墓冢,應(yīng)該是一座衣冠冢。史冊記載,漢宣帝將自己父親的陵園提升為天子標(biāo)準(zhǔn),這點也符合韓森冢的形制。”
韓森冢就是皇孫冢的說法,被許多人所接受。不過,這一觀點也并不是無可辯駁的,王學(xué)理先生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王學(xué)理認為,根據(jù)文獻所載,史皇孫劉進及王夫人的墓葬“悼園”,當(dāng)在今北郊張家堡附近,而韓森冢很有可能是后來的漢哀帝即位后,為父親劉康建造的義陵和用于祭祀的禮制建筑。劉康是漢元帝的兒子,少時受寵,長大后多有才藝,漢成帝即位后對劉康禮遇甚厚。然而劉康早逝,由其子劉欣繼承定陶王位,后因漢成帝無子,便由劉欣繼承皇位,是為漢哀帝。
劉康去世后被就地安葬在山東,其陵墓規(guī)模也很大。漢哀帝即位后為了能常常祭拜父親,故在長安城郊修建了父親的義陵。
以上兩種觀點各有道理,卻也有疑點。在今西安北郊文景公園里有一墓冢,墓前立碑為史皇孫劉進的夫人王翁須之墓。如果韓森冢是皇孫冢,那么,為什么劉進和其夫人的墓冢相隔如此之遠。王學(xué)理先生的史皇孫墓在張家堡一帶的觀點,倒是與王夫人墓的位置相吻合,那為何此處僅有一座王夫人墓而不見史皇孫墓呢?
對此,王學(xué)理表示,目前對于韓森冢冢主身份的各種觀點,僅是推測,只能說哪種觀點的可能性大,而不能下定論。
西安市文物局文物處處長黃偉告訴記者,對于韓森冢主人的身份,恐怕只有等到墓葬發(fā)掘出來以后,才能確定,不過,按照國家的規(guī)定,目前對于帝王級別的陵墓,不得主動進行發(fā)掘。現(xiàn)在所進行的考古發(fā)掘,多是配合基建進行的被動發(fā)掘。對于級別高、價值高的陵墓,比如秦始皇陵,現(xiàn)在不發(fā)掘就是對文物的一種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