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什川鄉(xiāng)有許多異彩紛呈的廟宇。遺憾的是,在上世紀50至70年代,這些廟宇全部被拆毀了。當時,較集中的有兩處:一處是城堡廟宇群,北有真武殿、真武樓,樓下兩側有華佗廟和呂洞賓祠,南有關公廟,西有文昌宮,東有火神廟。另一處是隍廟建筑群,自西向東依次是隍廟、孔廟、楊二郎廟、雷祖殿、月牙樓、圣母殿、馬王廟、福祿壽祠、武侯祠。分散在村莊中的廟宇有:土地廟、龍王樓、三官樓。建在四周山上的廟宇有:趙公財神廟、太陽宮、老祖廟、魁星閣、法幢寺、雷神廟、藥王廟等。如此眾多的廟宇表現了歷史上的多元文化:道家、儒家、佛家、圣賢名人等。有些廟宇表現了人民群眾對歷史名人與大自然的崇拜和敬仰,有些廟宇是宗教活動的場所,有些廟宇則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這些廟宇都是明清兩代500多年中陸續(xù)建造起來的。
傳說這些廟宇大多是什川工匠建起的。其工藝水平很高,許多方面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首先具有精湛的建筑藝術。例如真武樓,在北城墻中部,背靠城墻建起三層全木結構樓,坐北向南,為重檐廡殿式建筑,高約13米。一樓為五開間,寬約12米,深約6米,青方磚鋪地,西側墻外有木質樓梯通往二樓。二樓在寬度和深度上均比一樓收縮了一米多,鋪著木質地板,兩側走廊中間開門,東側走廊旁有通往三樓的木質樓梯。三樓按同樣比例比二樓縮小,地板與城墻頂部相平,北壁中間開門,可走上城墻。三層樓上畫棟雕梁,門窗板壁飾有多種圖案花紋,頂部磚瓦精雕細刻,飛檐高翹,每個檐角掛有銅鈴,微風吹來,叮當作響,清脆悅耳。該樓建在高兩米的臺基上,臺基三面砌著長方形石條,正面中間有兩米寬石臺階。整座建筑結構精巧,富有民族特色,處處做工精細,古香古色,玲瓏壯觀,總體氣勢恢宏。游人登樓,無不心曠神怡,盡情欣賞。
其次,廟內神像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例如真武殿,上坐真武大帝(亦稱祖師)塑像,高約兩米,金面披發(fā),秀眉大眼,臉龐豐腴,手執(zhí)長劍,道袍寬大,神情端莊而威嚴。前面兩側相向各立四尊神像,名為趙公明、雷震子等,均身高約兩米,相貌神態(tài)服飾各異,身軀前傾;有的豹頭環(huán)眼,須發(fā)如錐,青面獠牙,手持刀、斧、錘等兵器,殺氣騰騰,造型極其生動,令游覽者望而生畏。
第三,其中三座廟內有精美的壁畫。例如城隍廟的東西側壁上繪有六幅工筆人物畫,人物大小與真人相仿,內容是紀信將軍生平的幾個片斷。那些人物身材秀頎,峨冠博帶,眉清目朗,舉手投足,栩栩如生,給觀眾一種完美的感受。
第四,各廟前掛有寓義深刻、書法精湛的橫匾和楹聯豎匾。如關公廟上的橫匾“忠義千秋”,令人對關將軍肅然起敬。而城隍廟的楹聯發(fā)人深省“居念奸邪,任爾燒香無益;存心正直,見我不拜何妨?”作者以城隍爺的口吻告誡蕓蕓眾生:如有奸心邪念,任你怎么燒香磕頭我也不保佑你;只要你為人正派,對我拜不拜無所謂。這是勸人為善的唯物主義思想,在封建社會中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總之,明清兩代什川建起的近三十座廟宇表現這個地方歷史上文化積淀的深厚和農業(yè)經濟的繁榮,表現人民群眾智慧而勤勞的優(yōu)良傳統,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