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大工程莊浪河渡槽
甘肅省引大入秦工程,是將大通河水跨東調(diào)至秦王川的一項大型自流灌溉工程。引大入秦工程的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是甘肅建國以來最大的水利工程項目;是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第一個引進外資、國際招標、外國人參與建設的項目;是我省迄今為止寫入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唯一水利項目;是我省首次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成就概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并被刻入“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銘文”的項目;是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關心關注和視察次數(shù)最多的一個項目,被評為全省十大建設成就之一;也是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是中外罕見的“地下長河”,被譽為“西北都江堰”。
秦王廟
據(jù)王守義先生的報告文學《新河》中介紹:公元617年,時為隋煬帝大業(yè)十三年。神州大地,烽煙四起,反隋的旗幟飄揚在黃河和長江兩岸。是年四月,金城校尉薛舉率眾反隋,自稱西秦霸王,建立了自己的年號曰秦興,后攻占天水,把都城從金城遷到了天水。由此,可以想見,薛校尉起事之初,秦王川是他一個開闊的練兵圍場,也是往西進軍的必經(jīng)之路。西秦霸王在這一片荒涼土地上演出過什么轟轟烈烈的事,已史無可考。千余年后,這片曾經(jīng)沸熱的土地和一個浩大的工程連在了一起。
在秦王川原來有個秦王廟,廟址在今秦川鄉(xiāng)五道峴村。這是秦王川的地理中心,也是今永登縣秦川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據(jù)當?shù)乩先私榻B,秦王廟周邊的很多建筑都是1958年大躍進時拆毀的。當?shù)乩先诉€告訴我們,過去在秦王川里有很多廟宇,幾乎每個村莊都有龍王廟。對于干旱少雨的秦王川來說,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把有關土地的種種祈求完全寄托在龍王爺身上,希望龍王顯靈,庇佑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我們現(xiàn)在很難從資料上看到秦王與秦王川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但有關秦王川的傳說卻被當?shù)厝舜鷤鞒邢聛怼?/p>
歷史上的引大構(gòu)想
據(jù)《永登縣志》記載:引水灌溉秦王川的設想,始于本世紀初。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陜甘總督升允委派皋蘭籍紳士王樹中,偕同朱仲尊、薛立人等到今天祝藏族自治縣松山一帶察看紅嘴河、黑馬圈河,想引水入秦王川,終因“川原深且重,形式殊懸隔。有如龍門山,神禹鑿不得”而作罷。
民國29年和30年(1940年和1941年),南京政府經(jīng)濟部勘測隊和黃河水利委員會,兩次勘測引莊浪河水入秦王川工程,并擬定出《莊浪河暨秦王川查勘報告》及《秦王川渠工程計劃書》。民國33年,甘肅水利林木公司武威工作站第三次勘測“引莊入秦”工程,提出《永登縣秦王川查勘報告》。由于水源、地形、技術(shù)、費用等原因,所作計劃未能實施。
三十年的籌備
1956年,定西地區(qū)(當時永登、皋蘭兩縣都屬定西管轄)為貫徹《農(nóng)業(yè)發(fā)展綱要四十條》,提出引大通河入秦王川的設想。并從此開始到1958年,從大通河上游青海省的克圖至永登縣武勝驛,三次勘測引水線路。1965年,省水利廳設計院,勘測莊浪河流域和秦王川部分地方。1970年,省水電局一總隊會同蘭州市及永登、皋蘭兩縣技術(shù)人員,全面勘測秦王川的水土資源,1972年,完成《甘肅省秦王川地區(qū)水利規(guī)劃報告》。該規(guī)劃報告分為引大入秦和調(diào)莊入秦兩部分,經(jīng)對兩河水量、水質(zhì)比較,確定引大入秦為規(guī)劃采用方案。
1973年12月,省水電設計院完成《甘肅省引大入秦工程初步設計報告》。1975年12月,水電部委托黃河治理委員會組成審查小組,召開現(xiàn)場審查會議,會議同意興建這項工程,根據(jù)審查意見,省水電設計院對總干渠高、中、低三條引水線路,進行技術(shù)、經(jīng)濟比較和論證,對灌區(qū)規(guī)劃作出修改和補充。1976年10月,省水電設計院完成《甘肅省引大入秦工程修改初步設計報告》,選定天堂寺引水高程2256米的總干渠引水線路,11月,省建設委員會主持在蘭州召開由中央水電部、黃河治理委員會等30多個單位參加的引大入秦工程修改初步設計審查會議。會議認為天堂寺引水線路比較合理。后經(jīng)過多次局部調(diào)整,確定總干渠長87公里,其中隧洞33座,長75.14公里。規(guī)劃引大入秦工程灌溉面積86萬畝,其中秦王川盆地為57.11萬畝,總干渠沿線4.3萬畝,莊浪河沿岸4.86萬畝,東山丘陵區(qū)14.34萬畝,北川丘陵區(qū)2.98萬畝,秦王川盆地東南部2.41萬畝,其中包括提水灌溉面積16.5萬畝。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