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木頭市西口外緊北邊,幾十年前有個雜貨鋪,是私立成德中學(我的母校)一位學生李超群家開的,這里起過地下交通站的作用。西口外緊南邊,清代有一個飯館,做的一種餅很出名,慈禧太后來西安時吃過,所以叫“太后餅”(已失傳)。這個地方多年來一直是開飯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是南大街餃子館。
東木頭市在明代的情況我不了解,清代至今幾百年間都叫“東木頭市”,名副其實,在解放前和解放初,這條街幾乎全是制作和出售各種木器家具、用具和機關(guān)學校用的大小牌匾之類的商店。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只有一家木器店,街兩邊除有少數(shù)單位外,全是居民住宅。
東木頭市西段的路北,由西往東較大的單位依次有:(1)清代的“紹興會館”,這里在解放前是“私立東南小學”,后來是“碑林區(qū)東木頭市小學”,仍舊全是平房,規(guī)模不大。(2)西安市百貨公司文化用品批發(fā)部。(3)“朝陽劇院”。后來是秦腔三團演出的地方。
東木頭市東段,清代為“五倫坊”,路北的西頭在清末到民國年間有一所“倫海小學”,解放后,小學停辦,這里住了居民。由此往東,大約1929年左右有一個院落是國民黨長安縣黨部所在地,解放后在這塊地方修了一座大樓,為陜西省民盟暨西安市民盟的駐地。“文革”后,又恢復了各民主黨派,這里成為“省、市民盟”“民革”“省民建”“九三學社”等單位辦公地址。在這個地方的西隔壁,曾是抗戰(zhàn)期間到解放前“秦風日報”社的地址。再到最東頭,有一所幾進深的平房院落,是1925年左右陜西省長劉定五(鳳翔縣人)的住宅,解放后到“文革”前,這里是“省工商聯(lián)”辦公地方,“文革”后是省、市民盟存書、放舊用具的地方。
東木頭市西段的路南,清代有一“左(左宗棠)文襄公祠”。當時是在西安的湖南人常聚集的地方。民國初年,張鳳翙任都督時他的部下劉世杰、牛策勛的軍隊在這里駐過。大約在1920年左右,湖南人在這里辦了“私立文襄中學”。解放初,改名“解放中學”仍屬私立。1952年西安市教育局接收一批私立中學時,將這個學校改為西安市第24中學。
在東木頭市還曾有個“西京籌備委員會”。這是邵力子任陜西省主席時,民國二十二年(1933)國民政府派中央委員張繼負責在西安成立了這一機構(gòu),實際負責工作的是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外甥龔賢銘(福建人)。在抗日戰(zhàn)爭后期,“西京籌委會”地址為陜西監(jiān)察使趙玉如占用。解放后,這里是陜西省文化局劇目工作室辦公處。“文革”后,劇目工作室恢復了工作,遷移到西大街西頭的新址。
原“西京籌委會”使用的房子為兩大院,其中一部分地方是當時“華洋義賑會”辦公處。在義賑會的東邊,抗日戰(zhàn)爭期間,有個國民黨辦的“西京平報”社,解放后停辦。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