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女記者探尋民族之根

時間:2012-02-28 17:38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梁爽 點擊: 載入中...
演奏錫伯族民族樂器八線琴。
演奏錫伯族民族樂器八線琴。

 
錫伯族女記者探尋民族之根
 
歌舞象征著錫伯族健康向上的生活狀態(tài)。
歌舞象征著錫伯族健康向上的生活狀態(tài)。

 
攝影 李成偉錫伯族的玉足舞。
攝影 李成偉錫伯族的玉足舞。


  11月30日下午,推開天鵝湖賓館8樓宴會廳的大門,優(yōu)美的旋律傳入耳中,這旋律來自一種名為“東布爾”的奇特樂器,彈奏的是十幾名錫伯族人,其實他們中有幾位就是記者的親人,而記者本人也是錫伯族的族人。


  對記者而言,推開這扇大門猶如推開一扇古老的民族之門。是的,您沒聽錯,雖身為族人,但對80后的記者而言,對民族的了解僅限于戶口簿上的“錫伯族”三個字而已,而這種現(xiàn)狀,在年輕一代的錫伯族中普遍存在。


  彈奏“東布爾”的十幾個錫伯族人每個星期三下午必聚會于此,用民族樂器彈奏他們也不知道名字的民族音樂。由于天鵝湖的經(jīng)理也是錫伯族人,所以這個場所一直是免費的。


  他們給這個小團隊取名為錫伯族藝術團,團長梁偉是位58歲的女士,也是記者的姑姑。


  梁團長介紹,他們彈奏的“東布爾”是錫伯族人最喜歡的樂器。由于錫伯族與漢族、哈薩克族雜居,彼此友好相處,文化上相互往來十分密切,所以將漢族三弦的上半部和哈薩克族東布拉的下半部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制出屬于錫伯族的新型彈弦樂器“東布爾”。


  從小到大,記者還是第一次親身融入族人的聚會中,甚至第一次聽到純正的錫伯族音樂。看著同胞們邊談邊唱的歡樂場面,記者平生頭一回感受到自己以及眼前這些人與漢族人的不同之處。


  穿上錫伯族的衣服,戴上頭飾,記者拿起“東布爾”卻忽然感覺這小小的樂器竟如此沉重,它包含著錫伯族幾千年的文化積淀,拿在年輕一代、對錫伯族幾乎一無所知的族人手中,凝重、傷感、自豪等等復雜的思緒,隨著溫婉的樂曲默默流淌。突然間,記者覺得肩上有了一副重重的擔子。


  錫伯族,一個古老的少數(shù)民族,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據(jù)錫伯族聯(lián)誼會創(chuàng)始人佟靖飛介紹,錫伯族原是古代鮮卑人后裔,16世紀前,錫伯族先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倫貝爾大草原上。到了18世紀中葉,4000多名錫伯官兵連同他們的家屬,肩負著屯懇戍邊的光榮使命,遠離家鄉(xiāng),歷經(jīng)千辛萬苦西遷到新疆的伊犁地區(qū)。據(jù)了解,目前全國共有錫伯族同胞約19萬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區(qū)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和遼寧、吉林等省,其中吉林省有3200多人?,F(xiàn)在居住在長春的錫伯族同胞共有685人。


  古老的錫伯族


  飲食


  冬天吃“花花菜”


  由于錫伯族人喜歡狩獵,所以野豬、野鴨、野兔、黃羊等都是冬季餐桌上常見的野味。而在飯桌上還能經(jīng)??匆婂a伯族同胞最喜愛的“牛奶炒米”、“錫伯韃子粥”、“米順”、“花花菜”等這些名字奇特的食物。


  如“花花菜”就是錫伯族一種別有風味的咸菜,一到秋季,錫伯族婦女便會腌制“花花菜”。它是由五顏六色的蔬菜腌制而成的,所以取名“花花菜”。在冬天的飯桌上,有這么一碟色、香、味俱全的花花菜,會激起人們強烈的食欲。


  服飾


  男女老少穿著各有特色


  家里的錫伯族長輩告訴記者,早期的錫伯族服裝都是很有特色的,而且男女老少的服裝都不盡相同。


  錫伯族的男子喜歡穿深色長袍,外面套青馬褂,頭上戴圓頂帽,腰間系青布帶,腳穿厚底鞋。而為了便于騎馬和勞作,男子的長袍和馬褂都左右開叉。


  而錫伯族女子服裝的樣式則比較多,她們喜歡身穿各色花布和方格布做成的各式各樣旗袍,腳穿繡花鞋。


  錫伯族老人的服飾又有不同,一般老年男子里面都穿對襟小白褂,外面穿長袍,個別人還套馬褂,腳穿白襪、布鞋,扎褲腳,頭戴禮帽。


  錫伯族兒童也有別具一格的服飾,嬰兒剛生下來是不穿任何衣服的,而用襁褓包緊后,放在吊床里撫養(yǎng),等過了半歲才給穿衣服。


  講究


  生活起居都有規(guī)矩


  聽錫伯族的長輩說,祖上講究多,規(guī)矩也多。晚上睡覺時脫下的褲子、鞋、襪子都不能放在高處;在炕上不能橫臥;不能從衣帽、被子、枕頭上跨過,如過不小心跨過,必須立即在燈火或火盆上把該物搖晃幾下,才算還凈;吃飯時不能坐門坎或站立行走,嚴禁用筷子敲打飯桌、飯碗;媳婦不能與公公同桌用餐,也不能同坐;子女在偶數(shù)年齡時禁婚,起碼有一方是奇數(shù)才能舉行婚禮;從正月初一到十五,婦女不做針線活兒;二月初二,禁止在地上劈柴,禁止婦女在西屋西邊小便……這么多的規(guī)矩講究,現(xiàn)在早已消失。


  婚嫁


  選新娘看腳不看臉


  據(jù)佟靖飛稱,錫伯族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中,流傳著一個叫做“玉足節(jié)”的傳說。錫伯族先祖拓跋潔汾與仙鶴神女雅琪娜在屈利水畔的山谷中以 “吻足禮”的習俗結(jié)為恩愛夫妻。后人為了紀念錫伯先祖的美滿姻緣,讓這個美麗的傳說流傳下來,逐漸成為錫伯族玉足節(jié)的習俗。


  錫伯族的男子在選自己心上人時,挑選的標準和別的民族大相徑庭,他們是看女子的腳長的是否好看,而不是看臉。而在選新娘這一天,錫伯族的女子都會用布遮著臉,只露出雙腳供錫伯族男子挑選,只要腳長的漂亮,便會被選中與其結(jié)為夫妻。


  節(jié)日


  每年都隆重慶祝西遷節(jié)


  除此之外,西遷節(jié)也是錫伯族人獨具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西遷節(jié)也叫“四一八”節(jié),其來歷是錫伯族歷史上的西遷。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從20世紀80年代起,每逢農(nóng)歷四月十八,在長春市的錫伯族同胞都會隆重開展各種紀念活動。這一天,錫伯族的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盛裝歡聚在一起,彈響“東布爾”,吹起“墨克調(diào)”,一邊唱著歡快的歌,一邊跳著熱情的舞蹈,共同慶祝錫伯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西遷節(jié)。


  語言文字


  說“吉甫西”寫“乎杜木”


  錫伯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據(jù)記載,錫伯族原來的文字是“乎杜木”文,形象與滿文相似,原來的語言是“吉甫西”語,音調(diào)與滿語相近似。到了清代,由于與蒙古族雜居則通蒙古語文,到了清朝中葉,因長期與漢族雜居共處,接受了漢族的先進文化,在語言文字方面也逐漸使用漢語、漢文。現(xiàn)在漢語、漢文已成為吉林省錫伯族人民通用的交際工具。而生活在新疆察布查爾地區(qū)的錫伯族,至今還完整地保留著自己的語言文字及濃厚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據(jù)佟靖飛介紹,現(xiàn)在全國只有在新疆的個別地方才有人使用錫伯語和錫伯文字,而在長春的685名錫伯族同胞中,已沒有人會說錫伯語。


  現(xiàn)在的錫伯族


  老一代


  民族的印記只剩音樂


  記者的姑姑梁偉,除了是長春錫伯族藝術團團長外,還有一個頭銜就是吉林省民俗協(xié)會長春錫伯族文化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多年來,她為弘揚和傳承錫伯族文化不懈地努力著。


  “作為錫伯族的后代,我有責任將這些民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梁偉說,隨著錫伯族漸漸漢化,有很多民族文化正在消失,像錫伯族的文字和語言,能說會寫的人已經(jīng)寥寥無幾,而在長春的685名錫伯族同胞中,沒有一個人會說。“現(xiàn)在唯一能體現(xiàn)錫伯族文化的就剩下音樂了,我們能為下一代留下的錫伯族文化遺產(chǎn)也只有這個了。我們要緊緊地抓住這個民族文化的尾巴,為錫伯族后代留下能回憶起自己民族的東西。”


  年輕一代


  填表時才會想到錫伯族


  童年時的記者,和其他漢族孩子幾乎沒有任何差異。與身邊的漢族孩子一樣從小就受漢族文化氣息的熏陶,在學校里說著標準的普通話,寫著橫平豎直的漢字,吃著大米飯,穿著漢族的服裝……在記者的意識里從來都沒有覺得自己是錫伯族人。


  自出生開始,家里的長輩幾乎不向記者灌輸民族概念,錫伯族這個詞漸漸地在年輕一代的腦海中模糊,只有在學校需要填表寫民族的時候,才會想到這個名詞。


  不僅記者,就連記者的兄弟姐妹以及同年代的族人,沒有人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大家在一起交流時,除衣食住行外,談論的多數(shù)是現(xiàn)在主流文化的內(nèi)容。


  幼兒一代


  幾乎已沒有民族概念


  對于還在咿呀學語的兒童,他們已經(jīng)沒有了解錫伯文化的途徑了,他們的家長對錫伯族的文化都所知無幾,更別提教育他們的子女了。


  而且現(xiàn)在長春已經(jīng)沒有能講授錫伯文化、語言和文字的學校,為他們提供系統(tǒng)的教育。在他們這一代,幾乎已經(jīng)看不到錫伯族的影子了。


  請保住錫伯族的根


  據(jù)佟靖飛稱,他每年都去錫伯族人聚集的新疆、沈陽等地探訪、慰問,深深地感到,錫伯族文化正在逐漸消失。


  “現(xiàn)在,長春市民委、吉林省民俗協(xié)會、長春市錫伯族聯(lián)誼會,為了弘揚和傳承錫伯族文化,每年都會組織錫伯族同胞奔赴新疆、沈陽、松原等錫伯族人聚集地進行藝術慰問表演。”佟靖飛說,他們這么做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了解錫伯文化,但是這種文化的傳承光靠他們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年輕一代去傳承。


  長春錫伯族藝術團團長梁偉說:“這種傳承的希望其實也是一種無奈,就連我們這一代人對錫伯族文化的了解也沒剩多少,下一代和下幾代人,如果再繼續(xù)丟棄民族的東西,我真的不敢想象,20年后的會是什么樣希望所有人都能重視起來,不僅僅是我們錫伯族的族人,希望大家?guī)臀覀儽W∶褡宓母?rdquo;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 位于青海湖北岸的仙女灣
  • 愛尼族奇特男女婚戀習俗風俗:“偷姑娘”
  • 陜西石峁遺址再發(fā)現(xiàn)女性頭骨
  • 內(nèi)蒙古阿斯哈圖石林九仙女景區(qū)
  • 錫伯族文化東歸記 將本民族文化習俗帶回故鄉(xiāng)
  • 走近錫伯族 感受大西遷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