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了,白雪蓋住了山嶺,河流和魚塘都結上一層厚厚的冰。我再次來探視那黃鴨。遠遠地我看見兩團紅棕色的黃點,走近一看,竟是兩只黃鴨!朋友興奮地告訴我:又來了一只黃鴨,又來了一只黃鴨!
偶獲“小水鳥”
去年,野外施工的朋友在沙漠邊的水塘里拾回一只麻灰色小水鳥,他知道我喜歡小動物,忙給我打電話問我要不要。我說趕快給我送來,我要把它養(yǎng)活。朋友不信,說沒聽說能把水鳥養(yǎng)活的。我說別啰嗦,給我送來就行了。
朋友趕了上百公里路,把小水鳥送來了。小家伙50多克,麻灰色,多暗褐色花紋,樣子挺可憐的。我找來一只紙箱子,鋪些軟東西,把小水鳥放進去,這就是它暖和的新家了。
我知道,保證小家伙成活的關鍵是穩(wěn)定的溫度,如果它不拒食,問題就不大了。我弄了些碎青菜葉子,拌些玉米面,用個小碟子盛上,端到它的面前,它猶豫了一會,我趕快不看它,離開一會兒。
十幾分鐘過去了,我走近小紙箱一看,小碟中的菜竟吃得只剩一點點了,我心中一喜,養(yǎng)活這小家伙有門道啦。
時間一天天過去,小水鳥長大了,原本的紙箱只夠它在里面打著轉轉。我忙找來了一個一米見方的紙箱,增加小家伙的活動空間。幾個月過去,小水鳥身上的麻灰色逐漸褪去,顯出了紅棕色,模樣雖然不十分好看,但我發(fā)現(xiàn)它竟是比較名貴的赤麻鴨,俗稱“黃鴨”。
赤麻鴨屬雁形目鴨科,由于毛色赤黃,人們通常叫它黃鴨。從海拔5000多米的昆侖山及帕米爾高原湖泊到干旱的沙漠邊緣,都有黃鴨的蹤跡。黃鴨是典型的留鳥,在新疆寒風凜冽的冬季,黃鴨在冰雪中也能頑強生活。我曾在青藏高原的巴顏咯拉山濕地,拍到過黃鴨的照片。
黃鴨雄鴨和雌鴨色彩差不多。頭頂及兩側淺棕帶白色,長著黑嘴和暗褐色腳蹼,下頸、背部和下體等身體大部分純紅棕色。翼白尾黑,雙翅飛羽黑亮,有金屬般綠色光澤,形態(tài)色彩較為華美。黃鴨的雙翅十分強健,能做長距離飛翔。
每年春夏,黃鴨選擇高山陡壁上的巖洞、河岸土穴、草地草墩下、沙漠紅柳叢中或胡楊樹洞作為巢穴。有的巢位置離水域很遠。雌黃鴨每窩產卵6-10枚,卵形大,似雞蛋。孵卵期27天多。
放歸大自然
大紙箱中的黃鴨一天天長大,如果不在箱子上蓋個鐵網,它還能從里面撲騰出來。我犯了愁,不能老讓它這么呆著呀!應該讓它回到大自然中,回到藍天中,過自由自在的生活。我開始琢磨把黃鴨放歸自然的最合適地方。
我打聽到一位朋友在瑪納斯河邊有幾百畝的魚塘,那魚塘里長著大片的蘆葦和水草,而且周圍是山地,沒有什么居民,是一塊原生態(tài)的地方。于是我用一個嶄新的紙箱子裝上黃鴨,趕了30多公里路,來到朋友的魚塘上,說明了來意。朋友十分高興,表示一定會好看護這只黃鴨。而且遺憾地說:要是一對黃鴨就好啦!
我在魚塘的空地上撒了一些玉米粒,小心翼翼把黃鴨放了出來,它搖擺著走了幾步,吃了幾粒玉米,緊走了幾步,撲進了魚塘,在水中抖動著羽毛,歡快地游動起來。
野鴨畢竟是識水性的,那黃鴨在水中游動,并沒有上岸的念頭。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魚塘,臨走還叮囑朋友:每天必須給黃鴨撒些玉米。
后來,我會經常去魚塘逛逛,看看這已經回歸自然懷抱的小家伙。朋友也總是興奮地告訴我關于它的點滴:這黃鴨也不走遠,就在魚塘附近游動,但每晚都回到小土屋前吃些玉米粒,然后在草棚下過夜。久而久之,我每次來魚塘都可以看見黃鴨在小土屋前轉悠,離人也就五六米遠。它對人并沒有敵意,反而有幾分依戀。
秋天到了,野鴨、大雁紛紛南飛,去尋找溫暖的地方,魚塘里也飛來了一些路過的野鴨,它們要作短暫的停留,然后繼續(xù)南飛。我有些擔心孤獨的黃鴨會跟著成群的野鴨南飛了。成群的野鴨來了一批,走了一批,黃鴨卻始終沒走,還在魚塘里游弋著。而且,它對侵入魚塘的野鴨十分敵意,拼命地逐趕它們。那水面上的追逐場面十分有趣。
天氣漸涼,秋風把蘆葦染成了黃色,不再有成群的野鴨路過魚塘了,黃鴨時而在水里覓食,時而在岸上站立,顯得有些孤獨。
下雪了,白雪蓋住了山嶺,河流和魚塘都結上一層厚厚的冰。我再次來探視那黃鴨。遠遠地我看見兩團紅棕色的黃點,走近一看,竟是兩只黃鴨!朋友興奮地告訴我:又來了一只黃鴨,又來了一只黃鴨!
我有些激動,孤獨的黃鴨終于有了伴侶,而且明年還可以孵出一群麻灰色的小黃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