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期間,四川境內(nèi),佛教弘法摩崖石刻造像大興。有意思的是,這些摩崖刻石集中出現(xiàn)的地方都沿江,讓人不僅遐想,當(dāng)年禪門高僧們乘一葉扁舟,沿江而下,將佛法散播到沿江的縣鎮(zhèn)……
在成都的新南門汽車站,門口一幅大大的四川景區(qū)地圖,就能串聯(lián)起一個佛教摩崖石刻朝圣游。以成都為中心點,往南依次是青神的中巖、樂山大佛和峨嵋山;往東是樂至、大足。
所以我一直懷疑,在唐代,佛教曾沿江傳播。
這一次我要去的,是夾江。
翩翩青衣
夾江是一個古老的縣城,屬于樂山管轄,離樂山市大約半小時左右車距。這座小小的縣城伴著一條美麗的青衣江,兩岸青山古崖夾江聳翠——“夾江”縣名得來于此。
千佛崖位于夾江城西3公里處,從縣城車站出來,斜對面就有公交車坐,1元錢坐到景區(qū)門口,或者打個車,也就十來元。
夾江是工業(yè)城,縣城中漂浮著數(shù)不清的PM2.5,空氣總是灰蒙蒙。但一靠近江邊,精神便為之一振,非但空氣中有了潮濕清新的水氣,路邊的樹木也變得明凈起來。靠近千佛崖的老街,還是幾十年前的樣子:石板排成的街面,有些已經(jīng)起翹;商店門還是上的排板,打烊時需要一個一個上起來;想找個普通的小店吃午飯,找了一圈也沒有;最后在一個窄小的雜貨鋪買了兩袋餅干,一袋自吃,一袋供佛。
一邊吃一邊穿過狹窄的老街,看到一個牌坊,便到了千佛崖景區(qū)門口。
說是景區(qū),卻并沒有旅游地常見的熱鬧。非但沒有賣水果飲料的小商小販,便連門票處都是往里面進了好一截才看到。路上不時見到挑著擔(dān)子的農(nóng)民,原來這里可以通向另一個鄉(xiāng),本地人進出便都經(jīng)過這里。有熱心的當(dāng)?shù)厝藬x掇,叫我冒充去那個鄉(xiāng)探親,就能免去五元錢門票。想想還是算了。
千佛崖臨江,看到第一眼就驚住了——同樣都是岷江,怎么青神縣的江水就是灰色,而夾江縣就是一脈翡翠般溫潤的綠?岷江上游的這條青衣江不愧一個“青”字,那水綠得那么深,又那么柔和,完全沒有早春應(yīng)有的寒意。極薄的白霧在江上滾動,江水流得緩,乍一看沒有動靜,但靜水流深,看久了眼神就被吸進去,有點恍惚。
須彌世界
千佛崖?lián)f有150多龕。
這里是古代出益州,經(jīng)嘉州到宜賓,進入長江的咽喉要道,大約漢代開始,這條古道就人潮熙攘,商賈往來不絕。從唐開元到大中年間,這些經(jīng)常行走于外,又受到佛法教化的商賈們出資請來工匠,在巖壁上開鑿出一龕龕精妙絕倫的佛像。
這是比青神中巖更為輝煌也更為精美的摩崖石刻。150窟,石刻造像共2400余尊,排列錯落有致,少則獨占一窟,多則上百尊集于一窟;大可逾丈,小不及尺。
最大的彌勒像龕,佛高2.7米,造型優(yōu)美,比例適度,姿態(tài)與樂山大佛相似。二脅侍菩薩服飾華美,衣紋流暢,肌肉豐碩,體積感很強。
毗沙門天王龕,左右兩壁各有浮雕3層,每層以云朵紋隔開,鐫騎馬武士、護法神、三大八臂神、怪獸;后壁刻有羽人。雕刻細致。凈土變龕,在兩米見方的龕內(nèi),鐫刻了270多個形象,樓臺殿閣多間,氣象宏偉。殿外矗立寶塔兩座,玲瓏剔透,華美壯觀。
阿彌陀佛端坐殿中,神態(tài)安詳。殿內(nèi)外聚集著僧眾弟子。頂有飛天伎樂,翩翩起舞,一派歡樂景象。
維摩變龕約一米見方,維摩詰身穿寬袖長衣,頭戴風(fēng)帽,與文殊相對,空中飛天乘云而來,旁立眾弟子。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豐腴而莊嚴(yán),手臂豐滿,手指纖長,手中握的每一個法器都清晰分明。兩側(cè)有飛行姿態(tài)的供養(yǎng)天女。
(責(zé)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