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在絲綢之路開通之前早已存在一條“青銅之路”?

時間:2014-05-04 08:30來源:華夏文化傳播網 作者:佚名 點擊: 載入中...

吐火羅人

 

吐火羅人

 

  在人類歷史上,幾個主要的文明古國都先后經過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西亞早在5000年前已進入青銅時代。東亞大約4000年前才進入青銅時代。商周之際東亞青銅文化達到鼎盛時期,而此時的西亞赫梯王國已進入鐵器時代。兩者之間有一二千年的時間差。那么,西亞和東亞在上古時期是否存在青銅技術傳播的可能?近日,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易華撰文認為,東西方在絲綢之路開通之前早已存在一條“青銅之路”.這條通道不但為東亞引入了游牧文化,而且也為東亞引入羊、黃牛、馬和青銅技術。


  東亞考古發(fā)現的青銅器明顯晚于西亞,青銅技術是否是由西傳入東方?


  中國最早的銅制品,是陜西臨潼縣姜寨遺址出土的1件黃銅片和一個由黃銅片卷成的管狀物,年代為公元前4700年左右。在甘肅東鄉(xiāng)的林家村,出土了1件屬于馬家窯文化的青銅刀,保存完整,這是迄今中國發(fā)現的最早的青銅器,時代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而巴爾干到安納托利亞一帶早在7000年前已開始冶金實踐,5000年前已發(fā)明范鑄法和失蠟法,不同比例的砷青銅、錫青銅、鉛青銅或鉛錫青銅也相繼發(fā)明。也就是說,4000年前西亞已進入青銅時代的鼎盛時期,主要的青銅冶鑄技術均已發(fā)明,并對周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易華認為,從技術史的角度考察,無論紅銅冶煉、范鑄法、失蠟法還是砷青銅、錫青銅、鉛青銅、錫鉛青銅都是西亞早于東亞。而且銅以外的其他金屬如金、銀、鐵等冶煉東亞亦不早于西亞。


  青銅冶煉和鑄造是高度復雜的技術活動,不可能一人一時一地完成,其中必然有一個不斷完善和改進的過程。在舊大陸不大可能存在兩個獨立的起源。也就是說,中原地區(qū)的青銅器是從西向東傳入東亞的。易華指出,在西北,特別是新疆地區(qū)青銅時代遺址的發(fā)掘和研究,填補了青銅冶鑄技術由西向東傳播的空白。古墓溝文化遺址的發(fā)掘和研究表明大約四千年前新疆部分地區(qū)已進入青銅時代,且與中亞、西亞、中原均有聯系。


  除了青銅技術,中國從西亞引入的家畜還有羊、黃牛和馬。


  易華在文中指出,馴化地理學研究表明,綿羊、山羊和犬一樣(盡管狗的最早馴化地還不清楚)不僅是最早的馴化動物,而且是分布最廣的動物。有學者對西亞家養(yǎng)動物的起源作了總結,指出綿羊和山羊是當地最早的馴養(yǎng)動物,牛、豬、狗次之。


  易華認為,東亞養(yǎng)羊與西亞相比大約晚了五千年。中國青銅時代遺址中出土的山羊和綿羊骨骼才被認為是確鑿無疑的家羊。而且,進入青銅時代后,從新疆到中原遺址中羊的數量明顯增多。


  易華認為,水牛可能起源于東亞或南亞,而黃牛很可能來自西亞。從河姆渡到興隆溝,東亞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牛骨多為水牛骨骼。到了青銅時代,黃牛才在東亞大量出現。黃牛與山羊一樣經歷了大致相同的馴化和傳播過程。


  至于馬,易華指出,在東亞數百處經科學發(fā)掘的遺址中從未發(fā)現馬的骨架,只有零星的馬齒或馬骨出土,不能確定為家馬的遺跡,很可能是普氏野馬或其它動物的遺物。也就是說,和西亞一樣,東亞沒有發(fā)現四千年前的家馬骨骼和其他證據,確鑿無疑的家馬和馬車見于商代。學界認為,家馬的野生祖先主要分布于歐亞草原的西端。烏克蘭和哈薩克草原新石器和青銅時代文化遺址中大量馬骨的出土顯示了從野馬到家馬的馴化過程。而騎馬和馬車技術可能源于西亞的騎驢和牛車制作技術。


  上古時代,東亞、西亞沒有不可逾越的壁壘,否認“青銅之路”的存在十分困難。


  易華認為,考古學、語言學、體質人類學和歷史記述與傳說均表明上古存在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和文化交流,要否認青銅之路的存在已十分困難。這是因為:


  第一,沒有證據表明東亞的青銅器早于西亞。盡管有人將中國的青銅時代推到了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亦有人將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看成是銅石并用時代文化。就算五千年前的龍山文化、紅山文化已進入了青銅時代,也比西亞晚了近千年,且不算青銅時代之前上千年的紅銅時代。舉世公認中國不存在紅銅時代,《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也沒有這一條目;龍山文化、紅山文化是典型的東亞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第二,沒有證據表明東亞和西亞的青銅冶煉技術有什么不同。曾經有人認為青銅鑄造西亞用的是失蠟法,而中國用的是范鑄法,在技術上有本質不同。事實上,西亞幾乎同時發(fā)明了范鑄法和失蠟法,東亞亦同時使用范鑄法和失蠟法??脊艑W界流行一種假定,即自古存在一個以禮器或容器為特色的中原或中國青銅器傳統(tǒng),到了后來才受到北方或外來青銅文化的影響。事實上,東亞早期青銅器均無特色可言,只不過是西亞或中亞青銅器的翻版而已。只有到了商周時代中原青銅器才獨具特色。這是技術傳播過程中產生的分化現象。


  第三,沒有證據表明東亞、西亞之間有不可逾越的自然或文化壁壘。人們常有一種錯覺,似乎東亞、西亞之間相距萬里,會妨礙古人的遷徙和交流。其實東亞和西亞通過中亞緊密相連。古代的草原猶如現代的海洋,千山萬水不僅不會阻礙人類的遷徙,而且有利于文化的交流?,F代中國與西亞(阿富汗)接壤,可以說是零距離。歐亞大陸通過青銅與絲綢之路形成一體,并不存在明顯的自然或文化的分界線。


  把青銅文化傳播到中國的是些什么人?他們在上古中國有沒有留下痕跡?


  易華認為,在西亞和東亞之間傳播青銅文化的主要是一些游牧民族。從新疆等地發(fā)現的青銅時代文化遺址來看,他們大都屬于印歐人。印歐人很早就來到了中國,殷墟遺骨亦有印歐人的成分。山東臨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墓葬出土的人骨中有些經DNA測驗屬于(類似于)印歐人。而且,三星堆青銅群像、西周蚌雕人頭像、白浮西周墓葬中出土青銅人面像等均有明顯的印歐人特征。


  現在普遍認為,歷史上最初的印歐人是吐火羅人。他們是中國境內最早的游牧民。吐火羅人大約于公元前三千紀末,離開波斯西部來到中國。他們一部分定居下來,其他仍過著游牧生活,即后來中國史書中常見的月支。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余太山認為允姓之戎、大夏、禺氏可以分別溯源于少昊氏、陶唐氏和有虞氏,且與月氏或吐火羅關系密切,不能排除他們屬于印歐人的可能。如此看來,上古印歐人即活躍于中國,且不局限于西域。學者蒲立本通過對上古漢語和印歐語的比較研究,亦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十五分鐘的蘇丹汗驛站
  • 玉門關和陽關
  •  西南絲綢之路:從茶馬古道的煙塵,到天路的呼嘯【追夢·西
  • 絲綢之路的由來及其啟示
  • 文物展和書籍帶你尋訪絲綢之路
  • 研究稱黃驊海豐鎮(zhèn)遺址為宋金“海上絲綢之路”北起點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