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椒,能增進食欲,幫助消化,興奮精神,促進血液循環(huán)。很顯然,對強身健體有好處,難怪許多名菜佳肴都離不了辣椒,也難慣關(guān)中人喜食辣椒。有人說陜西人的血液里都滲透著辣辣的味兒,因而性子躁, 干活猛,說話火,心臟好。嗜食辣子的習慣,就如同依戀著古老的黃土地的情結(jié),會一代人一代人地流傳下去。
四、碗盆難分開
陜西人(老院)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chǎn)的近五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shù)厝朔Q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在關(guān)中農(nóng)村,每到吃飯時,村頭、莊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的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飯時拉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
一在農(nóng)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五、帕帕頭上戴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陜西這塊黃土地上,由于氣候、地貌、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形成了生活上獨特的方式。由于陜北黃土高原風沙大,又缺水,所以人們大多在頭上頂一塊帕帕。
原來陜西地區(qū)盛產(chǎn)棉花,當?shù)厝肆晳T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有七大功用: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汗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jīng)濟又實惠方便。
六、房子“一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陜西農(nóng)村,都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皆為人字形,可是陜西的房子卻只是人字的一撇。據(jù)說因為陜西干旱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貴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來陜西農(nóng)業(yè)發(fā)展緩慢,人口卻迅猛增加。農(nóng)村中原來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積有限,而人口眾多,住宅緊張,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邊蓋”的歷史。
七、姑娘不對外
據(jù)說關(guān)中地區(qū)土地肥沃、又是13朝古都,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于他鄉(xiāng)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guān)(潼關(guān)),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xiāng)。
八、凳子不坐蹲起來
由于關(guān)中的男子們一日三餐都要蹲在一起開“老碗會”,而是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加之,人們冬天喜歡蹲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暖暖”或者“丟方”、下棋。于是,關(guān)中人就養(yǎng)成了“蹲”的習慣。外地人說這是“板凳不坐蹲起來”.實際上也是人們勞累后,歇息的一種習慣。
九、睡覺枕磚塊(泡饃大碗賣)
“牛羊肉泡漠大碗賣”可稱上是“陜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是白來一趟。而牛羊肉泡饃要數(shù)回民食品了。
關(guān)中人吃飯講究實惠,肉是大塊的肉,饃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饃,碗是能盛6兩8兩的大老碗,俗稱“海碗”.選用一種耀州(耀縣)產(chǎn)的大瓷碗來裝盛泡饃。剛端上來的羊肉泡饃很燙,呼呼地直冒熱氣,吃時用筷子從貼碗的四周往嘴邊撥,因為碗大所以邊撥邊吃。
十、唱戲吼起來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shù)厝朔Q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臺要結(jié)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
吼戲者,臉紅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只要觀眾叫聲“好”,這吼戲者高興程度不亞于獲得什么大獎。人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秦腔,聽起來“過癮”、“解饞”、“燎的太”(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