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1日,陽光燦爛,我們驅(qū)車從阿克蘇市出發(fā),前往溫宿縣境內(nèi)的天山木扎特冰川下的木扎提河流域,踏上了東陵玉探訪之旅。
驅(qū)車走了100多公里后,過了破城子,一片秀美的風(fēng)景映入記者的眼簾:群山逶迤,綿延不絕,清澈的木扎提河河水靜靜地流淌著,河邊滿是大大小小的石頭。
“這條山道就是木扎特古道,也被稱為夏塔古道、唐僧古道。”同行的溫宿縣旅游局工作人員說道,順著這條古道往北走80公里就可到達東陵玉礦。
汽車在崎嶇的山道上前行著,來到距東陵玉礦十幾公里的地方,車子無法前行,于是我們走下車,開始沿著木扎提河岸邊向上游的東陵玉礦徒步而去。
越往木扎提河上游,路越難走,有很多地方被洪水沖壞,大大小小的鵝卵石橫亙在路上,踏著青色的亂石灘,腳下的山石使我們磕磕絆絆,氣喘吁吁。實際上,我們腳下的路已經(jīng)不能算路。放眼四周,山連著山,白云在遠處模糊了天與山的界限。
我們艱難地走著,發(fā)現(xiàn)有三三兩兩的維吾爾族人在木扎提河邊結(jié)伴采玉、采奇石。聽他們講,在木扎提河河床邊很容易找到被洪水沖下來的東陵玉石和各種奇石。他們一般把采來的東陵玉石和各種奇石賣到烏魯木齊、喀什、庫車等地。
“選擇采玉的地點和行進的方向非常有講究。”一位名叫艾合木提·艾沙的采玉者說,他們找玉的地點基本上是在河道內(nèi)側(cè)的石灘--河道由窄變寬處以及河心沙石灘上方的外緣。這些都是水流由急變緩的地方,有利于玉石停留。行進的方向最好順著水流,以便發(fā)現(xiàn)卵石中的玉石。
我們從采玉人身邊走過,發(fā)現(xiàn)其中大多是維吾爾族采玉人,他們頭戴皮帽,個個皮膚黝黑,腰里掛的除了鐵鉤,就是干馕。
“有玉石嗎?”我們問。艾合木提·艾沙立即從口袋里掏出幾塊形狀各異的小玉石,讓我們欣賞。艾合木提·艾沙說,在河里拾到的玉石一般都不太大,大的僅同乒乓球般大小,小的跟蠶豆差不多。有時還能拾到拳頭大小的玉石,那是非常難得的。不過,再往上走50多公里,有個東陵玉礦,有很多玉石,但那種玉石沒有長年累月在河水中浸泡的玉石好看。
山回路轉(zhuǎn),木扎特谷地變得寬闊起來,白皚皚的天山雪峰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非常壯美。
走著走著,一大片淺綠色、墨綠色的石頭突兀在我們眼前,我們被一塊塊巨石驚呆了:大的石頭足有50多噸,小的也有上千公斤,但顏色與常見的山石不同,都呈墨綠色。
“這就是東陵玉。”旅游局工作人員說,東陵玉被稱為海洋石或東陵石,最早產(chǎn)于印度,故又名“印度玉”,學(xué)名是沙金石,是水晶家族的成員。東陵玉目前有綠色及紅色兩種,大多不透明,硬度與水晶差不多。綠色的東陵玉曾被稱為印度翡翠,化學(xué)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屬石英巖。
一隊馬隊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為首的一位維吾爾族老人看我們對東陵玉感興趣,就主動下馬來到我們面前。
“我小時候聽我祖父說,這里的山中埋著寶貝。”這位名叫賽買提·依不拉音的老人說,他從小就在這片山谷里以放牧為生,常常經(jīng)過這里,有時還在這里住上幾個月,從他記事起,他就覺得這里的石頭與其它地方的石頭不同,因為,在有太陽的大晴天里,這些石頭一天內(nèi)會發(fā)出不同的色彩,美極了。
賽買提·依不拉音說,在這片山溝里,老百姓沿木扎提河拾玉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人們主要是在河道中拾取流水沖刷暴露出來的東陵玉。特別是每年夏秋洪水過后,不少沿河居民也利用茶余飯后的時間,在河床上邊散步邊找玉。拾玉人往往光著腳,手執(zhí)木棍鐵鏟,彎著腰,沿河在卵石灘上漫步前行,一旦發(fā)現(xiàn)有玉,不管是什么顏色的,一律刨出,塞入口袋。鄰近路過的行人見此情景,也都躍躍欲試,挽起褲腿,走進河床,開始拾東陵玉。
“木扎特谷地的東陵玉基本上都是翠綠色的,翠綠色代表著欣欣向榮、生機盎然、豐盛、富足、美好。”旅游局工作人員介紹,據(jù)說,綠色東陵玉在疾病治療上運用得很成功,常被用來治療心臟以及眼部疾病。
他說,木扎提河上游所產(chǎn)的東陵玉名噪一時,其品質(zhì)可與世界聞名的和田玉中的綠玉相媲美,兩玉成分相同,而成因不同;東陵玉細膩致密,且堅且韌,雕琢成器,典雅清新,是高檔裝飾的佳品。此外色澤美麗、溫潤的東陵玉還可以加工成為玉佩、圖章、臉譜、手鐲、戒指等。在溫宿縣木扎特谷地的東陵玉礦,很早就有當(dāng)?shù)氐木用耖_采玉石,但規(guī)模很小,加上開采技術(shù)落后,出材率低;產(chǎn)品加工追求數(shù)量,缺乏精雕細琢,影響到了玉石的價值。1988-1989年,自治區(qū)有關(guān)單位對該礦進行了普查,探明東陵玉礦石儲量近百萬噸。目前,溫宿縣已經(jīng)制定了開發(fā)木扎特谷地東陵玉礦招商引資辦法,我們有理由相信,過不了多久,這片寶藏就會被開發(fā),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