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領(lǐng)我再游瞿曇,走進(jìn)山門,只見草地中左右兩座5米多高的御碑亭在低垂的側(cè)光下格外鮮艷。左碑是明洪熙皇帝在1425年題寫的,右碑是明宣德皇帝在1427年題寫的。碑上的楷書書法驚人地端正,碑后的藏文更是秀美。
過金剛殿,繞過裝飾一新的如意寶塔,見瞿曇殿深檐中的“瞿曇寺”三個大字,雄渾厚重,重現(xiàn)金光。登上瞿曇寺最高處的隆國殿石階,走上殿前的巨石平臺,站在高大的旃檀樹下,扶著雕云刻蓮的紅砂石欄桿,憑眼四望,層層殿宇樓臺盡在眼前,遠(yuǎn)山如鳳,起伏婉轉(zhuǎn),近前風(fēng)鈴叮當(dāng),清脆悅耳,屋頂吻獸,神采飛揚。
隆國殿的四扇大門敞開著,當(dāng)中的金剛佛像和座前的萬歲牌披滿了哈達(dá),香煙繚繞。我一眼就看到了那尊久違的小象,鼓早就修復(fù)了,靜靜地豎立在大殿中,望著小象熟悉的眼睛,我突然覺得,這尊由紅砂石精雕細(xì)刻而成的象背云鼓似乎與馬踏飛燕同工異曲,只不過馬踏飛燕多了許多東漢的浪漫,而象背云鼓多了些大明的雄渾,就像明太祖朱元璋題寫的寺名“瞿曇寺”三個字一樣。
瞿曇寺里可以與壁畫媲美的就是石雕了。如寶光殿佛臺蓮花座、隆國殿佛臺蓮花座,還有六伏獅曼陀羅、鼎座、磬座、燈座、御碑須彌座等等,它們或是用花斑石雕的或采用當(dāng)?shù)爻龅募t砂巖。花斑石又稱紋石,出自河南浚縣和江蘇徐州,這種天然石料的質(zhì)地堅韌,圖案豐富,色澤鮮艷。紅、紫、綠、黃,五顏六色,有很強的裝飾效果。石質(zhì)呈淡紫色的又稱豆瓣石,上面均勻分布著淺黃色花斑,磨光后石面瑩潤細(xì)膩,色彩斑斕?;ò呤瘶O其珍貴,向來為皇家所用。明定陵地宮后殿、永陵的寶城都使用了花斑石。故宮坤寧宮、清西陵也用此石制磚墁地。瞿曇寺花斑石須彌座集中在寶光殿內(nèi),每件上部都刻有“明永樂年施”漢文及藏文、梵文對照銘文,張君奇先生說,它們都是明皇室布施給寺院的供品,其雕刻精細(xì),磨制光潔。每件石雕是分層拼對的,應(yīng)該是在河南官方采石場雕好后千里迢迢運至瞿曇寺的。
大量使用石材,關(guān)鍵在于長途運輸,明清兩朝建設(shè)都城北京的石材木料,有些要從河南或江蘇運來,有大運河可依托還算便利,但將大量石料運往青海,那就是極其艱難的事情了。由此也可見瞿曇寺的尊貴地位。
每訪一次瞿曇寺,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都會加深對它的認(rèn)識。太陽西落羅漢山,山門的影子已經(jīng)延伸到了經(jīng)幡桿下,我趕忙為小馬小兩口拍了一張照片,他們默默地望著我。“我還會再來的!”我說。一陣?yán)世实恼b經(jīng)聲從寺門涌出,滾過我的心田,又回蕩在被夕陽映紅的青山、河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