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定鼎門前曾發(fā)現(xiàn)神秘蹄印 后確認為駱駝蹄印

時間:2014-06-25 08:30來源:鄭州晚報 作者:戰(zhàn)龍 點擊: 載入中...

洛陽定鼎門

 

洛陽定鼎門

 

他們說

 


  孫英民(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河南不僅是絲綢之路開辟、發(fā)展繁榮的見證者,還是保護和傳承的堅定實踐者。河南將抓住申遺成功和歐亞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歷史機遇,切實加強遺產保護和宣傳工作,把河南優(yōu)秀歷史文化和現(xiàn)代發(fā)展成果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王閣(洛陽大遺址保護辦公室主任):現(xiàn)在申遺成功了,我們前期的努力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結果,但這只是暫告一個段落,我們的保護工作還將更重,還需要我們繼續(xù)長期不懈努力,共同保護好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子孫后代。


 

 

唐代時,洛陽是胡人云集之處

 


  去年國慶檔熱映影片《狄仁杰之神都龍王》中,神都洛陽的南市附近是熱鬧的胡人區(qū),這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據(jù)記載,唐代時,洛陽是胡人云集之處,與南市毗鄰的建春門附近,胡人部落曾盛極一時,“河南府立德坊及南市西坊皆有胡襖神廟”.


  2014年1月9日,龍門石窟研究院對外宣布,在龍門石窟西山紅石溝北崖,發(fā)現(xiàn)一處唐代“景教”瘞(yì)穴--唐代基督教信徒的“墓地”.


  “景教”是唐代傳入中國的基督教派的一支,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資料顯示,其形成于公元4世紀下半葉至5世紀上半葉的東羅馬帝國,其創(chuàng)始人為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聶斯脫利,曾因神學問題的分歧,被基督教法規(guī)和羅馬帝國法律認為是“異端”.


  據(jù)載,大主教聶斯脫利死后,其信徒輾轉流亡到了波斯,并以波斯為圓點不斷輻射向周邊地區(qū),唐代時,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了中國。


  陜西西安所存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上記載,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年),波斯人阿羅本自波斯來華傳播景教。太宗下詔在長安興建波斯寺(后易名大秦寺)。


  早在2006年,洛陽已出土了被學術界譽為世界級文化發(fā)現(xiàn)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幢記》石刻--八面體石棱柱,經幢底部殘損,但大部完好。殘存部分字跡清晰,上刻《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1部,《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幢記》1篇等。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經幢的上端分別雕有十字架符號及“天神”形象。


  龍門石窟研究院研究員焦建輝介紹,目前發(fā)現(xiàn)的景教遺物有新疆高昌景教寫經和壁畫殘片、敦煌景教寫經與絹畫、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以及洛陽《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景教遺跡則有新疆高昌寺院遺址,時間大概為公元9至10世紀,均分布在絲綢之路的沿線。


  有專家認為,龍門石窟發(fā)現(xiàn)的景教遺跡與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和洛陽《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經幢一起,構成唐代景教的最重要遺存,也再次佐證了洛陽是絲綢之路起點的歷史事實。


 

 

洛陽曾出土各種與絲路相關的文物

 


  兩漢至隋、唐,大量西域使者、商人、僧人經絲綢之路來到洛陽,被稱為“胡人”.在洛陽出土的眾多陶俑中,胡俑的數(shù)量非常多。他們深目高鼻,絡腮胡子,頭戴尖頂氈帽,腳穿長筒靴,或懷抱西域樂器,或手牽駱駝,形象非常獨特。


  一些西域人來洛陽經商、生活、定居,甚至死后就葬在了洛陽。在洛陽出土的墓志中,不少就是西域人的,如車師國王兒媳鄯月光的墓志、鄯善國王子鄯乾墓志等。


  在洛陽出土的唐三彩鳳首壺、龍首杯、鴨形杯、高頸瓶等,都是仿西域金銀器燒制而成的。而數(shù)以百計的背馱絲絹、綢布的三彩駱駝,則是當時絲綢之路繁榮景象的真實寫照。


  還出土有波斯薩珊王朝銀幣和東羅馬帝國福克斯時期的金幣,1971年在關林一座唐墓中出土的玻璃瓶也是從外國輸入的。這些都反映了當時洛陽與西域諸國的密切關系,反映出洛陽在當時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龍門石窟作為當時社會各階層發(fā)愿造像的集中地,這些西域胡人或其后裔與龍門石窟互動頻繁,石窟內即有多例石、安、康、曹、史、何等胡姓功德主造像記。


 

 

駱駝蹄印的佐證

 


  洛陽高鐵龍門站不遠處,林立的高樓間,巍峨的定鼎門矗立于河洛大地,碧水環(huán)繞。


  定鼎門始建于隋大業(yè)元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是隋唐洛陽城外郭城的正南門,隋時稱建國門,唐代李世民攻破洛陽城后被改為定鼎門,先后歷經隋、唐、五代,一直沿用到北宋末年。


  “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城門建筑,是我們?yōu)樵繁Wo定鼎門遺址而建的仿唐代風格的保護房,相當于一個保護罩。”洛陽大遺址保護辦公室主任王閣說,真正的定鼎門則在地下。


  2007年,在發(fā)掘定鼎門遺址的同時,在門址的前方還發(fā)現(xiàn)了90米寬、南北走向的唐代路面,路面上清理出了密集的車轍、動物蹄印、人的腳印等,昭顯著這里曾經的喧囂和繁華。


  然而,一些巨型蹄印卻讓發(fā)掘人員疑惑不解,“直徑大概20厘米”,有人推測,可能是牛,也有人推測可能是傳說中的“汗血寶馬”.


  “最初也只是和中原地區(qū)常見的動物進行比對,但是一直沒有找到符合的。”王閣說,直至一次在動物園看到駱駝,激發(fā)了發(fā)掘人員的靈感,經過比對,確認是駱駝蹄印,神秘蹄印的謎團方被破解。


  也再次佐證了,“自蔥嶺以西,至于大秦,百國千城,莫不歡附,胡商販客,日奔塞下”,那些歷史典籍中所記載的絲綢之路上的明珠城市洛陽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形象。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