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蘭通史》實地考察記:在母親河的懷抱里——大皋蘭界邊行之七

時間:2024-10-28 09:29來源:大西北網(wǎng) 作者:■楊重琦 點擊: 載入中...
■楊重琦

  考察26站
  
  大皋蘭到底有多大?
  
  大皋蘭仿佛熟睡在黃河母親懷抱里的嬰兒,受到上天的恩賜和護佑,黃河孕育了大皋蘭的波瀾雄偉的弘恢之氣,黃河賦于了大皋蘭非同凡響的璀璨底色。
 










大皋蘭境內(nèi)崛起了中國唯一以金屬命名的城市——白銀市

  
  西起劉家峽,東至五佛寺,黃河在群山峽谷中蜿蜒盤旋幾百里,流經(jīng)永靖、西固、七里河、城關(guān)、青城、水川、四龍、景泰索橋渡、小武當山、五佛寺等,這些地方都是大皋蘭的管轄區(qū)域,面積相當于今天上海市的面積。如下所呈:
  
  《重修皋蘭縣志.卷九》輿地、星野、疆域、形勝、關(guān)隘篇記:(皋蘭)縣治在甘肅省城,附府東西廣290里,南北袤450里距。東至車道嶺(今定西縣榆中縣分界)150里,東南至定遠驛50里,又南至新營130里(臨今臨洮縣)。西南至洮河沿100里又至黃茨灘(今永靖縣城西),西至馬回子(今紅古區(qū))140里。西北至沙井峽70里(今永登縣界)又經(jīng)俞家灣至哈家嘴90里(永登縣界)。南至摩云驛60里(今臨洮縣七里河分界)又南至馬銜山100里(今榆中縣臨洮縣分界)。北至紅水堡(今景泰縣)410里,東北至車路口180里(今靖遠縣界),車路口而北鎖罕堡、一條山(今景泰縣)。
  
  大皋蘭實在是太大了。









皋蘭縣東山一帶景觀
 
  
  從區(qū)域管豁范圍來看,今日之蘭州城關(guān)區(qū)(除蘭州城墻以內(nèi))、七里河區(qū)、西固區(qū)、安寧區(qū)、紅古區(qū)、永靖縣(黃河以北)、榆中縣(北部)、白銀區(qū)(水川、強灣、武川)、景秦縣都為大皋蘭管轄地域。
  
  從交通要津看,自永靖縣黃河與洮河交匯處至景秦縣五佛寺皆為大皋蘭轄區(qū)。中途有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桑園峽、小峽、大峽、烏金峽等名峽,有青石渡、河口渡、金城關(guān)渡、鹽場堡渡、什川渡、大船渡、虎豹口渡、烏蘭津渡、北卜渡、索橋渡、鸇陰渡等古渡。其中有許多是漢唐古渡,漢家大軍、唐朝鐵騎從此跨過黃河北擊匈奴,征討虜寇。





2012年航拍的蘭州新區(qū)



蘭州新區(qū)孵化大廈



秦王川濕地公園



蘭州新區(qū)街景
  
  從星野位置看,大皋蘭地處“東軼蘆靖,西跨莊涼。南濱臨鞏,北控沙磧”的位置,戰(zhàn)略地位極其重要。自漢代以來,河西設(shè)四郡而皋蘭為最。大皋蘭控河為險,介戎羌之間,居襟喉之地,系隴右、長安安危于一身。隋唐盛世,弛逐河湟吐番常常以皋蘭為關(guān)要。唐末失陷而淪為吐番屬地,河西不復。失大皋蘭者,隴地危也。
  
  考察第27站
  
  大皋蘭到底有多厚?
  
  秦地漢土,星辰堪輿。大皋蘭自西漢(前127年)得金城縣名,清乾隆帝(1738年)賜皋蘭縣名,一直有“隴上首縣”之稱。宋時面對西夏,朝野曾爭論是否放棄皋蘭?得出結(jié)果萬萬不能。一旦皋蘭不存則危及蘭州,蘭州危則關(guān)中震蕩。明代重點經(jīng)略大皋蘭,設(shè)重兵,擴城池,移陜甘總督府于此,明初曾一度撤并蘭州府由皋蘭直接管轄,蘭州城就是在皋蘭縣主政時擴建的。
  
  《重修皋蘭縣志》載:“明時自州以北,常為寇沖,往往設(shè)重兵于此(大皋蘭),保障西陲我朝彊宇日辟以遙。隸陜西不免鞭長莫及,特于此地建立會城。移設(shè)府治,酌全隴適中之地壯區(qū)夏控制之形,規(guī)模計慮大而遠矣。”。此言大意是大皋蘭地處隴原之中心,關(guān)乎西域邊疆安危問題,要從長計宜,壯其實力,擴其管轄,并將大皋蘭勢力擴張及今青海循化貴徳一帶:“南得鍾存(西羌)西抵榆谷則在河州之西循化貴德二廳地”。













黃河之都——蘭州





2003年鑫報航拍的蘭州景象
  
  歷史上的大皋蘭擁有長城之塞和黃河之險,明清以降,開基拓域,擴軍備戰(zhàn),盛及一時。



《金城攬勝圖》



陜甘總督署 資料圖
  
  《重修皋蘭縣志》云“金城關(guān)在縣西北(此時皋蘭縣衙在曹場街)河外二里”。金城關(guān)樓是漢唐古關(guān),宋紹圣4年重筑,明朝屢加修葺,并架浮橋渡河。一夫怒當關(guān),萬夫不可傍。金城關(guān)樓和水阜定火城相毗鄰幾十里,遙相呼應(yīng),若如兩把利劍,鎖定北來之敵。登九州臺環(huán)顧四周,但見洪濤西來,層巒北峙,路僅一線,位于白塔山北麓的金樓關(guān)樓若如天塹,雄偉壯觀。唐代詩人岑參《題金城臨河驛樓》:
  
  古戍依重險,高樓見五涼。
  
  山根盤驛道,河水浸城墻。
  
  庭樹巢鸚鵡,園花隱麝香。
  
  忽如江浦上,憶作捕魚郎。
  
  這里驛樓指的就是金城關(guān)樓。
  
  明清兩代,金城關(guān)樓集兵事、交通、商貿(mào)于一體,成為“茶馬互市”的重要交易場所。金城關(guān)樓于1942年因修路而被拆除,千年古關(guān),一朝滅跡。只留下一張1916年的照片供人憑吊思古。近有仁義志士呼吁恢復重建金城關(guān)關(guān)樓。聚焦地標性歷史建筑,改變“金城關(guān)”有名無“關(guān)”的窘境。金城關(guān),魂在關(guān)樓。沒有關(guān)樓,就沒有活化的歷史記憶,沒有鮮明的文化秩序和文化遞進。



蘭州金城關(guān)關(guān)樓

 
  
  大皋蘭境內(nèi)有50多座堡子和關(guān)城。分別是青石關(guān)(今西固青石渡),華林山城,乾隆四年建,督標右營軍營,四墩堡(今四堡坪),賣子堡,夏官營,三角城,西固城,新城(又名萁箕灘堡,今紅古境內(nèi)),古城堡(今永靖縣疑為漢金城郡治所),一條城堡(今榆中青城鎮(zhèn),明萬歷20年(1592)設(shè)守備駐軍。鎮(zhèn)虜堡,寬溝堡(今景泰縣),永泰堡,三眼井堡,紅水堡(以上5堡在今景泰縣),十里店,安寧堡,沙井堡(今安寧區(qū))柴家臺堡,莊河堡,(今西固區(qū))達家臺堡,張家臺堡,(今紅古區(qū))等。
  
  大皋蘭境內(nèi)有多條河流穿過,黃河從劉家峽到五佛寺流經(jīng)200公里,還有湟水河及季節(jié)性河流阿干河,水阜河,蔡家河。
  
  西電工程上水后,大皋蘭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首先是地表水的增多,過去的干河道變得細水長流。水阜河與葵家河在文山合流后,水量充沛,河道兩邊紅柳叢生,綠草如茵,具有潛在的開發(fā)利用的水資源價值。
  
  石洞鄉(xiāng)明星村石門子峽口,群崗峙立,百草豐茂,有一片天然的生態(tài)濕地。在這片土地上,無人問津的野生枸杞自由瘋長,成片的蘆葦在風中搖曳,一叢叢紅果實象鑲刻在田野里的紅寶石,偶而從草叢中躥出幾只野兔,一個絕美的野生植物滋養(yǎng)地,略加修飾就會成為一處別具風情的旅游景點。
  
  大皋蘭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大皋蘭歷史悠久,文脈厚重。明代以前大皋蘭縣府所在地是今天的肅王府。明代肅王由張掖遷蘭州,大皋蘭讓出縣府遷至曹家廳,縣府1952年又遷至黃河北的鹽場堡,1956年又從鹽場堡遷到今天的石洞寺。今天的皋蘭縣址寫在毛主席批示過的《皋蘭縣三年發(fā)展規(guī)劃》里,這個名字是毛主席改過的。文件原名《皋蘭縣委關(guān)于大力全面開展以互助合作為中心的農(nóng)業(yè)增產(chǎn)運動計劃》。時任縣委書記王克在日記中詳細記錄了事情的經(jīng)過。
 



上世紀40年代蘭州街景
  
  大皋蘭文化層有那些亮點?
  
  多的很!擇一斑而述。
  
  皋蘭縣府搬遷石洞之時,條件有限,縣藏的一大批珍貴文物、文獻末能帶走,寄存于甘肅省博物館。
  
  皋蘭縣檔案館有一份發(fā)黃的、永久保存的長達22頁的文件。這份文件是1957年5月23日中共皋蘭縣委關(guān)于《甘肅省博物館接受皋蘭縣移交文物清冊》。清冊記錄:清代誥封2張,雜類字畫17件,雜類殘缺書籍133冊,書籍之部1452冊,社建藏品580冊,碑帖之部51冊,拓片之部8張,革命書刊5冊,共計2528件。
  
  其中有:歷代名臣法帖,顏真卿爭座位帖,宋拓禮器碑帖,魏墓志銘集錦,南宮錄學記碑帖,懷素草書千字文帖,何紹基書神通碑帖,爨龍顏碑帖等帖碑,有唐漣、吳鎮(zhèn)、左宗堂、王了望、朱克敏、羅慶云、杜苾、宋瑞、汪鳴、宋萬選、虛舟、曹蓉、房康鵞、史彪、王得春、趙沖谷、馬負園、鄂云布、郭朝秨等字畫。



  
  這些文物文獻是大皋蘭的寶貝,大皋蘭的財富。甘肅省博物館的收條至今保存完好,歷歷在目,看到發(fā)黃的收條上列出的清單,令人感慨不已,這些文物若留在皋蘭,那么皋蘭就是響當當?shù)奈奈锎罂h。
  
  石洞寺原名石空寺,因東山山中的超長石洞而得名。現(xiàn)名石洞鎮(zhèn)。石洞鎮(zhèn)出土過4000年的陶器,發(fā)現(xiàn)過漢代的古墓,西夏的銅印。水阜鎮(zhèn)發(fā)現(xiàn)過距今十萬年的赤鹿化石。
  
  無許多述,僅此大皋蘭之厚可見一斑矣!
  
  考察第28站
  
  大皋蘭到底有多遠?
  
  馬家窯文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文化階段,其代表作是彩陶(時間公元前3300-2100年),其分布地主要在黃河上游一帶。
  
  大皋蘭的楊屲窯、蔡家河、九合等地發(fā)現(xiàn)大量彩陶罐器,證明早在三四千年前,馬家窯文化已越過黃河,接近漠地(蒙古草原),這是也青藏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傳承帶。皋蘭在這一傳承過程中具有的特殊地位,可以這樣認為:皋蘭是兩種文化的傳承紐帶和重要節(jié)點。
  
  馬家窯文化遺址的發(fā)掘者夏鼐先生認為:馬家窯文化是由外界侵入洮河流域的外來文化。又有學者認為,馬家窯文化是長江流域文化的延伸,由長江流域傳入洮河流域。也有學者認為,馬家窯文化可能是商周時期活動頻繁的混夷或西北的犬戎的遺留。
 





黃河洮河交匯處



皋蘭什川
  
  上述三種觀點事實表述了古文化的發(fā)展進程與關(guān)系,即在時間、空間的變化,表明中原文化與周邊文化的交融性、互變性、互補性,各種文化的復式傳播和互動融合,而在這種傳播融合中,皋蘭由于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結(jié)合部,從而造就了厚重的皋蘭古文明。
  
  皋蘭縣博物館中的那些透出神秘光澤的彩陶以及埋藏底下尚未出土的彩陶,將皋蘭引向遠古的時空隧道,揭示了從遠古至明清悠久而深遠的的歷史,引入入勝,發(fā)人暢想。
  
  大皋蘭的淵源可追溯至秦朝。
 


松山新城和古城碑
  
  秦長城起點臨洮縣。大皋蘭臨洮相連。蒙恬(?--前210)北擊匈奴得手后,秦開通長1800公里的直道。要知道秦王朝地處西陲,實力不及六國,卻戰(zhàn)勝六國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其原因十分復雜。除了商鞅變法、解放奴隸,武器先進,裝備大量弩機之外,更重要的是秦國和中亞地區(qū)早有交往。秦在交往中得到了中亞的先進理念和先進技術(shù)。
  
  張家川(秦國屬地)有一座距今3000年的古墓。2006年古墓中發(fā)現(xiàn)的金銀飾件、刻器形態(tài)、掐絲、鑲嵌等細金工藝、榫卯工具、武器等,頗具歐亞草原文化特色。其中金器中的琺瑯鑲嵌與地中海地區(qū)工藝非常相似,金箔的圖案、變體鳥、鳥蛇互纏等,顯然是西方舶來品。張家川是周王給秦人的封地。早在3000年前,秦的祖先和中亞交往中,獲得了波斯王國的技術(shù),因此秦人的格局高于其他六國。
  
  秦統(tǒng)一后的推行西進戰(zhàn)略,秦勢力波及到大皋蘭。



青城古鎮(zhèn)
  
  大皋蘭在漢朝時期連年上演拉鋸戰(zhàn),是中原王朝與匈奴的兵家必爭之地。漢初,漢和親安撫,取得短暫的安寧,后又改為反擊。
  
  大皋蘭在戰(zhàn)與和中,扮演著不同角色。元狩二年(前121年),武帝任命二十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于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jù)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qū)東部的渾邪王、休屠王部。在春季攻勢中,霍去病率一萬驃騎出隴西,“逾烏盭,討遬濮,涉狐奴”,轉(zhuǎn)戰(zhàn)河西五國,再越過焉支山,急行軍一千多里,最終在皋蘭山下,與匈奴軍激戰(zhàn),重創(chuàng)匈奴,滅匈奴折蘭王、盧侯王,殲其精銳,大皋蘭成為河西四郡的戰(zhàn)略大后方。
  
  明代,1367年朱元璋派大將徐達沿運河北上。打下大都后徐達請示朱元璋:元主如果北逃,是否窮兵不舍,趕盡殺絕?朱元璋曰:(元)彼氣運即去。其成其敗,皆系于天,若縱其北歸,天命厭絕,彼比漸盡,不窮兵追擊,(見《明太初實錄》)。其意示放他一馬,聽其自我了斷。所以徐達占領(lǐng)大都后,對元軍并沒有窮追不舍,至使蒙軍主力成建制撤走。“引弓之士,不下百萬”(明史記事本末卷十)



明《九邊圖說》蘭州明長城
  
  元帝退回漠北進入祖上的根據(jù)地。自稱大元,史稱北元。元主皇位依舊,軍力依然。
  
  朱元璋放走元軍,使其全身退至草原,無疑于放虎歸山,后患無窮。當然,朱元璋有其難處,剛剛打下南京,南方、東北、西北、西南戰(zhàn)事吃緊,需要更多的軍事力量,這也無可厚非,但卻為后來的明朝留下隱患。
  
  大明之初,來自蒙古的威脅始終未能解決而耗盡國力。明初來自蒙古的威脅成為明代的心頭之患。
  
  大皋蘭(紅水分縣)北部從紅水堡到中衛(wèi)縣寬約百里與蒙古交界,成為防御蒙古的第一道防線。沿分界線修建了紅水堡、龜城、三眼泉堡和起自黃河索橋堡至古浪之間400里的邊城(明長城)等一系列重大措施,設(shè)立了九邊諸軍以固守之。此時,我們發(fā)現(xiàn)明王朝的防線相比唐宋的防線明顯后縮。這條防線是以大皋蘭與蒙古的界線為界線的。
  
  其實這也是甘肅北部農(nóng)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界線。簡直可以說甘肅8000年的紛爭都圍繞著這條分界線展開的,一邊是耕地為生的漢族,另一邊是游牧漁獵的羌、戎、匈奴、女真、韃靼、金人。在雙方對峙中,大皋蘭像一道鐵柵欄橫亙其間,守護著蘭州及至甘肅。松山戰(zhàn)役之后,大皋蘭的生存環(huán)境有所緩和。
 


清代蘭州城市城池模型
  
  在大皋蘭的區(qū)域內(nèi)有五個盆地,分別是永靖盆地、蘭州盆地、什川盆地、水川盆地、五佛盆地。黃河把這五個盆地串連起來,形成珍珠般的寶地。永靖盆地天水一色,太極乾坤,蘭州盆地桂殿蘭宮,鐘鳴鼎食,什川水川盆地綠蔭盈視,閭閻撲地,五佛盆地天高地旋,紫光扶搖。皋蘭九合鎮(zhèn)發(fā)現(xiàn)漸新世(約始于3650萬年至2330萬年時期)時期被子植物化石群,這個化石群為植物壓片葉形化石,對于研究古氣候古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重大意義。九合鎮(zhèn)植物化石群和紅谷、永靖發(fā)現(xiàn)的恐龍化石,形成了完整的古生態(tài)環(huán)境面貌的證據(jù)鏈,它至少證明皋蘭的遠古時期氣候濕潤,樹木參天,水草豐盛,河水橫流,何其美哉!
 




達川三江口
  
  沿著大皋蘭走一趟,有看不完的美景,聽不完的故事,說不盡的感慨。從大皋蘭最東端的五佛寺逆流而上,黃河沿岸有小武當山的煙雨,鸇陰渡的鐵索,索橋渡的石壘,水川的稻穗,什川的香果,接官亭的古道,桑園峽的激浪,金城的繁華,河口的蘆葦,八盤峽的靜流,鹽鍋峽的恢宏,三江口的遼闊,洮河口的涇渭,永靖的花海……噢,這就是曾經(jīng)的大皋蘭。
  
  看不完根本看不完,說不盡根本說不盡。
  
  我魂牽夢縈的大皋蘭!
 
 

 
(責任編輯:楊普)
>相關(guān)新聞
  • 河湟之御丹霞之美松山之夢——大皋蘭界邊行之五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13000024號-1??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