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浙江省永康市的市委機關報《永康日報》引起了公眾前所未有的關注。該報用了整整兩個大版,刊登了《永康市在編不在崗人員自查情況結果通報》,曝光、公示了該市192名因各種原因“在編不在崗”的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何謂“在編不在崗”?通俗地說,就是“占著茅坑不拉屎”,其中甚至不乏領著工資不出工的惡劣情形即“吃空餉”。(5月4日《廣州日報》)
空餉味美,吃者如云。最近引起輿論側目的女商人變副縣長一事,該女商人被指吃了15年空餉。無獨有偶,山西省侯馬市國土資源局一職工,“從未在侯馬市國土資源局上過一天班,卻以干部身份領了9年工資,而且工資還逐年增加”。有媒體統(tǒng)計顯示,2005年8月,四川省南充全市發(fā)現2323人吃空餉;2006年,甘肅省發(fā)現908人吃空餉;2007年,山東省發(fā)現11858人吃空餉……
毋庸諱言,吃空餉在不少地方已經成了黑色潛規(guī)則,但浙江永康披露的吃空餉現象卻是一個值得解剖的標本,它包含的類型豐富。其一,有的人居然請假請了23年,但工資照領;其二,有的刑事處罰人員,也能冠冕堂皇地領工資;其三,有的未辦理辭職擅自離崗人員,工資一分不少。此外,還存在一個頗為斷裂的現象,永康教育系統(tǒng)是“在編不在崗”的重災區(qū),共有88人上了《通報》,而教育系統(tǒng)臨時聘用的人數達到700多人,卻有這么多在編教師不上崗授課。
諸如此類的現象,不免讓人沮喪之余滿懷激憤,吃空餉吃得歇斯底里,吃得肆無忌憚,吃得底線全無,是多么畸形的場景?
當然,值得提及的是,永康黨報公示吃空餉者,有不少亮點可以推舉。一方面,將拿錢不干事、占編不在崗的人在黨報公之于眾,這種做法并不多見。畢竟空餉不是想吃就能吃的,多是有背景、有關系之人才能吃上,將其丑行暴曬于公眾眼下,還是需要一些勇氣。另一方面,對吃空餉者并不姑息,也不是止于一曬了之。
吃空餉者為何能夠大快朵頤、安然無恙?這既與懲戒手段單一、懲處力度偏弱有關,也與相關單位惰于查處,甚至怯于公開有功,有的單位存在不少吃空餉者,相關負責人心知肚明,但就是不處理,連公開都做不到,而永康的做法堪稱標本。永康市效能辦表示,已掌握各單位在編不在崗人員的情況,如有單位依舊瞞報,單位領導及直接責任人要承擔責任;涉嫌犯罪的,甚至要移送司法機關追究法律責任。
乍看起來,永康的做法并無新異之處,但確屬不折不扣的實招。對吃空餉者要曬,一個都不少地曬;對瞞報的單位領導要懲罰,甚至追究法律責任;吃空餉者一旦被坐實,將面臨嚴厲懲罰。多策并舉,吃空餉才無法心安理得地吃下去。
遏制吃空餉,重在出實招。吃空餉的本質是利用公共權力滿足私利,是揩國家的油、慷國家的慨,是在吞噬和偷竊納稅人的血汗錢,已經涉嫌觸犯《刑法》中的詐騙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因此應該以刑事犯罪論處。當然,嚴打固然必須,嚴防也是應該。對在編人員的管理應公開化,將財政和人事信息公之于眾,借助公眾的火眼金睛予以監(jiān)督;同時,還應該進行制度建設,填補制度漏洞,不給意圖吃空餉者下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