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江陰港區(qū)。
泉州灣畔、九日山下、延福寺前,旗幡飛舞,鼓樂齊喧。涼傘、宮燈、香爐緩步列仗,主祭、初禮、祝文順序井然。隆重的祈風表演,仿佛把我們帶到700多年前那“東方第一大港”,萬船云集、千帆競渡,即將出海。
九日山,坐落在福建泉州南安豐州鎮(zhèn)西面,距泉州市區(qū)約7公里。環(huán)山皆樹,石刻滿崖,以“山中無石不刻字”著名,而其中部分石刻內(nèi)容記載的正是關(guān)于中國的海外交通史跡。
胡家其老人26年來,與山為鄰,以石為伴,默默守護著這批珍貴文物,也守護著中華文明中源遠流長的一段歷史。“總共是78塊石刻,宋刻就有60塊。這13塊記載的是1104年至1266年間的官方祈風盛典。”隨著老人的講述,這段不為人熟知的歷史畫卷,漸漸展開——
烽火中原,馬蹄南侵。北方絲綢之路日斷,華夏經(jīng)濟中心南移。在唐、五代時便被稱為“中國南方四大貿(mào)易港”之一的福建泉州刺桐港日漸興盛,一個被后世譽為中國海外交通史上最光輝燦爛的全新時代,也在向泉州撲面而來。于是,中世紀西方四大旅行家馬可·波羅、伊本·白圖泰、鄂多立克和瑪黎諾里,無不在他們的游記筆下,描繪出這樣一幅泉州景色:刺桐港是世界各大港之一,說它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也一點不假。
當時只能憑風遠洋,中外商船,夏御西南風而來,冬乘東北風而去。故而每到農(nóng)歷4至6月間和8至12月間,九日山下都要舉行隆重典禮,泉州太守、縣令以及市舶司盛衣畢至,分別為回舶和遣舶祈風。而仿古祈風是“海絲”文化的重中之重,全國也僅九日山獨有。
歲月如梭。老胡當年是南安市高甲劇團一名民樂演奏員,1985年“下海”到廈門一家港資企業(yè)工作,當?shù)搅丝偨?jīng)理,月薪1000多港幣。1989年1月,一紙命令讓他回到了南安。“搞好石刻整理、準備迎接聯(lián)合國考察。”遮蔽在雜草叢生間的一方方石刻,激起了老胡的興趣。他帶人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終于截流了四周污水、移栽了村民果樹、拆遷了100多座近代墳?zāi)?,重新修橋鋪路?br />
1991年2月16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員30余人,興奮地親眼目睹了久違的遺跡,并留下了目前九日山最新的、也是唯一的一方英文石刻。其中石刻上中文部分這樣寫道:“在九日山最后一次祈風典禮之后七百余年,來自非洲、美洲、亞洲和歐洲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考察隊員……來到這里,作為朝圣者,我們既重溫這古老的祈禱,也帶來了各國人民和平的信息……為此,特留下這塊象征友誼與對話的石刻。”由此,泉州也被聯(lián)合國認定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城。到2014年底,泉州累計接受海上絲綢之路沿路國家設(shè)立企業(yè)1426家,實際利用外資近53億美元,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
往事越千年。美國時間2015年2月4日晚7時,由福建文化廳排演的《絲海夢尋》,在聯(lián)合國總部大會廳正式上演。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同190多個國家使節(jié)一同觀看,并接見主創(chuàng)人員。
“福建具有濃厚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底蘊,這不僅是福建重要的文化品牌,同時也成為沿線國家和地區(qū)共同的歷史記憶。”福建省委書記尤權(quán)表示。
當中國作出“一帶一路”建設(shè)重大戰(zhàn)略決策之時,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發(fā)祥地和全國最早對外開放地的福建,正全力建設(shè)成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橋頭堡,迎接又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
“突出基礎(chǔ)設(shè)施互聯(lián)互通、經(jīng)貿(mào)合作和人文交流,推進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項目、遠洋漁業(yè)基地建設(shè),力爭突破一批帶動力強的合作項目。”省長蘇樹林表示福建的目標就是“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qū)”。
《人民日報》(2015年03月19日01版)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