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道上的鞍馬勞頓
大規(guī)模的“長途驅趕”是牛仔承擔的另一項艱巨危險的任務。由10人左右組成的趕牛隊,驅趕著千余頭或更多的牛組成的牛群,每天行進10—15 英里,歷時2—3個月。在“長途驅趕”中,牛仔們每天都處在高度緊張之中。他們黎明時刻起程,中午,牛在牛道沿途兩邊吃草時,牛仔們才能輪流吃飯。在天黑之前,他們要趕著牛群抵達另一個宿營地。一路上, 數千頭長角牛踏起的濃濃塵煙常常讓牛仔走完一天后,喉嚨里、肺里都吸滿了塵土。每天晚上牛群休息后,牛仔們還要輪流分組值班照看牛群。每組值班2小時,如果一夜不發(fā)生意外,牛仔們只能睡四五個小時;如果發(fā)生牛群驚群,他們整夜都要追截驚牛,通宵不眠。次日清晨,牛隊又得起程上路。牛道上路況很差,除了四野茫茫的荒原外,牛隊還要穿過丘陵和山間的無邊森林,涉過數條東西走向的湍急河流。牛道上天氣惡劣多變,暴風雨讓牛群在泥濘的道路上難以前進,北部平原猝不及防的暴風雪又會使大量牛凍死。在牛道上,牛仔們還要克服許多人為制造的兇險,要時時防范武裝強盜的襲擊。有時還要躲避索要過境稅的印第安人。長角牛極易受驚,牛仔最害怕的事莫過于牛群在夜晚突然炸群而逃向茫茫四野。此刻,牛仔們必須果斷地采取圍追堵截的行動,否則,整群牛可能在頃刻之間蕩然無存,甚至在很多危急的情況下,牛仔們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每一次長途驅趕,牛仔們要歷經數月的鞍馬勞頓,才能把牛群送到目的地。在19世紀后期20余年的時間里,有數萬名牛仔踏上了牛道,把數百萬頭牛趕到了牛鎮(zhèn)和新的牧區(qū),這無疑是最具傳奇色彩的英雄事業(yè)。
美國內戰(zhàn)后的20余年,正是靠著青年牛仔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才使“牧牛王國”的疆域從得克薩斯迅速向大平原北部和西部拓展。19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大牧場布滿了堪薩斯和內布拉斯加大部分地區(qū)。到1869年,科羅拉多已放牧著100萬頭牛,19世紀80年代大牧場占據了南北達科他整個地區(qū)。到80年代中期,大平原北部的蒙大拿和懷俄明已進入牧牛業(yè)的繁榮時期。在牧牛業(yè)由南向北推進的同時,也向西部不斷擴展,屬半干燥氣候、植被并不豐富的亞利桑那州的牧牛業(yè)在80年代發(fā)展起來。到1880年,新墨西哥的牛群已達125萬頭。1877—1889年,俄克拉何馬被變成了牧牛業(yè)的最后邊疆。大平原牧區(qū)不僅為處在工業(yè)化進程中的美國人提供了大量牛肉,改變了美國人的飲食習慣,而且也向歐洲市場提供了大量的肉類。1860—1890年,美國向歐洲出口的肉類和動物制品的貿易額由150萬美元上升到1730萬美元。到1900年,西部的產牛量已達1500萬頭,占全美產牛量的54%。直到今天,美國的牛肉還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國家。美國牛仔在大平原成為美國重要畜產品生產基地的歷程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