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只要劉備稍加援手,樊城便旦夕可破,可是,劉備居然沒有派一兵一卒。史書沒有記載劉備這樣做的原因。有人說劉備無兵可派,這是不對的。最起碼,劉備可以讓上庸三郡的孟達或者劉封順漢水而下,直逼襄樊。有人說劉備是要借此滅掉關羽,還有人說諸葛亮反對出兵,要壓制關羽。這些也都是不靠譜的說法。姑且不論劉備和諸葛亮對關羽是什么態(tài)度,單從行為的效益角度講,劉備和諸葛亮就不會這么做。道理很簡單,關羽失敗,荊州失去,對蜀漢是有害無益的,這不是劉備和諸葛亮希望看到的局面。
事實上,劉備和諸葛亮根本就沒打算攻克樊城,當然就不會派遣援兵。甚至關羽本人也未集中精力于襄樊,因為在攻打襄樊的同時,關羽還將戰(zhàn)線拉長到許都以南,惹得周圍的人紛紛叛曹,然后派人前來表示歸順。
既然不是真刀實槍地攻打襄樊,那么關羽的出兵意義何在?一塊玉璽告訴了人們答案。
緊張的戰(zhàn)爭間隙里,關羽接見了襄陽男子張嘉和王休。按常理,這兩個來歷不明的人是沒有資格見關羽的,何況關羽當時正忙著圍攻樊城,可是,他們捧著一塊重要的石頭,說是玉璽,而且是從漢水水底發(fā)現(xiàn)的玉璽。關羽大為高興,派張嘉、王休二人去成都獻上玉璽。
無獨有偶,有人在益州武陽發(fā)現(xiàn)了黃龍-一條河里流著兩種顏色的河水,涇渭分明,恰如河里出現(xiàn)了黃龍圖案。人們說,這是祥瑞,是劉備稱帝的預兆。
而所謂的"漢水玉璽",其實是關羽一手導演的。忠誠于劉備的關羽,冒著戰(zhàn)敗的危險,在攻打襄樊、提防東吳的同時,還派人去宛、洛一帶擴大影響。他的目的,就是讓中原的人看到漢王的軍隊,知道世上還有一個漢王。畢竟,中國的皇帝最想得到中原的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