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7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學家與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合作,首次系統(tǒng)地描繪了柬埔寨土著人群母系起源與遷徙的模式,印證了亞洲人群的祖先在約六萬年前走出非洲、首先到達東南亞次大陸和中國南方地區(qū),爾后由南向北遷徙。
柬埔寨發(fā)現(xiàn)新的古老母系遺傳世系
現(xiàn)代人在20萬年前從非洲起源以后,于大約10萬年前開始從非洲向其他地區(qū)擴散。然而,現(xiàn)代人在什么時候、通過什么路線遷徙到達亞洲一直是頗具爭議的問題。
柬埔寨是東南亞的文明古國之一,且分布有20多個古老的土著人群,對研究現(xiàn)代人的史前遷徙時間和路線具有重要的價值,但以前對柬埔寨土著人群的研究卻非常少。?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宿兵實驗室與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合作,在柬埔寨東北部采集了多個土著人群的1,000多份DNA樣本,并對母系遺傳的線粒體DNA的序列多態(tài)性進行了譜系地理學分析,在柬埔寨土著樣本中存在以前沒有報道的新母系世系,包括4個根部世系和4個分支世系。
印證:亞洲人群祖先由南向北遷徙
研究結果還表明,柬埔寨土著樣本中,新的根部世系的共祖時間在55,000年到68,000年之間,可能代表了現(xiàn)代人最早到達東南亞次大陸的母系遺傳世系。因此,柬埔寨土著人群具有古老而獨特的母系遺傳多樣性。
研究人員表示,攜帶這些古老母系世系的柬埔寨人群可能代表了早期走出非洲,經(jīng)印度次大陸,約60,000年前進入亞洲東部的現(xiàn)代人祖先的后裔。這一結果進一步印證了宿兵實驗室對亞州人群Y染色體多態(tài)性研究的結論,即亞洲人群的祖先在約60,000年前首先到達東南亞次大陸和中國南方地區(qū),爾后由南向北遷徙。?
研究人員告訴記者,該研究首次系統(tǒng)地描繪了柬埔寨土著人群母系起源與遷徙的模式,不僅為亞州人群的早期定居模式提供了群體遺傳學證據(jù),而且為揭示其在遷徙過程中適應環(huán)境的分子機制提供了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