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框里記錄著陳尚義一家人的幸福
孩子們都已長大
記者采訪張?zhí)m英老人
向記者出示獲獎證書
在一個越來越人情澆漓、越來越物質(zhì)崇拜的年代,感動似乎變得越來越昂貴,然而,當我們看到兩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二十多年如一日,承擔著撫養(yǎng)一個城市孤殘兒童的重擔時,帶給人們的不僅是尊敬和感動,還有酸楚的思考:那些無人愿意領(lǐng)養(yǎng)的孩子的明天在哪里?善良老人扶養(yǎng)棄嬰還要到幾時?
1、一幅幅照片記錄了一家人的幸福
陳尚義老人的家里,只有兩間臥室,屋里最值錢的東西當屬好心人捐來的一臺電腦,剩下的電視和家具都顯得非常破舊。進門一間屋子里支著一張大床,住著5個孩子,靠右手還有一間小房子里面支了兩張床,陳尚義和老伴及陳媛就住在小房子里照看小玉玲,整個家里顯得擁擠而簡陋。不過,對于陳尚義和老伴來說,再貴重的家電家什都不如墻上相框里裝滿的一幅幅照片,他們收養(yǎng)過的45個孩子都裝在里面,也裝在兩位老人的心里,在他們想念的時候,就會瞅著照片看上一會兒。多少年過去了,孩子們都已長大了,這些照片成為老人幸福而辛酸的回憶。
老人告訴記者,當?shù)卣苍啻握宜勗挘笫震B(yǎng)孩子以及他們夫妻。可是陳尚義老人表示:“我不同意讓政府收養(yǎng)我的孩子,我們是一泡屎一泡尿把孩子們拉扯過來的,已經(jīng)建立了無法分割的感情,全家相依為命,如果政府真要把孩子要回去,我會夜里睡不著覺。對于陳尚義的這種不“領(lǐng)情”,有人甚至認為:“一個自己都活不了幾年的人,還要養(yǎng)活一大堆沒人要的殘疾娃娃,不知究竟想干什么?”
對于人們的質(zhì)疑?陳尚義和老伴沒有向任何人澄清過,也無需澄清,在他們心里只有一個想法,這些孤殘兒童,父母不要,被丟棄街頭,總不能就這樣凍死餓死吧。正是這種樸素的良知,一直支撐著陳尚義夫婦默默前行。
2、“不管誰家扔的孩子,我們都不嫌棄”
在陳尚義的心中,雖然孩子們都有殘疾,但卻很懂事。老人說,最大的陳媛今年有4歲了,不但能幫著干不少家務(wù)活,而且已經(jīng)像個大人一樣開始照料起弟弟妹妹的生活。就在記者采訪時,陳媛靜靜地坐在里屋照看著不到一歲的小妹妹玉玲。在7個孩子中,陳龍是殘疾最重的一個。由于下身失去知覺,他上小學的那年仍然大小便失禁,身上散發(fā)著難聞的味道,許多孩子不愿靠近他,這也讓他產(chǎn)生了自卑和脆弱,曾一度想輟學,但最后還是堅強地留了下來。
事實上,如何教育這些孩子成人,陳尚義老兩口心里也沒底,他們只希望孩子們能健健康康活著。
陳尚義給每一個孩子都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7個孩子也全部姓陳。老人說:“之所以讓他們都姓陳,并不是要讓他們長大了報答我們,而是要讓這個家更像一個家,讓他們像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樣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陳尚義說,他收養(yǎng)的孩子大多都被別人抱養(yǎng)走了,年齡較大的有一個就在當?shù)亟虝?,但從來都沒看過他和老伴,至于其他被別人從小領(lǐng)養(yǎng)走的孩子他基本不知道都去了哪里。
記者問他:“你這樣做到底圖什么?”
陳尚義說:“我也是從苦難中走過來的人,看到可憐人我就忍不住會這么做,只要有我們的一口飯,就有孩子們吃的,不管是誰扔下的孩子,我們都不會嫌棄,因為世上再沒有人比他們更可憐的了。”
3、愛心改變了一個小家卻無法改變現(xiàn)狀
從2005年開始,陳尚義夫婦收養(yǎng)孤殘兒童的義舉逐漸被媒體所關(guān)注并廣為流傳,關(guān)心和幫助他們的人也越來越多。陳尚義老人也因此獲得了“全國老有所為奉獻獎”、“全省志愿者助殘先進個人”、“隴原十大杰出老人”等多個獎項和稱號。全國乃至全球的捐款也是像雪片一樣飛來。張掖市退休職工吳先生寄來了00元錢,并在信中說,陳尚義夫婦的義舉使人感到“這個世界畢竟還是美好的!”;蘭州一私營公司號召職工捐款5000元專程送到陳尚義家中;北京豐臺區(qū)太平橋一位叫劉杰的女孩,在了解到陳尚義夫婦的情況后,每到過年過節(jié),就會寄來一二百元錢,同時還寄來老人和孩子的衣物,以及食品、藥品、學生用的文具等;廣州廣發(fā)證券有限公司的張先生等人專程趕往定西,登門慰問,并送上3000元現(xiàn)金,愛心捐款從四面八方飛來,陳尚義老人說最多時一天收到了16張大概有十四五萬元的匯款,捐款最多的一位給老人寄了10萬元錢。還有人表示想領(lǐng)養(yǎng)無人撫養(yǎng)的孩子。
來自方方面面的關(guān)愛,使老人感激不已,陳尚義很細心,每一次收到捐款,他都要一一記錄下來,知道地址的他就會做一面錦旗寄去,以此作為對“恩人”的謝意。
到如今,這種來自社會各界的關(guān)愛一直沒有停止過,張?zhí)m英老人說,今年過年的東西都是蘭州的叔叔阿姨給孩子買的,有菜有肉,吃到十五都沒問題。好心人的幫助,再加上政府每人每個月70多元的低保,陳尚義家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但讓人擔憂的是,陳尚義和老伴都八十七八歲了,老太太自己的腰病很重,每天除了給孩子們做飯,還要給孩子洗尿布,并且上學的幾個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成績都不好。更重要的是兩位老人總有離開的那一天,到時孩子們又該怎么辦?這都讓我們心存疑慮。
4、7名被收養(yǎng)孩子的明天在哪里?
兩位八旬老人靠撿垃圾,把這么多孩子養(yǎng)活養(yǎng)大,這已經(jīng)是個奇跡。我們原本沒有理由向老人提出任何要求,不過,陳尚義還面臨一個無法回避的矛盾。我國現(xiàn)行的《家庭寄養(yǎng)暫行辦法》明文規(guī)定,安置在每個寄養(yǎng)家庭的被寄養(yǎng)兒童不能超過3名,并且孤殘兒童寄養(yǎng)的家庭需有穩(wěn)定的經(jīng)濟收入,家庭成員人均收入水平在當?shù)厝司杖胫刑幱谥械人揭陨希饕樟先说哪挲g要在三十至六十五歲之間,身體健康,具有照料兒童的能力、經(jīng)驗,具有初中或相當于以上文化程度。
在陳尚義看來,法律并不是最重要的,把他和孩子緊緊連在一起的是割舍不斷的感情。和孩子們生活了多年的陳尚義老兩口,不愿意和孩子們分開,孩子們和老人感情很好,陳尚義老人對孩子們的未來也有著自己的打算。
陳尚義:“我領(lǐng)著、拉著他們,等他們長大了,有工作,有飯吃,我死了心里也就安慰了。”
陳尚義老人出于他的善良,收養(yǎng)了40多位孤殘兒童。實際上,在我國像陳尚義老人這樣的事還有很多。但是要解決這樣一個社會問題,僅僅依靠普通百姓的善良是無法承擔的。我們的社會和政府都應(yīng)該承擔起應(yīng)有的責任,就像有人說的那樣:當我們承擔起這樣的責任的時候,我們才能無愧的面對像陳尚義這樣善良的老人。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