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倉,明清時期因官府糧倉設于此地而得名。讓西倉真正進入老百姓心里的,卻是后來漸漸形成的花鳥集市。如今,西倉鳥市仍保持著定期開市的傳統(tǒng)。開市時來西倉“逛檔子”,不僅是西安鳥友的習慣,還吸引著大批外地粉絲。
曾是明清時期官府糧倉
西倉,是一個區(qū)片名稱,位于廟后街中段路北,包括西倉東巷、西倉西巷、西倉南巷、西倉北巷四條巷道,它們圍繞著古代官府糧倉之一的永豐倉形成一個周長千米左右的方形圈,并依據(jù)各自所在方位得名。
在原隋唐長安城中,今西倉一帶是在皇城的西北隅,倉庫的位置處于唐承天門前第一橫街上。第一橫街很寬闊,寬441米,算是宮廷廣場。在今西倉南巷兩側的位置上,駐防著右千牛衛(wèi)和右監(jiān)門衛(wèi)這兩個禁軍。其中,右千牛衛(wèi)是皇帝的貼身侍衛(wèi)部隊;右監(jiān)門衛(wèi)負責宮城的門禁管理。唐末長安城縮建后,這些昔日的衙署區(qū)才逐漸形成居民區(qū)。在宋元時期,這里設有“秦川驛”,主要負責向外傳達公文,為來往官員提供食宿等工作。“秦川驛”在《元奉元城圖》中有所顯示。
而西倉這一名稱的由來,則得從明清時期說起。據(jù)西北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張永祿介紹,西倉其實就是指明清時期建在那里的官府糧倉永豐倉。永豐倉倉窯為橫長方形,東西長280余米,南北寬約200米,四周筑有高大的倉墻。張教授說,根據(jù)嘉靖《陜西通志》中《明西安城圖》所示,西倉一帶設有永豐倉及屯田道。具體位置永豐倉偏西,屯田道偏東。永豐倉和屯田道設在一起是有原因的,因為這兩處機構的內(nèi)容相互關聯(lián)。永豐倉儲納所征賦糧,調(diào)節(jié)市場物價。而屯田道則是明朝陜西分掌屯田事務的官署,由布政司里的參政、參議分守,負責派管糧食儲備、開荒屯田、生產(chǎn)糧食、水利等工作。永豐倉的使用一直延續(xù)到清代。在清光緒十九年的《西安府圖》中,不僅有永豐倉的標示,在它周圍,還出現(xiàn)了東、西、南、北四條巷道,不過,屯田道在這張圖里已經(jīng)沒有了。
由于永豐倉相對于另一座糧倉——咸寧縣所轄區(qū)域內(nèi)的敬祿倉位置靠西,所以習慣上被人們叫作西倉,敬祿倉則被叫做東倉,在今東倉門附近。
根據(jù)《明清西安詞典》中介紹,在西倉的四條巷道中,西倉南巷因為地處永豐倉門前,所以曾叫做西倉門。1981年更名為西倉南巷。
西倉作為官府糧倉具體止于哪年哪月沒有確切說法,但是可以推斷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清末民國時期,它的使用情況應該有所變更。張教授認為,也正是因為西倉不再承擔官府糧倉之職,不需要像之前那樣的重兵把守,才為它周圍形成集市創(chuàng)造了條件。
名氣很響的西倉集市,一般認為始于清末。集市沿西倉四周的四條巷道展開,賣鳥賣蟲子的來了,賣藝雜耍的來了,剃頭賣小吃的來了,吆喝廉價商品的人來了……各色討生活的生意人讓西倉集市慢慢形成了氣候,熱鬧異常。
周四周日鳥友習慣到西倉“逛檔子”
如今,西倉集市仍延續(xù)著舊時的熱鬧,并保持著每逢周四、周日開市的傳統(tǒng)。
開市時,那里有花市鳥市魚市蟲市小商品市。西倉南巷、北巷、東巷、西巷四條巷道均擺滿密集的攤位,售賣內(nèi)容各有特色。其中,大名鼎鼎的西倉鳥市主要占據(jù)西倉北巷東段;西倉北巷西段是魚市;西倉西巷是鴿子市、三輪車市;西倉東巷有蟲市,也賣衣服鞋帽;南巷以小玩意雜貨居多。
在西倉集市中,又尤以鳥市最為著名。在西安,凡提及鳥市,必首推西倉。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西倉鳥市幾乎就是西倉集市的代名詞。那里也成為西安愛鳥之人必逛之處。不少人習慣把到西倉逛鳥市稱為“逛檔子”,但是大家卻說不清“逛檔子”這個特色叫法的由來。
有人說,是因為西倉集市中小攤相連,逛起來就像一個又一個隔檔,所以得名;有人說是因為很早以前攤主多是挑著擔子帶貨過來,“擔子”念著念著便諧音成了“檔子”;有人說“檔子”其實是上當?shù)囊馑?,是指原來那里賣的東西多,人也雜,挑選時不看清楚是很容易上當?shù)模贿€有人說,清代時那附近的校場每月要定期進行軍事操練,旗人愛玩鳥玩蟈蟈,當他們進入校場后,他們的跟班就幫各自主人提著鳥籠、揣著蟈蟈筒,在校場外等著,校場設置著柵欄,阻擋閑雜人等入內(nèi),久而久之,這道柵欄就被叫成“檔子”了。
不管哪種說法正確,反正百年來“逛檔子”這個詞是傳了下來,并延續(xù)叫開到了今天。
西倉鳥市名氣不只在西安
7月17日星期天,知道有集市,上午9點記者前往西倉。剛到廟后街,就見到三三兩兩的人提著鳥籠走過。從廟后街過去后,最先來到的是西倉南巷。從南巷口開始,密密麻麻的貨攤一個接著一個,本就狹窄的小巷子僅剩一條能走人的通道,平時在這些小巷子里穿梭自如的三輪蹦蹦車,此時也只能乖乖停在巷口,無法開進來了。順著南巷走到頭左拐是東巷。雖然東巷較寬,但此時它的通行狀況也好不到哪去,除了兩側的人行道上擺滿貨攤,路中央也被經(jīng)營者充分利用著。走在東巷,蟈蟈的叫聲不絕于耳。夏日正是路旁蟈蟈、蛐蛐的售賣旺季。
繼續(xù)往前走,與東巷北口相連的,便是著名的西倉鳥市了。八哥、畫眉、相思鳥……各種叫的上名、叫不上名的鳥類,各種大的小的鳥籠沿街擺開。
“相思鳥現(xiàn)在是啥價錢?”“有灰八哥給我留一只!”“畫眉膽小怕人,要把鳥籠罩起來。”走進鳥市,顧客的詢價聲、老板的介紹聲、鳥友的叮囑聲此起彼伏。在那里,只能隨著人流慢慢地移動,想快走兩步都是很難的。
83歲的翟恩富老人家就在西倉北巷。他介紹,除了大雨天,每到周四周日,清晨6點多,鳥市的攤主就陸陸續(xù)續(xù)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那里,擺好家當,等待雇主光臨。上午九十點,是鳥市上人最多的時候,人擠人、人挨人。下午五六點左右,游人漸漸少了,生意清淡下來的攤主們開始收兵回營,熱鬧一天的鳥市,慢慢告別喧囂,安靜下來。
不過,西倉鳥市并不是一直在今天這個位置的。翟老先生和其他幾位老鄰居回憶,解放前后,鳥市是在西倉南巷口,北巷里很安靜,并沒有鳥市,后來,鳥市才移到北巷,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鳥市還搬走過,搬到過兒童公園、大雁塔附近,但最終又搬回了西倉。
從跟幾位攤主聊天中記者得知,西倉鳥市里,從5塊10塊一只的普通小鳥,到會說話的數(shù)千元一只的鷯哥都有。西倉鳥市,已經(jīng)不局限在西安的名氣,還在甘肅、新疆、河南等外地許多鳥友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據(jù)一位攤主介紹,大多店主、攤主都做過外地主顧的生意,有的已經(jīng)是多次光顧的老主顧了,他們中既有當?shù)刈鲽B類生意的經(jīng)營戶,也有養(yǎng)鳥愛鳥的鳥友。遠道來的鳥友一般“逛檔子”的時間較長,有時一待就是一天,有的逛兩三次檔子才回。
沒有集市的西倉悠閑安靜
在平時,沒有集市的西倉是另一番景象。
順東西南北四條巷道走一圈,可以看到,昔日永豐倉的位置,仍被圍墻圍著,圍墻內(nèi),一半建起了居民住宅,一半用作軍事管理區(qū)。
少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去掉了喧嘩的叫賣聲,在路邊老槐樹、法桐、楊樹的掩映下,西倉顯露出居民區(qū)的悠閑與安靜。在東巷的中部附近,還坐落有一座西倉清真寺。
各條巷道里,前一天還熱火朝天經(jīng)營的成百上千的各式攤位蹤跡全無,鳥市一帶只剩下幾家鳥鋪還開著店門,但看上去顧客寥寥,門前樹上掛著的鳥籠也比開市時不知少了多少。對面家屬院門口的老槐樹下,是幾位悠閑的老居民。他們躺著躺椅、坐著板凳,搖一把扇子,拉著家常。路上行人不多,經(jīng)過的汽車就更少了,讓人不由得生出路怎么突然變寬了的錯覺。
路邊納涼的幾位老人告訴記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路的南側還有厚厚的土圍墻,土圍墻底座厚,上面窄,是過去倉庫的圍墻,后來才改造成磚圍墻。
路邊有一個售賣鳥食、魚食的小店,外面擺著許多種貨品,一袋一袋擺放整齊。這個小店基本能算作北巷里鳥市和魚市的大致分界處。店主是75歲的胡阿姨。雖然在那里做生意只有十幾年,但胡阿姨已經(jīng)在北巷住了五六十年,熟悉鳥市,更了解西倉。胡阿姨的愛人馬先生也算一位鳥友,愛逛檔子,喜歡養(yǎng)鳥,店門口籠子里那幾只鳥兒就是他的寶貝。對于這塊住了幾十年的地方,胡阿姨清楚地記得它的變化。胡阿姨說,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時,他們一家就住在路南的西安市面袋廠家屬院里。院子里是一排一排的平房,比較擠,夏天,人們都出來在路邊睡,“那會兒路很窄,又粗糙,全是疙瘩路,人行道上也是石頭瓦塊,我們就大致掃一掃,灑點水,然后鋪上涼席讓娃們睡,但是再怎么掃躺上去依舊硌得很,哪像現(xiàn)在又寬又平的。”
民間記憶
買鳥 換鳥 賽鳥
多少年來,每周四周日到西倉“逛檔子”,已經(jīng)成為85歲的張鳳信老先生的必修課。在那里,他不僅可以賞鳥買鳥,更可以結識鳥友,和他們交流養(yǎng)鳥心得,分享養(yǎng)鳥樂趣。
7月17日,星期天,中午11點左右,張鳳信老先生提著4個鳥籠美滋滋地準備離開西倉鳥市。這天上午,他用一只自己養(yǎng)了半年的黃雀,換了別人兩只小金翅,很是滿意。
張鳳信老人說,自己一直愛鳥,真正玩鳥有25年了。這些年來,住在北大街一帶的他,一般早上6點多至9點之間都要去革命公園、蓮湖公園或者北門外的環(huán)城公園遛鳥,但是每個周四周日就例外了,周四周日上午8點多,他的活動是到西倉鳥市“逛檔子”,這個習慣幾乎是雷打不動的,即便是鳥市搬到兒童公園的一段時間,他也追了過去。
在西倉,老人從最開始的“買鳥”已經(jīng)漸漸變?yōu)?ldquo;換鳥”。老人解釋說,“換鳥”其實是鳥友之間的一種玩法,因為時間長了,在西倉結識了許多志趣相投的鳥友,每次大家就把自己養(yǎng)的鳥兒帶來,互相欣賞,誰和誰有互相看中的,就可以彼此交換了??梢越粨Q的不止是鳥類,鳥籠之類的也都可以。張鳳信老人說,這些年里,他已經(jīng)記不清自己和鳥友換過多少次鳥了。
除了換鳥,西倉鳥市的鳥友們還有比賽項目。張鳳信老人介紹說,每年4月前后,大家就舉辦鳥類比賽,把自家的鳥兒帶出來,比比誰家的鳥兒長得好,誰家的鳥兒叫得好,得勝的還有獎品呢。
鳥市在爭議中存在
盡管西倉鳥市為人熟知,在鳥友心中更是位置超然,但同時,近年來因為一些負面消息這個繁鬧的集市也頗受爭議。
西倉鳥市由民間自發(fā)形成,沒有經(jīng)過正規(guī)的審批規(guī)劃,在方便人們的同時,存在占道經(jīng)營、非法經(jīng)營野生鳥類等問題。近年來,被多次整治。但由于種種原因,整治難度較大。西倉鳥市,還能否在人們需求與城市管理中找到平衡?
記者從蓮湖區(qū)城管執(zhí)法局了解到,按照城市管理規(guī)定,西倉鳥市占用了城市道路,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出行,屬于占道經(jīng)營,應該予以取締,執(zhí)法局曾對它進行多次整治。但是,整治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分析“難”的原因,主要由于西倉鳥市本身有其特殊性。西倉鳥市歷史根源深,不僅在眾多鳥友心里占有一定地位,就連許多普通市民對它也有一種情結,毫不夸張地說,在西安提到鳥市,人們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倉。西倉鳥市的存在,滿足了包括鳥友在內(nèi)的許多人的需求。
它存在,會給城市管理帶來問題;它取締,又會導致某種缺失。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解決這個兩難問題?為此,執(zhí)法局也在思考探索,本著服務于民的理念,希望能借鑒現(xiàn)行便民早市的形式,將西倉鳥市納入規(guī)范化管理,讓它在固定區(qū)域、固定時間里存在,同時讓開一定通道,既不影響城市環(huán)境,又能滿足市民需要。
同時,愛鳥的市民也希望,鳥市攤主能自覺凈化鳥市,不再售賣禁止交易的野生鳥類,讓鳥市真正成為賞鳥、愛鳥的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