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前一聲爆響 蘭州“握橋春漲”寂滅于歷史深

時間:2011-12-27 22:05來源:蘭州晨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講述人:張智 中國彩陶網總裁 蘭州歷史文化的研究者  

 

曾經何時,蘭州握橋如長虹臥波,如詩如畫。(翻拍)  

 

握橋曾經是蘭州最具有民間氣息的地方。(翻拍) 

 

  老蘭州人逛興隆山握橋時,會有種找著失散孩子的親切感。

  1952年,蘭州發(fā)生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蘭州人引以為自豪的握橋被拆掉了。一道橋梁消失了,一道讓蘭州人自豪了近600年的風景“虹橋春漲”也從此消失了。

  蘭州握橋,又名臥橋,修建在蘭州城西一公里處的阿干河上。1952年拆除時的實測得知,橋凈跨度22.5米,全長27米,橋高4.85米,寬4.6米,橋廊坡度20度。

  這座橋始建于唐代,明代永樂年間重建,清代由于戰(zhàn)火、洪水等原因,曾三壞三修。整座橋用圓木和方木縱橫相間壘起,層層向河心挑出,每層挑出數米,縱向圓木的前端稍向上挑起,以便承受橋梁受壓變形后能平直而不是向河心凹曲,兩頭向河心靠攏到相距五六米時,用木簡支梁搭成橋,因為整個造型像兩手相握故此人們又稱之為握橋。

  整座橋由28根朱紅大柱組成橋廊13間,中間3間,兩側各5間,橋頭修建有亭子,四角飛檐,頂上覆蓋有黑色的琉璃瓦。東亭前額“空中鰲背”,陰額“彩虹”;西亭前額“天上慈航”,陰額“新月”。

  由于橋身隆起,如同一道美麗的彩虹,所以人們把橋稱之為“虹橋”。

  握橋究竟為何被拆,12月12日,長期致力于蘭州歷史文化研究的張智先生給我們講述了蘭州握橋拆除的故事。

  

 

  水車博覽園的握橋只得其形,算是對歷史的緬懷吧!

  

 

  “人們喜歡《金城攬勝圖》,是它在有限的空間里留住了當年的蘭州,留駐了當年蘭州人的生命狀態(tài)。”(翻拍)

  曾被誤讀的風景

  說起握橋,就不能不說蘭州雷壇河。雷壇河是蘭州阿干河的下游。阿干河源自馬銜山,沿途匯集了馬坡、銀山、鐵冶、阿干、石佛溝、后五泉等眾多支流,在白云觀西側流入黃河。

  阿干河流程短,只有44.6公里,然而它的水量并不小。在我的記憶力,阿干河的水大得很,可以用“水勢洶涌”來形容,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時,雷壇河上還有不少的水磨坊。

  解放前,蘭州八景,其中一個景點名叫“虹橋春漲”,說的就是握橋一帶的風光。這個風景就是雷壇河河水形成的。每年春末夏初,雷壇河上游馬銜山、阿干鎮(zhèn)一帶海拔比較高的地方開始冰雪融化,結果引發(fā)了山洪暴發(fā),滾滾河水攜帶者冰塊奔騰而來,在握橋這里匯集,河水激流四濺,冰塊相互碰撞,聲音震天,水汽升騰,遠遠看上去握橋好像在云霧中一般,有些如夢如幻的感覺。

  明代就有人寫過詩,萬歷年間荊州俊曾任臨鞏兵備道,他寫了一首詩,名叫《浩亹春漲》“塞外春融消積雪,浩亹千里猛回頭。天涯砥柱于何覓?二月狂瀾未可游。”

  其實,歷史上浩亹河指的是大通河。明清時期,人們不了解情況,將發(fā)源于興隆山的興隆峽河誤認為是浩亹河,又將源于馬銜山的阿干河也誤以為是浩亹河。因而,明代所說的“浩亹春漲”和清代所說的“虹橋春漲”是同樣一處風景。 (責任編輯:鑫報)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