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絲路”之天水尋源

時間:2013-09-17 08:33來源:華夏文化傳播網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到天水的這兩天,一直在下雨,忽大忽小,似斷又續(xù),給我們的采訪帶來不少困難。我們不禁嘆道:天水果然名副其實,天上的水就這樣淅淅瀝瀝地不停地往下流!我甚至想當然地以為,"天水"這個名字可能來自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名句。


  可我們都錯了。


  天水的同志說:"哪是呀,今年天一直旱著,就這幾天下了點雨!"


  這不是嘛。昨天我們下榻的賓館就在大名鼎鼎的渭河旁,而渭河是干的;今天我們住在秦安縣,聽說秦安縣的領導為了保證我們一行人的用水,很費了一番心思。供應全縣城用水的21口水井,干涸了13口,余下的8口水井水量也很少,根本無法保證縣城3萬多人的用水,只在中午和晚上才定時供應一段時間。


  "天水"入渭,渭水東流匯入黃河。天水與黃河有關,但"天水"這個名字并非來自詩人李白的"黃河"名句。"天水"之名漢代即有,與李白隔著好幾百年。盡管后來人們考證,李白也是天水人,所謂"天下李姓出天水"也。


  我在一本《天水史話》的小書中看到這么兩條記載:一是《水經注》上說:"上(圭阝)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龍出,風雨隨之,故漢武帝改為天水郡。"一是《秦州志》記載,"郡前有湖,冬夏無增減,故有天水之名。"


  無論天水這個名字怎么來的,但"天水"的確是個非同尋常的好名字,它神奇,超拔,富有詩意,給你諸如純凈、圣潔、豐沛等等美妙的感覺,以及"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動感氣勢。


  其實"天水"這個名字還有著更為深刻的意蘊。秦嶺是長江與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天水大小河流90多條,也分屬這兩大水系。流入黃河的渭河,較大的支流有漳河、榜沙河、葫蘆河、牛頭河等;流入長江的嘉陵江則收編了西漢水、永寧河、紅崖河等。


  一塊土地,同屬華夏兩大河流和這兩大河流所代表的文明體系,這并不是自然地理上的無意義的巧合。相反的卻對整個華夏文明的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時至今日,人們對這種影響有著愈來愈多的認識,天水,一個被歷史的煙霧掩蓋了很久的地方,即將閃射出熠熠光華。


  大地灣


  大地竟然有灣嗎?大地又如何有灣呢?如果有,它在哪里?


  一位農民伸手指了指一塊黃土斷崖:就在那里。


  在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5公里處的五營鄉(xiāng)邵店村東。


  那里是清水河南岸一片黃土高坡,上下都是梯田,梯田里長著茂盛的莊稼。


  清水河是葫蘆河的支流,葫蘆河是渭河的支流,渭河是黃河的支流。


  大地灣是一處距今7800年-4800年的史前遺址。這是個什么概念呢?這么說吧,它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遺址,比廣為人們所知的河南澠池仰韶村和陜西西安的半坡村遺址都要早,也就是說,這里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


  過去我們一般都認為,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要靠東一些,天水,實際上已經是初期華夏文明的邊緣地帶。華夏文明在中心地帶發(fā)育之后,向四方,包括天水在內的中國西部地區(qū)輻射。


  大地灣遺址的發(fā)現(xiàn),證明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區(qū)域比以前所估計的范圍要大得多。大地灣遺址可能不是它的唯一的中心,但起碼是中心之一。


  中國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說,大地灣遺址是"中國原始社會的小太陽".


  大地灣遺址覆蓋在清水河谷南岸110萬平方米的黃土崖坡上,考古人員幸運地找到了這片遺址的中心建筑。


  這是一座大型房址,前后墻各有8根巨大的圓形木質立柱,外表敷有厚厚的泥層;房屋中心還有兩根更高更粗的大型圓木立柱,立柱半徑達半米。房間數(shù)量一共有9間,專家們說,中國皇宮的建制形式可能就來源于此。


  更令考古工作者驚嘆的是,地面竟然有原始水泥涂抹過。這種"原始水泥"強度可達現(xiàn)代的100號水泥,處理后的地面光滑如鏡,堅硬如石。


  5000年前的水泥,你能夠想象嗎?


  大地灣人不禁有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還有著驚人的審美能力。這既體現(xiàn)在他們建造的高大、舒適、漂亮的房子上,還體現(xiàn)在他們制造的各種各樣的精美陶器上。


  這哪是用來盛飯、用來汲水的實用品啊,它們分別是美妙絕倫的藝術品---造型奇特,色彩神秘,圖案抽象,簡潔、流暢、對稱,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美感!


  有一個人頭形品口彩陶瓶,高32厘米。人頭形口塑有清秀的五官,整齊的劉海,微微翹起的鼻翼,稍尖的下巴,表情非常生動,整個一個東方美人。紅色的瓶身以優(yōu)美的弧線為輪廓,由深色的弧線三角紋和柳葉紋組成生動流暢的圖案。如此造型優(yōu)美的瓶子,讓人望上一眼一輩子也難以忘懷。


  這些披頭散發(fā),赤裸身體僅僅圍著一塊動物毛皮用來遮羞的我們的先人啊,這些每天追逐著動物,經常食不裹腹的我們的血液源頭啊,你們哪來的這么偉大的藝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那么簡陋原始的生活狀態(tài)下,卻源源不斷地隨便一弄,就弄出讓你5000年后的子孫崇拜不已的杰出作品?你們隨心所欲、漫不經心的制作,竟成了你們的子孫永遠也無法超越的藝術和生命法則,我們怎樣才能得到你們那種規(guī)天則地,游刃有余的生命活力呢?


  伏羲伏羲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國人喜歡歷史,喜歡完整,什么事都愛從頭說起,于是,這句話便成了一句口頭禪,甚至成為中國人思維方式的一種表征。


  可是細究起來,你知道"三皇五帝"是誰嗎?


  如果不是這次到天水參觀了伏羲廟,我也說不上來。按通行的說法,"三皇"為伏羲、燧人、神農;"五帝"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關于伏曦名字的含義,有人解釋說:"伏者,別也,變化;戲者,獻也,法也。伏戲始別八卦,以變化天下,天下法則,感伏貢獻,故曰伏戲也。"也有人解釋:"羲"和"曦"相通,表示"日",而"伏"和"父"音相近,表示男性,所以伏羲是"父羲",也就是"太陽"的意思。


  據(jù)史書自古以來眾辭一致的記載,伏羲生于成紀,也就是今天的天水。中國人以12年為一紀,而伏羲的母親懷孕12年才生下伏羲,因此他的出生地被稱作"成紀",成紀也就是天水,也理所當然成為"羲皇故里".


  其實,伏羲并不一定確有其人,他只是一種歷史轉折時期或某個民族部落的代表。但史書將伏羲的出生地定在天水,說明華夏文明走出鴻蒙可能肇始于天水。


  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是呼應了大地灣遺址的考古發(fā)現(xiàn)?


  而天水的伏羲廟,有兩座,一建于金代,已歷時800余年;一建于明代,也有500多年的歷史。我們去的明代伏羲廟位于天水市西關,古柏參天,濃蔭蓋地,果真有些與眾不同的肅穆氛圍。大門的牌匾上寫著"與天地準"幾個剛勁有力的大字,走進大廳,立有一碑,正面是當代書法家舒同題寫的"羲皇故里",背面則是唐代史學家司馬貞在《三皇本紀》中的一段文字:


  "太(白皋)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犧于成紀。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造書契以代法繩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 結網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犧氏。養(yǎng)犧牲以庖廚,故曰庖犧。有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作三十五弦之瑟。"


  這段引文較長,但把散落在史籍中的有關伏羲的事跡都說得比較完全了,所以照錄于此,總起來說,伏羲對華夏文明的初成有7大貢獻,所謂始作八卦,總結出對立統(tǒng)一的陰陽八卦思想,構成了中華民族認識世界的獨特思維方式;發(fā)明漁獵工具,開創(chuàng)原始畜牧和漁業(yè);制嫁娶之禮,結果"男子雜游,不媒不聘"的血緣雜婚階段;另外還有造書契,作歷法,改進取火方法,給人類帶來音樂等等。


  伏羲伏羲,一個傳說中的虛幻人物,為我們帶來了一個虛幻的動物"龍",和一個現(xiàn)實的龍的文化;而大地灣現(xiàn)實的原始祖先又給我們帶來了現(xiàn)實的生活方式和虛幻的審美原則,于是,華夏文明的曙光初現(xiàn)了。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新聞
  • “重走絲路”之 眾神之窟
  • “重走絲路”之眾神之窟(上)
  • “重走絲路”之雄關漫道
  • “重走絲路”之功名只向馬上取
  • “重走絲路”之金張掖
  • “重走絲路”之天馬歌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