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遠浮橋
攝于1902年。從圖中可看出當時橋上行人如織,十分繁忙。圖右城樓應為當時的蘭州內(nèi)城西門。
是怎樣把浮橋架設在波濤洶涌的黃河之上的呢?
第一次建橋的情況因沒有文字記載不清楚,但根據(jù)以后每年冬拆春建的情況,以及其他一些文字的記載,可以知道建橋的大致情況是這樣的:每年冰解時搭橋,需人數(shù)百,或在岸,或在舟,或乘皮筏。巨繩系舟從上游緩放,舟系大筐四五個,在筐內(nèi)盛滿石子,等到舟漂到恰當?shù)牡胤?,立即把盛滿石子的筐拋到河中,舟在河中穩(wěn)定后,即刻用麻繩和鐵纜交結,如此一一牽綴而橋成。
浮橋“用巨舟二十四艘橫亙河上,架以木梁,柵以板,圍以欄,南北兩岸鐵柱四,木柱四十五,鐵纜二,各長一百二十丈(等于橋長--編者注),棕麻,革繩各相屬,冬拆春建”(《甘肅新通志》卷九)。
那么,浮橋又是如何固定在河面上的呢?
根據(jù)史書記載,建造浮橋時,宋國公和衛(wèi)國公先后共鑄了四根粗大的鐵柱(即今天所稱的“將軍柱”,現(xiàn)黃河中山橋南岸所矗立的鐵柱即是)豎立在黃河兩岸,用以系拴一百二十丈的鐵纜,以固定浮橋。鐵柱長一丈八尺,重數(shù)噸,柱上鑄有年號和鑄造人姓名。
據(jù)清初劉于義在《河橋記》中記載:“又考《臨洮府志》:‘浮橋兩岸鐵柱四,各長二丈,一落河底,鐵盤尚存。’今查所存三柱,在河東岸者有二:其一上鐫‘洪武五年,歲在壬子,不著官爵,考之,洪武五年統(tǒng)兵平定河西者為宋國公馮勝,此必馮國公所建也;另一上鐫’洪武九年,歲次丙辰,八月吉日,總兵衛(wèi)國公建斯柱于浮橋之南,系鐵纜一百二十丈‘,斯乃國公鄧愈領兵征西番時所建也。至西岸所存一柱,亦系衛(wèi)公所建,但云建斯柱于浮橋之北,其余年月官爵鐵纜字數(shù)與南相同。而宋公之一柱已亡矣。”
關于所亡失的一鐵柱,是在明朝末年,因河水泛濫,沖垮了北岸,宋公所鑄的這一鐵柱就沉入了水底。直到清末道光二十年(1842年),甘肅總督布彥泰才又補鑄了一柱。1909年黃河鐵橋建成,鐵柱被埋于河灘下。1953年,在擴建黃河北岸道路時,挖出了埋于地下的兩根鐵柱。一根上可見到“蘭州衛(wèi)指揮王鎮(zhèn)臨洮府通□□判”及“衛(wèi)鎮(zhèn)撫袁昶百戶郡縣□□……”等字的款式。1958年,又在河灘積沙里挖出一根鐵柱,柱上鑄文仍清晰可辨:“洪武九年,歲次丙辰,八月吉日,總兵衛(wèi)國公建斯柱于浮橋之南,系鐵纜一百二十丈。”完全證實了史書的記載。這根鐵柱原藏于甘肅省博物館,現(xiàn)移于中山橋南的鐵橋紀念亭。另兩根鐵柱在1958年大煉鋼鐵中被毀了。
鎮(zhèn)遠浮橋建成后的管理,據(jù)《甘肅新通志》記載:“國朝因之。橋事舊系蘭州同知專司,乾隆三十六年裁缺。四十二年,設縣主簿司之,道光三年裁缺。建拆修補歸縣報銷,木植由洮州廳購運,工料銀兩由蘭州府征收稅項開支,其抽收木稅、巡查夫役等專歸府經(jīng)歷管理。”雇請水夫30人,專門負責浮橋的安全。他們“晝夜巡視,以防不虞”.水夫除食宿,每歲給銀12兩。
明初建浮橋時,造船二十八只,常用二十五只,備用三只,為河水漲時的備用船。以后到了清朝康雍時期,為了節(jié)省費用,兩次減舟,河舟成了二十只,結果七年之間,浮橋兩次毀壞。特別是雍正八年(1730年)六月那一次,河水大漲,河橋被沖斷,損失慘重。為了避免再次受損,時人劉于義在《河橋記》中建言:“夫七年之間兩遭決壞,費財勞人,不可不尋經(jīng)久之法……考《蘭州志》有前明衛(wèi)守備李進《改修河橋記》云:’洪武初,原用二十四舟,后守備苗旺以造舟費大,乃于兩岸甃出埠頭,減去二舟,只用二十二舟,埠頭水急,將舟沖激流蕩,每多損壞,雖云惜費,反致重費。正統(tǒng)乙丑,奏請退修埠頭,增造二舟,以復其舊。于是,河東水緩,而舟咸無沖激之虞,庶為永遠之計??趾笾厮雇琳吣科淞x,復欲減造
舟之費,以蹈其弊,故刊石志之。‘夫減去二舟尚為不可,況今之浮橋減去四舟,只用二十舟。是碼頭益出,水益湍激,宜乎屢被損失,勞費不貲。”
明初,建浮橋時,橋之南離蘭州城墻八十步處新筑小城一座,周圍有數(shù)丈,中間設幾道門盤問過往行人。小城上建樓,東西有幾間是辦公的地方。橋門西邊又建了一座祠宇,以奉河神。橋北因山為城,延袤二百丈,東西置門,建樓其上,又創(chuàng)漢壽亭侯祠。橋門內(nèi)外有楊廉所題“鎮(zhèn)遠橋”三個大字。后為了給外商提供方便,在城北鎮(zhèn)遠門外建“萬國梯航坊”.橋南有“中流盤石坊”,又曰“天下第一橋”.《皋蘭縣志·橋津》載:“西北出鎮(zhèn)遠門,有萬國梯航坊,西為望河樓,樓北檐有匾額曰’萬里黃河只一橋‘.橋南中流盤石坊,又曰’天下第一橋‘.登白塔山俯視,橋蜿蜒水面,致可觀也。”無疑,蘭州黃河浮橋的建成,是一大歷史進步。遠者如明初的馬文升所言:“陜西之路可通甘、涼者,惟蘭州浮橋一道,敵若據(jù)此橋,則河西隔絕,餉援難矣!”可見浮橋的建成,對改善西北交通和鞏固西北邊防作用巨大;近者,浮橋的建成對蘭州地區(qū)黃河南北兩岸的交通與經(jīng)濟的交流也起著巨大的作用??梢钥隙ǖ卣f,與過去靠木船、筏子渡河相比,那就不知方便多少倍了。交通的便利必定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到清朝時,黃河北岸便出現(xiàn)了許多酒樓,十分繁華。旅者坐在酒樓里,開窗臨水,南望城郭,林樹如畫,風景怡人。
鎮(zhèn)遠浮橋不僅促進了蘭州的經(jīng)濟發(fā)展,而且對當時西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有巨大影響。難怪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他的《中國古橋技術史》中引用了清代王光晟《冰橋行》中的詩句“天下神橋此第一”來形容鎮(zhèn)遠浮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