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晚年天倫之樂
南京電信局有一個"軍話專用臺",專門接轉總統(tǒng)府、國防部等要害部門的電話,共有九名工作人員,其中七人為中共地下黨。蔣介石之"用人不疑",與毛澤東"保持高度警惕性"之風格迥然不同。蔣的特點被周恩來、董必武等抓住,特別為他和他所重用的部屬胡宗南等量身定做了一些情報人員,派在他們的身邊。雖有國民黨情治人員的多次舉報,蔣和胡宗南等對彼等的信任仍不改變,參謀次長劉斐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據(jù)長期擔任蔣介石醫(yī)官的熊丸透露:"我記得那時總統(tǒng)在黃埔路官邸設地圖室,地圖室三巨頭是總統(tǒng)、周菊村與劉斐(為章),三人在南京指揮徐蚌會戰(zhàn)……那時大家都覺得奇怪,為什么蔣先生下的命令共方都知道……后來大家都認為劉為章十分可疑,蔣先生卻都聽不進去,也沒人敢直接告訴蔣先生,故直到最后證實這點時,蔣先生連想都沒想到。"陳誠去臺后非常后悔,他說本來是商定由薛岳主持徐州方面的,就是因為劉斐"挑撥離間,才換了人".
正是因為有劉斐等潛伏在國民黨核心部門,為中共提供了重要的情報,還有長期潛伏在國民黨軍中的韓煉成、何基灃、張克俠、廖運周等,都是帶兵的重要將領,他們和解放軍里應外合,一到關鍵時刻,或陣前起義,或誘國軍進入解放軍包圍圈,蔣怎能不???
敗走臺灣不恨毛澤東恨老美
民國將亡,人心渙散,大勢已去,蔣不是恨毛澤東,而是一恨美國,二恨桂李。蔣責美袖手旁觀,不救他。1949年1月31日,他在日記中寫道:此次革命剿匪之失敗并非失敗于共匪而是失敗于俄史(斯大林),亦非失敗于俄史而是失敗于美馬(馬歇爾),"美必后悔莫及而馬歇爾須負全責".蔣自欺欺人地認為,如果他不是被逼下野,中共就不會獲勝,所以他在1949年5月的《上月反省》中大罵:"桂李投機取巧爭權奪利寡廉鮮恥忘恩負義。"
當然蔣介石也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的過失所在:1949年2月1日,蔣介石在故鄉(xiāng)溪口寫道:"為政二十年對于社會改造與民眾福利著手太少,而黨政軍事教育人員,更未注意三民主義之實行,今后對于一切教育,皆應以民生為基礎。亡羊補牢未始已晚也。"到該年年底,蔣介石在臺北草山的革命實踐研究院曾總結出國民黨軍隊失敗的原因:"我們此次失敗,并不是被共匪打倒的,實際上是我們自己打倒了自己。"因為"我們的軍隊"是"無主義、無紀律、無組織、無訓練、無靈魂、無根底的軍隊","我們的軍人"是"無信仰、無廉恥、無責任、無知識、無生命、無氣節(jié)的軍人".
蔣介石是時代的落伍者
蔣介石是黨國的重心,以一人領黨、政、軍,他對國民黨的軍事失敗當然要負最大的責任。蔣是過渡年代人物,他的主要活動年代在二十世紀,這使他的言與行都有了若干現(xiàn)代色彩,然而他卻保留了大量宋明儒修身齊家的傳統(tǒng)思想。到了二戰(zhàn)后,他仍堅持把西洋"科學方法"與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結合起來,甚至"對牛彈琴"般要求他的那些世俗化的文武官員"必須皆有哲學與修養(yǎng)基礎,能以圣賢自期,而以英雄之魄力以實現(xiàn)圣賢之宗旨".他教育他的部下,他說軍事教育應以"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為中心,這句話,他從黃埔軍校,一直講到重慶,再講到大失敗之后的臺北。由是觀之,在尚力又尚智謀的現(xiàn)實世界,蔣之落伍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