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洋人廣州“逛花市”的秘密

時間:2014-02-22 08:24來源:科技鑫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賣花圖

 

清代廣州外銷的通草畫賣花圖

 


  廣州素有“花城”之美譽,市民春節(jié)逛花市、平日逛公園,這些休閑娛樂習慣自古有之,且不為本地人獨享。


  清代居住在廣州洋行區(qū)的外國人不能入城,能到花地灣、荔枝灣、海幢寺等地逛花市、逛公園已是很令人雀躍的事情,就算全程要有官府指派的通事“監(jiān)視”,也沒有影響他們游玩的興致。


  但根據(jù)美國科學史家范發(fā)迪的《清代在華的英國博物學家》記載,這背后還有不為人知的、洋人偷運動植物標本和種子回國的大秘密,以及洋人與本地民眾時而沖突、時而合作的故事。


 

中國園藝:洋人渴求的神秘花園

 


  十八九世紀的歐洲人熱衷園藝,他們從來華傳教士的描述中得知,中國人的花園不僅有別具風格的建筑布局,還充滿奇花異草,因此好奇狂熱,想盡辦法獲取來自中國的花卉。例如十八世紀末,耶穌會教士把在中國收集到的大量植物和種子運回法國栽種。


  英國人也不甘落后,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著名的英國植物學家、皇家植物園園長班克斯。他不僅在1792年馬嘎爾尼使團、1816年阿美士德使團的來華人員中安插園藝師暗中考察,還通過與東印度公司的私人關(guān)系,安排自己的工作人員到廣州收集情報和動植物。同時,也為他的妻子收集中國瓷器。


  于是,各國洋人在閑暇時間收集動植物蔚然成風:有的把新奇漂亮的植物活株,或無聊捕捉到的昆蟲標本互相饋贈;有的把新發(fā)現(xiàn)的動植物送給班克斯在華的聯(lián)系人,希望用自己的名字為新發(fā)現(xiàn)的動植物命名;有的則成為業(yè)余的動植物學家,例如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茶師里夫斯、醫(yī)生利文斯通、英國鴉片販子比爾。


  當然,他們不允許在廣州城中隨處走動,必須依靠本地人的幫助,才能窺見中國這個“神秘花園”的一隅。


 

賣方市場:洋人與廣州花農(nóng)

 


  洋人除了依靠行商從內(nèi)陸帶回標本、觀察洋行園丁的種植流程、聘請中國畫師描繪動植物圖,更多的是親自去花地“逛花市”,覓得心頭好。而本地花農(nóng)對接待外國顧客一點也不陌生,還會用廣式英語招攬外國客人。


  例如,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廣州花地灣有一個名叫阿成(Aching)的花農(nóng),他打出一塊廣告招牌,上面用英文寫著:“阿成出售各種果樹、開花植物和種子。”


  但是,這個老花農(nóng)在英國人中間早已“聲名狼藉”,因為他賣的種子運回英國后,無論怎么栽培都不發(fā)芽。洋人開始懷疑他預(yù)先煮熟或者處理過這些種子,以保護商業(yè)利益。


  一個英國商人為了解開中國種子的謎團,就去拜訪阿成,請他示范如何選取種子并包裝出口。然而,在觀察了整個過程之后,他認為阿成沒有使壞,種子不發(fā)芽的癥結(jié)只能歸為長途運輸?shù)膯栴}。


  另外,當時精明的廣州花農(nóng)知道洋人對植物需求很高,經(jīng)常賣得很高的價錢。有一名英國園藝師記錄:洋人在花地“買了很多種子,整整齊齊地包在搶眼的黃紙中”,但當他查看那些種子時,就發(fā)現(xiàn)種子的定價過高。


  但是,洋人跟花農(nóng)的交易有增無減,在頻頻“被宰”之時,洋人還留下頗有阿Q精神的記載:“中國對花卉的狂熱更甚于歐洲”,“當?shù)厝藶榱讼矚g的植物的優(yōu)秀品種,花上100銀元也不在乎”,比如墨蘭,“而其實墨蘭根本算不得什么稀罕植物”!可見,當時的廣州花市,完全是個賣方市場。


 

天生的科學家:小孩采標本

 


  洋人與本地人打交道時并不是總處于下風,他們在采集標本時也找到一批有趣的合伙人--本地小孩。一個英國博物學家亞當斯在他對中國沿海地區(qū)的科學研究報告中寫道,“小孩子在搜尋標本的時候就像科學家一樣熱切”,“是我最好的合伙人”.


  這是可以理解的。小孩子喜歡收集樹葉樹枝為玩具,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甲蟲、青蛙、蟋蟀和其他許多難找的小動物的藏身之處,他們亂搜亂翻起來也毫無顧忌。他們喜歡上躥下跳,還喜歡動手剝樹皮、挖泥土,甚至連牛糞都不放過,全得掰開來看。


  而且,在當時的中國,這種鄉(xiāng)下小孩到處都是,只要給他們一點錢,幾十個小孩子就會一哄而上,紛紛跑到池塘邊、田野里、樹林中,回來的時候總可以帶回各式各樣奇怪而漂亮的標本。


  這些中國的“小科學家”邊干邊玩,不會想到自己已經(jīng)為西方動植物科學研究作了貢獻。當然,少年不知愁滋味,他們也不懂得這些給他們帶來動手樂趣和少許零花錢的外國人,背后的動機到底是為了打發(fā)時間、科學研究、還是資源掠奪。


  在鴉片戰(zhàn)爭以后,洋人的活動范圍不再局限在廣州,各國商人、傳教士、領(lǐng)事官,在全國多地也有從事園藝情報收集和動植物走私活動。


  過去對考究中國園藝的閑情逸致和鉆研精神淪為了殖民掠奪的幫兇,早期來華洋人與民間大眾歡喜冤家式的有限交往,淪為了不共戴天的民族矛盾。如今新春伊始,期盼國內(nèi)外友人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穩(wěn)定,才能年復(fù)一年地游園賞花,共創(chuàng)繁華。


  據(jù)《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陳冬梅)
>相關(guān)新聞
  • 清廉的民國廣州市長林云陔
  • 調(diào)查廣州文革“吊勞改犯事件”
  • 蕭紅墓曾在香港遭嚴重破壞
  • 美國首艘行至廣州商船曾叫“中國皇后號”
  • 東吳孫權(quán)分拆交州 “廣州”地名歷史首次出現(xiàn)
  • 廣州人城隍廟里打地氣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