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
董洪先生說,天馬在漢代具有崇高的政治象征意義。漢武帝為維護和加強自己的統(tǒng)治,極力敦促臣民向“天馬”神祗頂禮膜拜,在全國掀起了“馬圖騰”的熱潮。其實,天馬自古以來就是河西走廊土著居民崇拜的圖騰。
在東漢雷臺出土的這一批青銅車馬中,自是以居首帶頭的這匹被命名為“馬踏飛燕”的銅奔馬最為著名,堪稱是這一時期馬的絕妙寫實杰作,在中國的雕塑史上亦是不朽之作。它不但是結(jié)合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對外的綜合表現(xiàn)與呈現(xiàn),更重要的是它源于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shù)杰作。無論如何這批沉睡大墓底下,默默保疆衛(wèi)土、護衛(wèi)主人的銅奔馬儀仗隊,都使世人留下了無限的贊嘆。“馬踏飛燕”以其杰出的藝術(shù)成就,成為中華民族藝術(shù)寶庫中一顆璀燦的明珠。而它那勃發(fā)的雄姿千年不變,給觀賞過它的每一個現(xiàn)代人注入了強勁的活力。
銅奔馬身世
1969年9月,銅奔馬在甘肅,武威雷臺一張姓東漢將軍墓出土。
1971年,經(jīng)郭沫若舉薦,銅奔馬運抵北京展出,引起史學(xué)界極大震動。
1973牟,外交部長陳毅決定讓銅奔馬赴世界各地展覽,轟動世界。
1984年,國家旅游局正式將銅奔馬定為中國旅游標志圖形。
1986年,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武威市將銅奔馬定為該城市城標。
1999年9月,銅奔馬出土30周年國際研討會在蘭州召開。
奔馬研究的七大謎團
1、銅奔馬蹄下的鳥究竟是什么鳥?
2、銅奔馬出土的準確日期究竟是什么時候?
3、與銅奔馬一起出土的儀仗車馬俑原來究竟是怎樣排列?
4、與銅奔馬-起出土的錢幣究竟有多少?
5、與銅奔馬一起出土7枚“四出五株錢"究竟是什么時候鑄造的?
6、埋藏銅奔馬的漢墓中究竟有幾位墓主?
7、銅奔馬身上銘刻的“冀張君”究竟是誰?
奔馬墓主及作者之考證
在銅奔馬出土的20年間,史學(xué)界對其設(shè)計制造者,莫衷一是,一直不能認定。直到1989年,甘肅武威的兩位青年文物考古工作者董洪、白明,經(jīng)過實地考察和深入研究,終于認定南陽析縣(今南陽市西峽縣古稱析縣)人張江是國寶“馬踏飛燕”的設(shè)計創(chuàng)制者。
他們首先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出土的奔馬上有銘文記載著墓主人姓“張”,曾任太守之職。然后考查文獻資料,進行分兵析:東漢時,太守為二千石官爵。據(jù)《后漢書》記載:“中二千石歿后,賜墓葬鋪地錢二萬。”而墓主人張某的鋪地錢卻有28000枚。再加上剛出土?xí)r混亂中流失的,就有了二萬枚以上。顯然墓主人的官司爵大于太守,應(yīng)為候王之爵。他們進一步查閱清人張澍所著《涼州府志備考》,其中所記東漢時期在涼州任職的唯一“候”兼太守就是張江。他被封為南陽析候--“析”即析縣,今西峽縣的古代名稱。他們另據(jù)銅奔馬銘文及《通志》所載,知道張江當時為“左騎千人”兼張掖長。涼州自古為軍事要塞,西羌人攻打涼州,須經(jīng)張江戊守的張掖峽口。他因奮勇抗敵,保疆有功,被封為“破羌將軍”--這與墓穴出土的銀印“破羌將軍”相吻合。
張江原籍不在析縣,僅憑他被封為南陽析候,就斷定其為南陽析縣人,證據(jù)尚不充分,也難自原其說。他們又查閱大量資料,從《后漢書》中發(fā)現(xiàn)一段記載:“析象,字伯式,廣漢人也,其先張江者,封析候。”該文未,對張江有一條注釋,是:“張江為武威太守,因軍功,封南陽析候,因氏焉。”這兩處記載,不僅證明了兩位考古工作者的考證完全準確;而且“因氏焉”三字,確鑿無誤地說明:張江因為被封為析候,于是把析縣作為他的家鄉(xiāng)里籍,子孫后代在此繁衍不絕。他的后人--析象,字伯式,干脆以“析”為姓,連其先的“張”也不帶,更為奇絕的說明,張江--馬踏飛燕的創(chuàng)制者是今南陽市西峽人。
前文說,國寶“馬踏飛燕”是從張江墓中出土的。而墓主的隨葬品,未必就可以說是他制作的。關(guān)于這一層,兩位青年考古者有比較明確的論述。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