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涼州張掖盛產(chǎn)銅,涼州的冶鐵技術也達到相當?shù)乃健9?0年,張江由武威太守被封候后,為表達效忠漢明帝的知遇之恩,受到西漢東門京和東漢馬援將軍進獻“名馬式--銅馬法”的啟迪,便打算為明帝鑄造銅馬貢品。當時祟尚《易經(jīng)》,張江對《易經(jīng)》也有深刻的研究。他就仿照易象太極圖,以河西馬獨特的對側步為姿勢,定“乾”;以涼州產(chǎn)肅肅鳥(此鳥狀如燕,稍大,足短,其羽如虹,高首修頸,飛速如神行電邁)為原型,秦時飛廉(風神)為恣態(tài)定“坤”;將太極圖中的白魚演變?yōu)榘咨C肅,黑色演變?yōu)榍嗌~奔馬。確定了中心意旨,喻“乾坤輪回,小弱勝強。”啟示明帝效漢高祖,重振雄風,打垮匈奴與羌敵。河西馬一蹄著鳥,三足凌空的姿勢,充分顯示了天馬行空,氣勢奪人的雄姿,與輕盈翱翔的空靈境界。因而當此銅奔馬送到京城洛陽時,明帝十分喜愛,特迎置于平樂觀,史稱“涼州貢馬”。不幸的是,此銅馬后為董卓所亂,攻陷京城時所毀。后人惋惜不及。不想昔日張江鑄兩套銅奔馬。一套進奉,一套自留欣賞。死后私置墓穴中。今日出土,成為光照古今中外的國寶,也是我西峽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的寫照。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