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失落的蘆陽

時間:2013-07-10 23:48來源:大西北網(wǎng) 作者:童微 點擊: 載入中...

  蘆陽離蘭州不算遠,不過對我而言卻并不熟悉。


  天陰沉沉的,車在悶熱中等待著雨的到來。


  雨終于來了,我也來了,蘆陽!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次探索之旅,姑且權(quán)當一次古鎮(zhèn)旅游吧。


  踩著泥濘的路,迎著雨后的風,在向?qū)У闹敢?,我開始了今天的行程。


  曾在蘆陽鎮(zhèn)文化站工作過的黃龍云老師是我們今天的向?qū)В軣崆?。也許是因為我們的到來和尋找,黃老師每到一處地方,都要默默的看上半天。


  與幾十年前的蘆陽相比,今天的這里落寞了許多,除了祖先遺留的古跡尚能吸引三三兩兩的游客外,很難看出這里曾經(jīng)是一座繁華的縣城。這一點從黃老師的眼神中便可得到答案。


  眾里尋他千百度


  一座小鎮(zhèn),往往因為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歷史遺存而被后來者肅然起敬,也會因為曾經(jīng)的車水馬龍和如今的安靜沉寂讓過來人感慨萬千。蘆陽屬于后者。


  1932年景泰縣成立至1978年縣城遷移的46年間,蘆陽一直是景泰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可謂人杰地靈,物華天寶。它曾經(jīng)以一座“縣城”成就了它的古老、它的富足、它的輝煌、它的喧囂以及如同那早已讓人遺忘的蘆葦、河塘、湖水般的寧靜。


  蘆陽緣于蘆葦多,湖水多,黃羊多,因此諧音取名蘆陽。蘆陽,古名“蘆塘湖”,又有“蘆陽湖”之稱。民國29年(1940年)建鄉(xiāng),定名為蘆陽,沿用至今。蘆陽原屬靖遠縣,1933年歸屬景泰縣,定蘆陽城為縣城,至1978年縣城遷址的45年間,一直是景泰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如今他只能作為一座小鎮(zhèn),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如果不是我們這次的打擾,他依然安詳?shù)某了?,或許他只能在夢中回味過去的熱鬧市井生活……


 

 

  幾乎快要坍塌的城墻包圍的城隍廟,是我來到蘆陽后的第一處地方。這里曾經(jīng)是景泰縣城的中心地帶,我們努力回憶并盡量把它和縣城中心拉在一起,然而卻怎么都找不到感覺,偌大的城隍廟院子只有我們一行人站在這里,這與曾經(jīng)熱鬧的縣城中心太不協(xié)調(diào)。


  城隍爺岀府的景象像放電影般在黃老師的眼前展現(xiàn)。盡管城內(nèi)外有大小廟宇19座,但最具建筑藝術(shù),最繁華的當屬城隍廟。城隍廟位于北城根,分前、中、后三個院,占地約1500平方米,蘆陽城隍封號為“顯佑伯”,為明太祖朱元璋封,每逢清明節(jié),這里要隆重舉行隍爺岀府活動,隍爺岀府和戲劇中的欽差出巡相似,開導(dǎo)人員手持“肅靜”、“回避”等警牌,鳴鑼開道,拉馬抬轎,隨行人員和儀仗隊前呼后擁,熱鬧非凡。1956年,蘆陽城隍廟被拆毀,隍爺岀府儀式從此中斷,2010年,人們又在原城隍廟舊址上建起了一座磚木結(jié)構(gòu)的城隍大殿,坐北朝南,雕梁畫棟,頗為壯觀,為此,隍爺岀府習俗也被恢復(fù),盡管形式和過去相似,但少了馬隊,參與的人員幾乎全是老人和婦女,自然當年的氣派一去不復(fù)返。


  回憶是零散的,斷續(xù)的,盡管我聽了也沒有一個完整的印象,但他完完整整的留在黃老師的記憶中。就像蘆陽的大禮堂,盡管人去樓空,但他依舊完整的的留在那里。蘆陽大禮堂是2006年修繕一新的,可同時容納800人集會。可以想象,坐滿后大禮堂是多么壯觀,如今我們可能再也不能一飽眼福曾經(jīng)的壯觀景象。


  順著黃老師的記憶,我們又來到了倉巷。巷子很窄,這是從舊社會保留到現(xiàn)在完整的一條巷子,巷子沒變,房子變了。雨天后,巷子的路很泥濘,手扶著土墻慢慢進巷,找到了舊時的氣息,泥土味、土炕味、草垛味,男人們都下地了,小腳老太一手拿著鞋底,一手扶著土墻,走家串戶借針借線……


  走到巷子中間,黃老師的記憶被一座破落的院子所擋住,他的回憶又留在了那里。蘆陽出過的大人物很多,據(jù)說這座院子的主人就是在康熙時做過官的后人,這家人姓王。院子沒人住了,房子還在,從房子的建筑上來看,的確是當時的富貴人家才能擁有的院落。


  一路走來,有點冷清,好不容易碰到了幾位老人,蹲在路邊的大門口閑聊。我們還想從這里再找回點記憶和繁華,一位白胡子老人年齡并不是很大,但耳朵有點背了,他使勁地聽著我們的吼叫,努力回答著我們的詢問。當問及老人家的名字時,他竟然從隨身攜帶的包里拿出了戶口薄,讓我們看。他叫樊積清,記憶中因為景泰縣城在這里,所以蘆陽很熱鬧,自從縣城搬走后,這里就變得冷冷清清。就像老去的他一樣,干不動活了,只能蹲在門口看過往的行人和車輛,偶爾過來幾個和他一樣的老人,才能拉上幾句閑話,回憶回憶過去。


  和老人分別后,我們繼續(xù)跟著黃老師走,我們走過糧站,看過面粉廠,瞧了瞧城墻,來到了縣城以前的供銷社門口。1955年建的供銷社的摸樣還在,內(nèi)容變了,抬頭看見的是蘆陽商店的字樣,和脫落的門市部痕跡。曾經(jīng)的供銷社如今還在營業(yè),為了尋找曾經(jīng)的熱鬧景象,我們進了供銷社,我吃驚不已,誰也不能想到,這里竟然是賣花圈的,旁邊一間是銷售化肥的。走進供銷社的職工宿舍,黃老師用狼狽不堪四個字來形容,以前這里是縣城最熱鬧的地方,在供銷社上班是令人羨慕的,因此這個院子也被人羨慕,每到下班后,這里歡笑聲、炒菜聲、孩子哭鬧聲、聲聲俱全……


  城墻還在,糧站還在,供銷社也還在,而縣城已不在。每每走到這些地方,說到這些事情,黃老師總是連連嘆氣,蘆陽失落了,但他永遠地留在黃老師的記憶里。星轉(zhuǎn)斗移,春來冬去,蘆陽在他心中釀成了芬芳甘甜的陳年老酒,每每憶起,總使他陶醉,使他年輕。最怕的是沒人再讓他想起,最怕的是讓他封存了所有的記憶。


  在黃老師的指引下,我們用半天的時間走完了縣城最重要的角落,角落里布滿了塵埃,很久沒人去打理,我們的到來,在塵埃上留下了深深的腳印。這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找不回曾經(jīng)的景泰縣,我只能從書中去回味過去,體味曾經(jīng)。


  郝天魁的故鄉(xiāng)響水


  郝天魁是地地道道的蘆陽人,他多年來常常夢想要做的一件事是寫《蘆陽回憶錄》,八十年代初,他總算完成了自己的夙愿。很有幸,我讀了這本書,從書中我了解了蘆陽的人,看到了蘆陽的歷史,聆聽了蘆陽的聲音……


  書中的蘆陽是美麗的,令人尋味的。蘆陽的山河城堡、村舍炊煙、羊群駝鈴、黃米馓飯、小麥炒面,都令人心馳神往,回味無窮。蘆陽那些勤勞樸實、可親可敬的父老鄉(xiāng)親們,更使我們感激和懷念。


  黃老師說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先有響水堡,再有蘆塘湖。”郝天魁的故鄉(xiāng)就是蘆陽響水村,也叫小廬塘。說到蘆陽就一定要說說響水,這也是黃老師一直提及到的地方——響水堡。

 

 

  響水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化。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元鼎時期,在響水吊溝始設(shè)媼圍縣。從文字上推測,在這之前肯定有一位尊赫的婦人被圍困在這里,然后用兵解圍出來,因得之縣名。由此可見,吊溝在古代其地理位置在軍事上和政治上的重要。據(jù)記載,過黃河向西北方行約十五里即媼圍縣,再向行徑裴家營,大靖營、土門營最后抵達武威。當時武威設(shè)郡,媼圍歸武威郡所管轄??梢哉J定,這一路線是最古老的絲綢之路,而媼圍縣則是絲綢路上的重鎮(zhèn)?,F(xiàn)在的吊溝,是響水的一個小村。據(jù)郝天魁在書中描述,小時候,他們在這一帶放牲口的時候,親眼看見過那里的很多遺跡。在半山上,有圓弧形的城墻殘跡,段恒中的白刺在風沙中搖曳,腳下踏過無數(shù)片瓦爍,森森白骨也露在沙外。媼圍古城,居高臨下,南面就是媼圍河水。據(jù)古籍記載,當年的媼圍河河水很大,常年奔流不息,叢山峻嶺,千溪匯集,從壽鹿等山順勢流下歷經(jīng)百里,注入黃河。如今我們登上媼圍古城,依然可以看見那條河,只是河水不再奔流而下了。


  據(jù)黃老師的記憶,響水村的人是十八家兵戶的后人。這里的人擅長挖煤、賣炭、燒石灰、燒砂鍋、燒瓷器、造明礬,搞手工業(yè)和礦業(yè)。響水村有它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有煤,珍貴的粘土、硫酸石、優(yōu)質(zhì)的石灰石等。因此這些手工則是響水農(nóng)民最主要的副業(yè)。燒賣石灰,是響水人的一門營生,但它主要是由東關(guān)人搞。人們從久遠的年代里,繼承了祖輩的手藝,將它延續(xù)到今日。燒瓷器是響水人約在三十年代后期興起的一種手工業(yè)。燒瓷器,出窯時,商客從四面八方擁來,馱運的騾、馬成群。燒砂鍋也是這里人的一種傳統(tǒng)拿手活。在當時,賣砂鍋的人很多,不少農(nóng)民向做砂鍋的人家批發(fā)上一二十套,用自家的毛驢馱上到邊遠山區(qū)去賣,大部分交易方式是以或換貨。用砂鍋換糧食、洋芋一類吃的東西。砂鍋最大的優(yōu)點是價錢便宜,往往是幾斤小麥就能換一套砂鍋。


  郝天魁則在回憶錄中記錄著這樣一段話:“故鄉(xiāng)小村鎮(zhèn),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鄉(xiāng)村,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除了農(nóng)業(yè)還有一些手工業(yè)。小時候,在我們家鄉(xiāng)就有一批我很熟悉的鐵匠、木匠、鞋匠、皮匠、氈匠、石匠、泥瓦匠、糖匠和燒窯匠們。他們以各色各樣的作業(yè)謀生,以各種形象給人們深刻的印象。”


  響水的小學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的學校。據(jù)記載,響水學校成立于民國初期,可以將它確定為1913年春天。這里說的“學校”是和“私塾”有所區(qū)別的。如果說私塾基本上念的是“四書”、“五經(jīng)”一切都是老八股,從方法到內(nèi)容都是舊的。那么,新學校就是設(shè)立嶄新的學科,有了語文、算術(shù)、地理、歷史、體育、美術(shù)等課,教學方法也大不相同。教師也不一樣,新學校是對私塾的革命。不過,在一個偏僻的鄉(xiāng)村,從私塾到學校的轉(zhuǎn)型,要經(jīng)過相當長的一個過程。響水學校,就是經(jīng)歷了一段很長的轉(zhuǎn)型過程。而這一段轉(zhuǎn)型過程中的故事還很詳細。


  歷史遺跡訴說遠古文明


  在蘆陽,我們跟隨著黃老師的記憶尋找了一天,縣城曾經(jīng)的繁華我們沒有找到,而關(guān)于蘆陽的歷史遺跡我們還是有所領(lǐng)略。


  從黃老師的介紹中,我知道了蘆陽有雙龍古剎、一條山遺址、張家臺遺址、媼圍古城、漢墓群遺址、明長城遺址、索橋古渡等眾多遺址。從這些遺址中我們看到了蘆陽的曾經(jīng),盡管我們沒有一一走過,但走過的幾處已經(jīng)讓蘆陽的濃烈的文化氛圍把我包圍。


  我們爬上了明長城。據(jù)說,明朝時,蘆陽這一帶開始又出現(xiàn)了新的繁榮。萬歷前后,蘆陽一帶出現(xiàn)了幾種重要的變化和重大的事件:屯田移民,建筑城堡,修筑長城,重開絲路。萬歷二十七年,在蘆陽一帶再修筑長城,從索橋古渡始,經(jīng)王灣而上,向西北去至古浪四水堡約400里。蘆陽一帶在漢時已修過長城。它大體上在蘆陽的北面與蒙古的交界處,是漢代抵抗匈奴的前沿。古長城既是交通屏障,又是軍事工程。從秦漢自明代,經(jīng)歷千余年,政治家、軍事家、地理家作了科學地,聰明地決定,以最捷最直,防守正面最小,用兵最少,進可夾擊南犯匈奴,守可捍衛(wèi)廣大地區(qū)。修了這四百里新長城后,不僅保衛(wèi)了這一帶道路的安全和暢通,而且使蘭州、靖遠、莊浪、永登一千五百里的地區(qū)平安無事。明長城修筑之后,群眾安居樂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更重要的是防御了外族侵擾。在這之前的一百多年間,經(jīng)常被兵丁侵擾,掠奪財物,擾亂生產(chǎn)生活,然而長城修成之后,情況則大大改變,作為交通和信息傳播的動脈,長城又起了重要作用,


  今日之長城遺址歷歷在目,與其相配套的烽火臺遺址尚存。雖然修筑長城,人民群眾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白骨累累,血汗?jié)矠?,然而在那個落后的年代,修筑長城還是英明之舉。今天看來毫無實際意義,可那時用處夠多,如烽火臺報警,是最先進的辦法,每個烽火臺上有戍卒防守瞭望,五里一小墩,十里一大墩,有敵情,夜間點起火把,白天放出青煙,立即連鎖反應(yīng),可日傳千里,據(jù)史學家和軍事家估計,從敦煌距長安四千多里,用這種辦法約兩三天可傳到信息,比現(xiàn)在的汽車還快。


  蘆陽長城的第一段,從索橋古渡開始翻越崇山峻嶺。提起索橋古渡,則是讓蘆陽人驕傲的。相信蘆陽人對此都有很深的感情,除了黃老師外,還有一位當?shù)厝藢@里也是情深意切。他曾經(jīng)是房地產(chǎn)商,他叫郭維平,如今他已不再經(jīng)營房地產(chǎn),回到蘆陽老家在長城腳下花了3千萬打造了一片濕地公園。說起蘆陽的歷史和文化,他激動不已。他熱愛這片故土,他扎根這片土地,守護這里的歷史,伴隨他們一起老去。


  據(jù)史載,漢武帝元朔三年張騫第二次通西域,就是從這里渡黃河的。索橋古渡始絲綢北路的一個重要渡口。在索橋古鎮(zhèn)的廢止上,每一塊石板,每一個院落,每一條街道,踏著每一臺石階,站在關(guān)墻之上,都能讓你品味古風古氣,尋思往日的景象,立在河岸會讓你往返留戀,久久不能離去。


  靖遠縣志上說,明萬歷年間創(chuàng)建蘆塘,始修新邊墻后,在這里又置索橋萬歷29年建堡于河?xùn)|,名為“鐵索關(guān)”?,F(xiàn)在的索橋古鎮(zhèn)要比河?xùn)|的“索橋堡”大得多,人也多得多。肯定的是明萬歷年間同時重修新建了他們。后來索橋沖斷才改在上游渡河。明時,索橋渡口是設(shè)在上游離這里十多里的小口子村,叫小口子渡口。到明代隆慶年初,在小口子渡口架了索橋,以通往來,小口子渡口因此改名索橋渡口。


  應(yīng)當說,最古老的索橋是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這個索橋,但它經(jīng)風雨幾度變遷?,F(xiàn)在索橋已無索橋可言,它真正成了供人們吊憑的古跡文物。


  一天的尋找在夕陽下收尾,回蘭州的路上燈亮起,往來車輛也漸次打開了燈,而天空還未黑透,雨后的彩霞格外耀眼奪目,攝影師不停地按著快門,蘆陽探索之旅在閃光燈里畫上了一個漂亮的句讀。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guān)新聞
  • 甘肅,真正的千面女郎!
  • 嬴秦的崛起
  • 四壩灘:史前東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中轉(zhuǎn)站
  • 講敦煌的“故事佬”:用壁畫道盡世間真善美
  • 靑城:那座拱衛(wèi)中原平安的要渡城池
  • 靑城:那座拱衛(wèi)中原平安的要渡城池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